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梅
有幸與寒舍相距不遠有座梅林,叫作「大阪城梅林」。一般情況下每年都找機會去看看。二、三月份正是梅樹開花的季節,梅花的顏色粗分大致有紅色、粉色和白色。梅林裡那一片片的粉色一片片的紅白相間帶來了早春的氣息。
氣候多變,年年花期不定。避開節假日在平常的日子出行才能心情放鬆地達到目的。最近工作忙本以為要錯過季節了,卻意外地有了個機會。
大阪城梅林位於大阪城公園內,以大阪城天守閣為背景,在內護城河東側種植了約1270 棵梅樹,佔地面積約有1.7公頃(約1萬7千平方米)。
這片梅林起源於 1970 年 3 月,當時大阪府立北野高中的畢業生作為建校 100 週年紀念活動的一個項目,他們向大阪市捐贈了 22 個品種的 880 棵梅樹。
梅樹是薔薇科落葉喬木,在植物學分類上有三個系統九個科屬。據說日本的梅起源於中國,是由遣隋使遣唐使帶到日本來的。這樣的話,日本種梅的歷史也有一千三四百年了。現在,在日本已被命名的梅超過了300種,據說連同未被命名的至少有400~500個品種。大阪城梅林裡的梅樹現在已經超過了100個品種。
話說大阪城,其前身原是戰國時代(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期)的大坂(石山)本願寺。石山之戰中豐臣秀吉為與織田信長作戰將本願寺城郭化,於是有了最初的大阪城。豐臣秀吉戰敗,大阪城被燒毀,後由德川幕府重建,但又在一百多年前的明治維新動亂期間被燒毀。現在的大阪城天守是第三代天守閣,是1931年在大阪市市民熱情慷慨的捐助下建造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物,而第一代天守已經沈睡地下三百多年了。現在所能看到的石牆、護城河、大手門、多聞櫓、千貫櫓等古建造物都可追溯到德川時代。因此大阪城整個地區都被指定為國家特別史蹟,舊建築也都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
繼豐臣秀吉、德川幕府時代之後,第三代天守閣也有了90多年的歷史,已被國家指定為文化財產,天守閣內部展示有與豐臣秀吉、戰國時代以及與大阪城相關的豐富的歷史文物,並且時常更新展品。為方便殘疾人士還在天守閣外部安裝了直通電梯。
在日本像這樣的「新城堡」約有200座,成為豐富的觀光資源。
天氣奇好,剛一接近梅林便聞到了隨風飄來的陣陣清香,便知已是梅開滿枝。果然,已有成群的暗綠繡眼鳥在繁花之間上躍下跳尋食花蜜。它們落定花枝才不一會兒就會被手機和相機的咔嚓聲驚得飛起,而當偷拍者等得不耐煩正要離開的時候它們又忽悠地重現花枝,彷彿在跟人捉迷藏。
黃色的臘梅一般在1月中下旬就開始開放,比一般的梅花早開半個來月。2月中上旬,白色??、粉紅色和紅色的梅花競相綻放的時候,臘梅正是一樹金黃香氣撲鼻的盛期。赏樱花的时间每年只有短短两个星期,而赏梅花则可以从1月下旬持續到3月上旬。雄偉的大阪城天守與嬌美的梅花相得益彰,梅花散發的清香溫柔地擁抱著人們愉悅的心情。
自古以来,赏梅就有「探梅」、「赏梅」、「送梅」三种雅興,亦可称为赏梅三法或賞梅三階段。
「探梅」,就是当梅花进入开花期后,去探寻那些早開枝頭的零星花朵,或者是花開二三分的梅花;
(探梅篇)
「赏梅」,就是在最盛期飽覽开得满枝满树的梅花;
「送梅」,顾名思义,就是到了与枝頭残梅惜惜相别的时刻。
(一朵梅花,一半粉紅一半白,如你所願。)
(賞梅篇)
此時梅林深處傳來了悠揚的口琴聲,吹的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家耳熟能詳的老歌,《紅梅花兒開》、《山楂樹》、《鄉村路》、《川流不息》……
是誰這麼與眾不同?巡著優美的琴聲找到了吹琴人,原來是位衣著樸素的長者,只見他坐在長凳上面朝梅海,動情地吹奏著自己喜愛的曲子。旁邊站著幾個跟我一樣欣賞他的琴聲的人,每聽完一曲就為他鼓掌。
這美妙的琴聲給梅林平添了幾多浪漫,春日融融,暗香浮動。在這樣平和與溫馨的氛圍裡,感覺真美好。
附圖:大阪城櫻花盛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