解密了的东北战争期间电文原稿(2)

解密了的东北战争期间电文原稿(2)

   这是中央档案馆复制的一批东北战役期间毛主席起草的电文稿,通过这些解密的电文,可领略伟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大略和指挥艺术。信手急就的电文原稿也是一份独具特色的书法作品。老人家的行书不难辨认,为便于大家欣赏内容,附上了电文的内容。


AAA密

即发彭真、林彪两台。发后送交刘少奇同志。1946.3.27

东北局及林:

宥日五时电悉。目前时机对蒋对匪两项任务中,第一是对蒋。为了阻止蒋军北进,力争由我军占领长哈齐及中东全线(是否可能,主要由友人决定但我应力争)必须使用主要力量,并须迅赴事机,迟则无用,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为了防止蒋军与股匪联络,在我区设置据点遗害将来(美蒋必要求派停战小组前往股匪地点监督停战),必须同时在乡区留下次要力量,配合地方党政迅速剿匪。你们须下两个通令,一个给主力军,规定他们的任务是对付蒋军,如你们近日所下此。一个给地方兵团与地方党政,规定他们的任务是剿匪,发动民众,巩固后方,特别对于那些已与蒋军有电台联络之股匪,不可忽视。应方谆谆告诫地方兵团与地方党政负责同志,切不可以以为自己工作不重要,他们把自己目光放在占领长哈齐方面。望本以上方针部置力量,指导工作。中央感申。

发完即退回。

 


AA

发林、彭两台。发后送交刘少奇同志。

林彪彭真同志:关于作战问题补充数点:(一)北面作战,应以反复肉搏打几昼夜歼灭顽敌一个师至两个师之大部或全部为目的;因此必须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例如六个旅或更多),必须作充分的精神准备与军事准备,必须选择有利于我之地形,这就是说不要浪打,打则必胜;(二)为大规模作战所不可少的各项后勤组织,例如粮食供给,兵源补充,民兵游击队配合作战等项,必须迅速在北面组织起来,南面机构及人员必须大量北移,并须从速,迟则不利;(三)破路极关重要,应组织专门破路司令部,凡敌将占及已占之路,必须彻底破坏,动员兵众,公私兼顾,主要须掘断路基又宽又深而让铁轨枕木器材让民众取去。已被敌占者固须大破,暂时尚未被敌占但有久必被占者(例如四平北端,本溪北端,抚顺东端等等)尤须大破。据密情反映,国民党入满各军,如有五天得不到粮弹两项接济,即无法生存。因此普遍设立破路司令部,动员广大群众破路,是战胜顽敌最重要方法之一,望速通令实行。中央卯齐

 

 


AA(绝)

发林彭两台。送少奇

林:感电悉。(一)前线一切军事政治指挥,统属于你不应分散,如因工作繁忙需人帮助则可考虑调高岗等同志来助你,如前线机关以精简为便利,则照现状为好。(二)东北战争中外瞩目,蒋介石已拒绝马歇尔民盟和我党三方同意之停战方案,坚持要打到长春,因此我们必须在四平本溪两处坚持奋战,将两处顽军打得精疲力竭,消耗其兵力,挫折其锐气,使其以六个月时间调集的兵力武器弹药受到最大消耗,来不及补充,而我则因取得长哈兵力资材,可以源源补充,那时便可能求得有利于我之和平。(三)力戒轻敌,每战必须集结全力打敌一点,以期必胜。此点你已充分注意,望深入教育,一体遵行。毛泽东,辰东

毛囡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想不开1' 的评论 :

毛的字单个拆开看不好看,整体看就不同了,特别是他的书信和亲笔诗词布局恢宏,气势磅礴,是真正的书法作品。
JustWorld 发表评论于
中共执迷于统战,超限战,弯道超车等歪门邪道,为什么会这样?

问题的关键是中共夺取大陆政权的真相一直被掩盖。

林彪的四野是中共夺取政权的关键力量。

中共赢得内战胜利的原因并不复杂。

苏共借二战胜利之际,在东北亚扶植两个傀儡政权,中共和北韩。之后指挥两个傀儡政权发动韩战。美苏两国解密文档显示韩战中共军人死亡近百万。

毛是苏共指定的头。二战后中共在苏共直接指挥策划下,从哈尔滨周边地区召集大约70万人,发动内战,辽沈战役结束四野兵力达150万。使用苏共提供的各种武器,包括T34坦克,所向披靡,国民党毫无招架之力。

真实情况是,国共内战是苏联人策划指挥实施的一场侵略战争。

不让中国人知道哈尔滨名字由来,及内战和韩战的真实信息。

双城四野前线指挥部旧址信息一直秘而不宣,直到 2006年10月1日建成四野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所以,中共关于成立到打败国民党的报道基本都是夸张虚构的。

现代哈尔滨的名字来自俄语 Харбин 哈拉宾尼, Харбина 哈拉宾娜,Харбинскаго 哈拉滨斯嘎娃,这些俄语都是一个意思 ,用在不同的情况,写法不同。翻开哈尔滨开埠时期的俄文版1901---1906--1910年地图,明显注明早期哈尔滨叫 Сунгар 松花江市,俄语发音;松格里。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全线正式通车,同时改 Сунгар松花江市为 Харбин 哈拉宾尼市,即目前的哈尔滨市。

哈尔滨的名字最早见于远郊的老香坊火车站,当时被称为老哈尔滨 Стар Харбина(俄语译音,斯达列 哈拉宾娜),香坊是当时的一个末等铁路小站,现在依旧是,可见100多年前的俄文版地图。如今哈尔滨的名字就是从这个末等小站的名字发展而来的,第二步是发展到到南岗区叫哈尔滨区(均有俄文历史地图为证)最后发展到全市通用哈尔滨的名字。

http://news.sohu.com/20090805/n265727014.shtml

新晚报联合搜狐:哈尔滨籍老兵寻访活动今启动

http://news.my399.com/local/content/2018-09/12/content_2298368.htm

152师后代回哈“探亲”
想不开1 发表评论于
你要说这是书法,我只好说你的眼睛有点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