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瑞士行(20)-低调的古城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初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瑞士的古城中,最高调的是把手着进入阿尔卑斯山必经之地之一的库尔。当地的旅游局宣称库尔至少有1.1万年的悠久历史,因此是瑞士最古老的城镇。而瑞士最低调的古城除了侏罗山旁的纳沙泰尔外,还有位于罗纳河谷和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贝林佐纳(Bellinzona)。在纳沙泰尔,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可追溯到公元前约1.3万年的人工制品,但谦逊的纳沙泰尔市政府却称自己的历史始于公元1011年。贝林佐纳是考古学家已经确认的瑞士最古老的人类永久定居点,这里自新石器时代便有人居住,可贝林佐纳市政府连说辞都没有一个。也许,它并不靠“最古老城市”的标签来吸引世人的眼球,因为这里有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三座城堡。

贝林佐纳

贝林佐纳

贝林佐纳

贝林佐纳

虽然贝林佐纳是我们瑞士之行最喜欢的城市之一,但我们从布里恩茨出来后却没有直接抵达这里。因为太喜欢恩嘎丁山谷的如画风光,所以我先开去了谷中与布里恩茨湖“血脉相连”的三个湖泊,我们曾在去雪山的缆车上俯视过它们。当我开上连接尚菲尔湖(Lake Champfèr)和席尔瓦普拉纳湖(Lake Silvaplana)的公路上时,我们惊喜地发现,我们坐公共汽车去科尔瓦奇峰时经过这里,当时车上人挤人,我们都没注意到湖旁有个被改成酒店的漂亮城堡。这个城堡跟群山在晨光中一起倒映在水中,美丽非凡。两个湖的湖水通过因河注入布里恩茨湖后,再流往下游。

在这两个湖的上游,是海拔近1800米,比其它三个湖都大得多的西尔斯湖(Lake Sils)。虽然瑞士有很多高海拔湖泊,但西尔斯湖却是瑞士唯一一个,也是欧洲海拔最高的在夏季提供客船服务的高山湖泊。站在湖畔,远处的冰川和群山都会映入眼帘,这样的景致成了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的最爱。他在西尔斯湖畔度过了很长时间,也常常坐在落叶松下的长椅上沉思。

恩嘎丁山谷

恩嘎丁山谷

恩嘎丁山谷

恩嘎丁山谷

我很喜欢穿行在阿尔卑斯山脉中,于是我在险峻的盘山道中翻山越岭,又开进了意大利,沿途的翡翠色湖水让我们想起了班芙公园的翡翠湖,而茂密的森林和森林中穿出的细长瀑布又让我们想起了挪威。阿尔卑斯山,无愧是山中的翘楚,是上天的馈赠。在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内,有一个欧洲圣母朝圣地(Nostra Signora d'Europa),朝圣地的山上矗立着镀金青铜的圣母雕像。当我开过像穿糖葫芦似的小隧道,到达圣母雕像所在地的山谷小镇时,温度已经上升到15摄氏度。我从山脚下爬了近2公里的坡,累得浑身是汗才接近圣母雕像。

意大利

意大利

意大利

意大利

这座高13米的圣母雕像位于海拔1925米的山上,一个圆形的开放圣殿围绕着它,四周飘扬着欧洲的各国国旗。它的所在地是首府为米兰的伦巴第大区,历史上欧洲列强为争夺它曾多次大打出手,此雕像就是在米兰大主教的支持下设立的。这个地方是莱茵河、多瑙河和波河平原的分水岭,因而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说它是欧洲的中心也不为过。今天这里是欧洲普世和平中心的总部。站在圣母雕像下,眺望着四周的点点冰川和苍茫茫的群山,一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就在我费尽心力爬上山顶并在山顶感慨时,我先生在山谷中的小镇中发现了一个很好的餐厅。餐厅服务员告诉我们,此地的山中盛产松茸,邻桌的一位先生还从包里拿出他现采的松茸给我们看,我们立刻点了一盘松茸面,才12欧元,意大利低廉的物价很合我们的意。

欧洲圣母朝圣地

欧洲圣母朝圣地

欧洲圣母朝圣地

欧洲圣母朝圣地

欧洲圣母朝圣地午饭

吃饱喝足的我继续在意大利境内阿尔卑斯山的斯普卢加谷(Valle Spluga)中驰骋,前方到站是海拔1908米的蒙特斯普卢加湖(Lake Montespluga)。本来有着翡翠色河水的它应该是很漂亮的,可惜高高的大坝让它缺水严重。我沿着湖边开往与该湖同名的村庄,然后从这个村庄越过瑞士和意大利边境的施普吕根山口(Splügen Pass),开往瑞士境内的施普吕根(Splügen)。此条道路冬天关闭,我有幸在夏天见到这条路的真容。海拔2115米的施普吕根山口是流入北海的莱茵河和流入亚得里亚海的波河流域之间的分水岭,在罗马时代就是欧洲通向意大利的主要贸易路线。

遗憾的是,这个山口没有连绵的冰川,曾经的冰川都已融化,只剩星星点点。虽然没有冰川加持的它看起来很普通,但当我穿过它进入瑞士境内后,我却遇到了此次旅行中最恐怖的九曲十八弯,而且是下坡,我既紧张又兴奋,觉得融入阿尔卑斯山的感觉就是一个“爽”字,而九曲十八弯的尽头便是施普吕根村。此路因为太危险,因而只有夏季开放。这个海拔在1475米的村庄今天没什么可看的,但几个世纪以来,它都是横跨阿尔卑斯山的骡子交通枢纽,其身旁还有莱茵河源头之一的后莱茵河。此河在离库尔10公里处,与前莱茵河汇合形成西欧的母亲河莱茵河。处于对莱茵河的敬重,我对小溪般的后莱茵河充满了好感,沿着它向它的上游驶去,最后拐去了贝林佐那。

蒙特斯普卢加湖

施普吕根山口

施普吕根山口

施普吕根

后莱茵河

到达海拔只有200多米的贝林佐那已是午后,我们没想到,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它温度是28摄氏度,而且还有蚊子,这让一路从清凉中走来的我们很不适应,似乎一下子便从冬天穿越到了夏天。别看贝林佐那“个子”不高,但历史上它的战略地位却相当重要。它是欧洲北方各国前往意大利的大门,也是意大利前往阿尔卑斯山脉的钥匙孔,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此“必争之地”位于提契诺河谷(Ticino Valley)内,河谷在这里开始变窄,它的东南西部被阿尔卑斯山包围,一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这样的架势不仅掐住了瑞士的“脖子”,而且掐住了意大利的“命脉”。从这里向南,可以通过提契诺河谷及被瑞士和意大利共享的马焦雷湖的低地路线到达波河平原;向北则可以经过圣伯纳德山口(St. Bernard Pass)、鲁克玛诺山口(Lucomagno Pass)和圣哥达山口(St. Gotthard Pass)进入西欧境内。因此,无论是和平还是战争时期,贝林佐那都是意大利连接阿尔卑斯山的重要枢纽。自从罗马帝国第一任奥古斯都屋大维率先在此地建造了第一个大城堡(Castel Grande)后,这里就成了“香饽饽”。

大城堡

大城堡

大城堡

大城堡

大城堡

大城堡

大城堡

大城堡

大城堡

在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统治期间,为了保护意大利北部免受蛮族入侵,这个堡垒被大幅扩建,城墙上出现一系列城堡和瞭望塔。可如此坚固的工事也没能阻止西罗马帝国灭亡。帝国灭亡后,公元6世纪左右的东哥特人、6世纪下半叶的伦巴第人等都利用这座城堡来控制周围的通道。 伦巴第人还在贝林佐纳永久驻军,以保护该地区免受法兰克和阿勒曼尼部落的袭击。 可是,8世纪末,法兰克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还是控制了这里和提契诺河谷。随着神圣罗马帝国的正式出台,欧洲也开始在“一窝粥”中乱炖,最终米兰的维斯孔蒂家族(Visconti)在1340年占领了这里,而他的对手,意大利科莫鲁斯卡家族(Rusca)于13世纪末在贝林佐纳建造了该城的第二座城堡,即蒙特贝罗堡(Castel Montebello)。

自从第二座城堡建成后,这个由城堡、城墙、高塔、城垛和大门组成的要塞堡垒群便成了阿尔卑斯山区最经典的防御型建筑之一。一排排整齐的防御石墙从城堡向外延伸,保护着古城并阻隔着穿越山谷的通道,贝林佐纳在“铜墙铁壁”中开始熠熠生辉。虽然贝林佐纳在米兰的“怀抱”中出落得“落落大方”,从米兰到圣哥达山口的贸易也得到了大力发展,还建造了成为第三座城堡,即萨索科巴罗城堡(Sasso Corbaro Castle)核心的塔楼,但瑞士乌里州(Uri)的横空出世却让米兰遇到了对手,瑞士人在15世纪末用600名士兵击败了1万名米兰军队。此次战斗失败后,米兰修筑了第三座城堡,即萨索科尔巴洛城堡,并加固了另外两座城堡。今天,这三座城堡全部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蒙特贝罗堡

蒙特贝罗堡

蒙特贝罗堡

蒙特贝罗堡

蒙特贝罗堡

蒙特贝罗堡

蒙特贝罗堡

所以,有着丰富内涵的贝林佐纳根本不需要自吹自擂去吸引世人的注意力。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我们从酒店跨过从老城边流过的提契诺河(Ticino River),直接走向老城边的大城堡。它是三座城堡中海拔高度最低的,因此也被称为下堡。我们以为,“咖位”很高的贝林佐纳一定是人声鼎沸的,可这个老城太安静了,游人屈指可数,热闹的氛围完全不能跟会“吹喇叭”的库尔相比。看来,酒香也怕巷子深啊。不过,这正和我们的意。我们沿着高高的城堡外墙,走过城门去寻找入口,目光所及之处,不是绿茵茵的葡萄园,就是如画的老城风光。

这个大城堡是三座城堡中最雄伟的,它位于一个岩石岬角,北侧几乎垂直,南侧陡峭,有雄伟的双城墙,城墙间是中世纪的青石路,绝对的易守难攻。城堡大门在两道城墙之间,城堡内部是一片铺着草坪的庭院,庭院四周是城墙和两座近30米的塔楼,一个黑色,一个白色。城堡外是绵绵长长,蔚为壮观的外城墙,外城墙和城堡之间是葡萄园和隆起的石山。这景色已经足够令我们震撼,而远处的阿尔卑斯山和另外两座城堡及近处的老城又给这幅震撼的画图添上了亦磅礴,亦温柔的一笔。它们在温暖的阳光下组合在一起,让我情不自禁想起《人,诗意的栖居》这本书中的一句话:“在柔媚的湛蓝中,教堂钟楼盛开金属尖顶。燕语低回,,蔚蓝萦怀。旭日冉冉升起,尽染金属尖顶。风中,风向标在高处瑟瑟作响。谁在钟底缘阶而下,谁就拥有宁静的一生。”

贝林佐纳

贝林佐纳

贝林佐纳

贝林佐纳

贝林佐纳

我们太喜欢这幅画图了,久久不愿离去,觉得贝林佐纳就是第二个卡尔卡松。我们走到城堡外的开阔地,从这里直视阿尔卑斯山,看见一群人带着电影器材上来,原来城堡在夏季时每天晚上9点15都会放电影。我们没时间看电影,走回城堡,从城堡的台阶走下了老城。老城因为长期受米兰的影响,因而它是瑞士最具意大利风格的小城。不像瑞士经典的木质房屋,这里的房屋都是石制的,色彩鲜艳的街道和门窗除了记载着罗马人的痕迹外,也带着独特的贝林佐纳特色,屋顶由一片片页岩石铺成。可是,这个美丽的,带有浓郁意大利风情的小镇一个游人也没有,老城的店铺也早早关了门,我们一直走到老城的城墙边都没看见几个人,真替低调的贝林佐纳惋惜。

第二天一清早,我在旭日东升中开去了另外两座城堡,这两座城堡一个比一个小,但海拔却一个比一个高。蒙特贝罗堡也称中堡,米兰人占领贝林佐纳期间,科莫领主曾在此避难。它建在可以俯瞰城市的最古老部分的岩石上,岩石下曾是深深的护城河,菱形的建筑群跟老城南北的城墙相连。而位于600米山丘上,海拔最高的萨索科尔巴洛城堡则被称为上堡,它坐落在一座石峰上,面积不大,是一个边长为25米的正方形,中间是一个小庭院,四周有独特的方形塔楼。跟其它两座城堡不同的是,这个城堡没有跟贝林佐纳的城墙相接。

萨索科巴罗城堡

萨索科巴罗城堡

萨索科巴罗城堡

萨索科巴罗城堡

虽然这个城堡的规模无法跟另外两个相比,但站在这里,却可以俯瞰贝林佐纳这个千年古城和其它两个城堡及贝林佐纳的“长城”。这个磅礴大气的古城,这个与世无争的古城,在蓝天白云和绿树红屋中,安静得似乎只能听到风声,而那风声最后演变成了意大利歌剧的咏叹调。这咏叹调,像一束光照射到我们的心上,让我们随着轻落在门楣上的时光,乘着风的翅膀去飞翔,手心握着云朵,因为它无邪的笑而绽放。

路线

贝林佐纳路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