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之暴—清华斗王光美 不堪回首系列-3

性情中人,分享真性情。看似古舊書,說的是千秋話。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967年4月10日,清华大学井冈山红卫兵,在教学主楼前开了一场大规模(三十到四十万人)的斗争大会。他们斗争的对象是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我当年也到了现场。...群众都急不可待、甚至乐不可支地围观主席夫人落难,津津乐道地称赞学生们“干的漂亮”。

王光美与清华

王光美在文革初期是清华大学工作组的负责人(上次说过,北大工作组负责人是张承先)。我在清华的亲友对她印象都不错,说文革初期,她在学生食堂的大木桶中给学生打汤,那活儿很累,炊事员都不爱干。她贵为主席夫人,身材娇弱,能够做这件事,就很得人心。但是也听说她在农村稿“四清”运动时,逼迫害死了不少人。文革进行半年多之后,刘少奇已是黑帮走资派,她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文革已有十个月之久,群众把各级干部斗了个遍。造反派之间开始“别苗头”、争风头、都想当造反帮主;就得找地位更高、影响更大的人开刀。清华的造反派一直想着找一位“更有社会影响力”也更能激起群众“兴趣”的目标下手,王光美是首选。

先是在1月6日,井冈山的某些人打电话给王光美,谎称王的女儿出了车祸,把刘少奇、王光美骗出家门,到了医院;然后在医院扣留了王光美,将王光美强行带回清华大学。下面的链接,是当年《井冈山报》对这个欺骗、绑架过程的报道。https://disquel.wordpress.com/2011/07/24/%E6%99%BA%E6%93%92%E7%8E%8B%E5%85%89%E7%BE%8E 

这次行动,受到了周总理等人的批评。

不过,井冈山的蒯大富等人一直惦记这事,想开一个超大的斗争会。随着刘少奇地位的贬低,到1967年4月,中央终于同意了蒯司令的要求。

三十万人争相目睹

斗争王光美大会定于1967年的4月10日上午9点半在清华大学主楼前召开。文化大革命已经批斗了无数的政界和文化界大佬,可是,开群众大会斗争国家主席的夫人,这还是头一遭。当时人们都在“搞运动”,成年人不上班,孩子们不上学,一听说有这种“热闹事”,人人趋之若鹜。

清华的亲友告诉我这个消息,让我当天早一点到,先去系里找他们,然后他们带着我去批斗会现场,因为怕当天人多拥挤,很不安全。

第二天一大早,我骑车从清华西门进校,一路往东。路上摩肩接踵的都是人,争先恐后往主楼方向跑。只是快到照澜院一带时,路上人满为患,已经无法骑车了。我只好把自行车停在河边,步行往东走。到了前面的一座桥,千军万马挤上桥,我被人群推挤到桥头的石头栏杆上动弹不得,毕竟我只有十四岁,体重只有三十公斤,后面的人潮往前涌,桥面太窄,人流走不动,我被卡在那儿肋骨几乎断裂。幸亏后面有几位身强体壮的好心人,用肩膀挡住不断拥上桥的人群,把我拉出来,护着我过了桥。

因为路上的耽搁,已经没有时间去找亲友,我就直接随着人流去了主楼前的批斗会现场。那里更是人山人海,我到会场时,只能站在离主席台的200多公尺开外,看台上的人比蚕豆大不了多少。

在一阵高亢的“打倒…”口号声之后,王光美被拉上台。

王光美的装束

4月10日清晨,井冈山红卫兵去中南海把王光美从家中押到清华主楼,先开了一个内部的小型批斗会。然后强制她穿上羞辱性的服装:头上戴凉帽,颈上有纱巾,穿着半蓝半灰的旗袍,脖子上有一大串乒乓球做成的假项链。

为什么要把王光美装扮成这副模样呢?

原来是在1963年4至5月间,她和刘少奇一起访问印尼,穿的正是这身行头:紧身旗袍加项链首饰和宽边草帽,并与印尼总统苏加诺共舞。当时随刘少奇出访的还有外交部长陈毅和夫人张茜以及外交部随行人员。他们共访问了东南亚四国(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越南)。

这一出访过程被拍成彩色纪录片,王光美的形象在民间轰动一时,据说当时大城市的女孩子纷纷效仿她的装束。 我祖母当时看到她这身装束,说她打扮得像国民党阔太太。

后来我下放到云南农场时,因戴了一顶新的草帽,就有人说我像“坏女人王光美”。可见她这个装扮在民间的影响力之大。

据说早在1964年,一位著名史学教授就写了一首诗,讽刺群众对《刘少奇访问印尼》纪录片的热烈反应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914/1646561.html

争传飞燕倚新妆,看杀风流赵艳娘。

林邑驯犀劳远使,昆仑贵客满高堂。

青蛇白蟒当年戏,绿粽红花此日忙。

节物不殊人事改,且留残命卧禅床。

在文革中,江青在群众大会上特别批判王光美说:出访前江青让她穿黑色服装,不要带项链,说那样显得高贵,但王不听。清华的“革命小将” 对江青的意图心领神会,在斗争大会上,逼她换上旗袍,又把一串肮脏的乒乓球做成项链,每个球上都打了叉子,挂在她脖子上。王光美对这种人格侮辱表示抗议,又说:“毛主席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这却只能激起人们更强烈反弹。当王光美被红卫兵押上会场的高台上时,人群哗然,惊呼, 然后是口号声、打倒声、语录声、吼叫声,排山倒海,持续数分钟。几十万底层民众的情绪一起爆发,场面很震撼。我站在二百公尺开外,唯一能看清楚的,就是她的旗袍和一串乒乓球。

后来听清华的亲友说,他们都挺佩服王光美的,说这位大家闺秀表现得很镇定,不卑不亢,既没有抗议反对群众运动,也没有卑躬屈膝讨好清华的学生。

当时也有好几位学生领袖警告老蒯(蒯大富)不可行为过激。周恩来为防止发生暴力和失控现象,也特别派了一位秘书与王同去清华,如果没有这位秘书,情况可能更糟糕。可见,这次斗争会羞辱性极强,却并没有太多暴力(对比下,斗争彭德怀、罗瑞卿等人的场面则非常暴力血腥)。

批斗会被制作成影片

除了公开的批斗大会,当天清华井冈山兵团还对王光美有三次“审问会”,分别在早晨6点,下午1点(批斗大会之后)和下午5点。王光美并没有像大多数挨批斗的人那样卑躬屈膝。她始终坚持:刘少奇从不反对毛泽东,不是反革命,她还用毛主席的话来反驳审问她的人。王的大家闺秀出身和完整的西方和中国传统教育,让她的气度举止都始终稳重端庄。她的从容淡定,与演艺出身的第一夫人江青的尖刻神经质,形成鲜明对照。当年只要一提“戏子”,大家心领神会,都知是指江青。

为了留作纪念,江青让人当场拍下许多照片。还派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到现场拍录了批斗王光美的全过程,在十个小时后就火速制作成专题纪录片。江青当晚就迫不及待地在钓鱼台十七楼的放映厅,观看了现场全过程。

江青还把1964年“刘少奇访问印尼”的纪录片,当作反面教材公开放映,供大家批判。许多从没进过电影院的底层群众,开了洋荤,骂了脏话,至于批判,只不过是走过场。

革命是盛大的节日

列宁曾说过“革命是被压迫者的盛大节日”,这话切中要害。其实任何大规模群众运动或者暴动,都像底层人的“盛大节日”,能激发出那些长期受压抑的群众的兴奋感,满足他们报复上层的欲望。当年连清华这种顶尖大学的学生也如同愚民暴民,更何况像我这样文化层次更低的孩子和百姓。大家图的是一时之爽,不会去想更长远的负面效应。 

五十多年前的文革,先挑动了下层百姓心中的仇恨,然后松开法律和道德对人的约束,放纵人用暴力发泄仇恨。大部分底层造反者看见上层人士被打被杀,很少会有同情心,反倒会感觉“快意人生”或者像参加了狂欢节。

多年后回想当年的景象,对王光美的印象,还没有对群众的印象深刻。我当时没有听见任何人对这种行为表示反感,群众都急不可待、甚至乐不可支地围观他人落难,津津乐道地称赞他们“干的漂亮”。多次读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才深深理解了先生对当年愚昧群众的深切失望,他们兴奋地围观斩首,等着听死刑犯那一声吆喝“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批斗王光美的大会结束之后,散场时有不少人光着脚或者穿着一只鞋,当是在拥挤中失落了鞋子。据说当日挤踏造成了伤亡,有人被扒走钱包,有人的自行车被偷,还有人趁机对女孩子耍流氓。但是群众都相当满足,说那些都是小节,不影响大局;参与者这辈子也都有了吹牛的资本。

我当时很怕我的自行车被人偷走,还好,当时大部分人的兴奋点都在国家主席夫人挨斗,没人注意河边的草地。我推上车子骑回了家。

 

附录:

清华大学批斗王光美 http://www.cnd.org/cr/ZK19/cr1004.gb.html

江青与王光美的恩怨 https://freewechat.com/a/MzI3MDY3MDgzMQ==/2247483919/1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