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法院文书起底好人

   

    七八年前经常聚会的一群人里来了一个生面孔。一个三十多岁近四十岁的女人,有点富态。神情总是淡定自如,大方得体,虽是生面孔但看上去特别亲切。我们这是美国“乡下”小城,人口不多,中国人也不那么多。聚会的一群人职业构成十分的单一,基本上不是附近大学的教授,就是旁边研究机构的学者。另外有一位医生。还有一个少见了带着小孩子的单亲妈妈在这里上学。大家都十分单纯,就跟当地的民风一样。

    她告诉大家,她是蒙古族来自内蒙,久居北京,原名一长串,因为有个格字,她让大家叫她“格格”。以前是学音乐的,后来做了生意,基本上财富自由了,所以到处寻找退休的好地方,因为有一个朋友在这里,于是B签证到这里来考察,发现真不错,就准备在这里长住了。唯一的牵挂就是先生不太愿意来美国享清福。,受不了这里的清静。所以总是她一个人来回飞。哦,还有,还有就是家乡的老母亲也是她的牵挂。有新朋友的到来,大家都很热情,很快就熟悉了。不熟悉才怪,她对大家那么友好热情,有时候都不知道谁是先来谁是后来的了。她特别热心,真让人觉得是见过世面的一个好心人。一次,我家小朋友看到他包上的小挂件可爱,便玩了几下。她竟大方地摘下来送给小朋友,而且下次见面的时候更是从家里面找到另外一只配成一双送给了我家。聚会聊天中也知道她时不时帮忙大家,比如帮那位单亲妈妈接送小孩,或者帮谁家跑跑腿什么的。让人感觉到这样的财富“自由”之后真好。

    断断续续的她来了有一两年了。有时候她会消失几个月说是回国。大家觉得挺正常,因为她还是旅游签证。终于有一天,她和一位男士突然出现在大家的聚会中:他先生终于来美国了。一家人团聚,大家真心为她高兴。

    可是高兴不了几天,突然一晚上,一位教授朋友在群里给大家发了一条信息,爆了一个大雷:大家不要再借钱给这位某格了,因为她已经找周围的不少人借了一圈儿钱了,从几千到几万不等。这些借她钱的人,都互相不知道,但一旦捅破了这层纸,互相通气以后才发现很早的时候她就开始借了。借钱不还,或者开空头支票,或者是借东还西,或者借十还一。大家的钱加起来至少好几万呢。这还只是认识的中国人。我们知道她还经常在和一些美国老头老太在一起套关系学英语什么的。她租的公寓,或者不交房租,或者支票跳票。房东总是要花好几个月小半年的时间才能走完程序把她赶走,而那时候她又已经在别处骗到公寓租下了。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惊诧之余,顿时明白了为什么她和她“先生”,居然在剧毒的美国阳光下去帮那位不愿意请人打理院子的医生家里翻土拔草。而那位单亲妈妈更是惊出一身冷汗——还好,小孩子没有被拐走。

    问一圈下来就我家没有借过她钱。为啥就没有找我家借钱呢?难道我家小气铁公鸡?难道我家看上去就那么穷?我和我老婆还有点愤愤不平。也许是我们经常在聚会的时候经常抱怨,还有好几万的卡债没有还:前几年常有0% APR的信用卡。不欠白不欠。也许是那次到我家,看着我家寒酸的极简风,都不好意思找我家借钱。想到以前我们去中国路过北京,刚好她在,还热情“做东” 在老舍茶馆的饭店宴请我们。这样看起来我家是唯一一家的感情投资了却没有回报的失败生意。

    几位受害者联系了警方探员想要调查,但是国与国之间没有司法合作,也没有办法知道她的背景。那他到底是什么来头?这时候我的专业查文献的劲儿就上来。这也是托那几年信息还比较透明的好处。那时候中国裁判文书网上面汇总了大量的法院文书,并没有设限制,在中国之外并不需要注册或者是实名手机才能用。她有时候借钱的时候留下了护照的首页信息,所以用她的真名和生日信息,就可以对这些文书进行查询。不查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真捜出不少案底。原来他们就是传说中的老赖,在国内是限消的。欠了不少钱,金额从几万到几百万人民币不等。少的是在北京租房不给钱房东的起诉书。多的是皮包公司骗钱。不止一次,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就是专业的老赖骗子。而那个男人并不是她的丈夫。也许他们间是情人关系,也许仅仅是生意合伙人。那个男人另有妻子,其中的一个官司就是这个男人欠了一大笔钱却把债务分担给自己并不知情的原配妻子。他与他妻子的案子也正在进行之中。当然,几乎最近所有的文书都指向这两人不出庭,文书无法送达,进而更多的限制消费。

    而她在这里所谓的朋友也仅仅是一面之缘,在北京见过一面而已。不知道怎么的就知道了这个地方,然后一路骗过来,这位“朋友”也是受害人之一。因为是美国人,没有多少现金,所以金额应该不大。而那位医生朋友。自己省吃俭用,大方的借她上万块钱就像打了水漂。也还好,医生不贪财,对她的诱惑投资一点不动心,没有更大的损失。当地的探员拿到这些证据,只是可惜司法程序十分漫长,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够把签证过期的他们赶出美国。

   可惜随着中国裁判文书网设墙,而且最近越来越少的文书公开,我们在美国又少了能够起底这些骗子的机会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