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论坛,常常会听,或看到大家讨论装,还是不装这个话题。有人喜欢和不装的人打交道,有人希望和更文明的人打交道(哪怕文明行为是装出来的)。今天就从【不装, 装,再到不装】这个过程来聊聊人的成长。
什么是装?装是说话和做事时要使事情看起来好像是这样,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因此,当人在装的状态下,其内在的想法和外在的言行是矛盾和相抵触的。而人为了掩盖这一矛盾,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控制内心产生的负面情绪。这就是为什么装会消耗脑能,会累。
相对“装”,“不装”就是要对自己诚实,不违背自己的内心。
最直观的不装的例子就是婴幼儿的行为。当婴幼儿还不会说话时,就会用最直接的方式“哭”来表达自己感受到的不满意,不舒服以此引起父母或照顾者的注意。当幼儿学会说和表达后,也会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求和不满。做父母的大多有体会,当幼儿的想法,要求和不满得不到满足时,幼儿会用撒娇,撒泼,哭闹,甚至满地打滚来测试父母的底线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以胆小为例,幼儿胆小被视为正常。遇到害怕的事时,会直接表现出来而不会担心被嘲笑,挖苦。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孩子对环境有了认知,开始意识到有些直接的表现方式不仅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很多时候还会带来相反的后果。因此,为了避免负面的,而自己又不愿面对的后果,开始学会了装以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行为。大部分人应有体会,年少时,因害怕同学们嘲笑自己胆小,尽管内心很害怕,在同学们面前还不得不装出一副勇敢,不怕的样子。
不知有过类似体验的人有没有意识到,当为了掩饰内心的害怕(潜意识里自然流露出来的)而装出一副勇敢,不怕(有意识的压抑住潜意识里自然流露出来的)时会产生一种不适感。这种不适感会造成一系列不适行为:逃离现场,注意力被扰乱,表达不一致,小题大做(在平和状态下可以包容的小问题)等等。身心健康越差的状态,这种不适感越严重,越容易出现不适行为。想掩饰的事越重要,这种不适感也越严重,也越容易出现不适行为,也就需要更大的自控力来掩盖。
可想而知,这种装的状态难以持续。如果有机会,人还是愿意选择内外一致的松驰状态。要么选择回到原始的不装,或者改变潜意识的认知达到新的不装。
即:不装 装 -> 不装
以胆小害怕独处为例:装就是心里很害怕,在他/她人面前装着没事。但一人独处时,会紧张,焦虑。为了避免让自己紧张,焦虑:
1. 回到原始的不装,承认自己胆小,但总需要他/她人陪伴,依赖他/她人。
为了让自己变得更独立
2. 找出自己害怕独处的原因,理智的分析各种自己害怕遇到的可能事件的几率,了解当可能事件发生时,自己能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剩下的就是练习独处。当我们害怕时,我们通常会不理智的夸大其威力。在练习独处时,要有意识的提醒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鼓励自己。逐渐,自信会越来越强,紧张和焦虑会随着自信的增强逐渐消失。从而达到另一种状态下的不装。
这样,一个胆小不独立的人经历了由原始的不装(不担心后果或不考虑后果)到装(担心后果)再到不装 (敢于承担后果)的成长过程。
这个过程经历了两次变化,一次量变和一次质变。
量变发生在当人意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不符合特定的标准,为了暂时减少因不符合特定标准带来的可能后果的压力而发生的改变,“装”。当特定条件改变,这种变化会随时回到原始的状态。
即:不装 装。 大家常常讨论的“小人”“伪君子”即归类于此行为的表现。
以政客为例
政客里的“小人”会把心里对华人的轻视,歧视,敌对公开的,肆无忌惮的说出来,对所有华人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政客里的“伪君子”也许心里想的和“小人”一样 (对华人轻视,歧视,敌对),但意识到说出来会带来的严重后果而选择不在公开场合说,这就是“小人”和“伪君子”的差别。
质变发生在当人用新的认知完全取代了原有的潜意识的认知。这种改变不仅是意识到行为偏差,和其带来的后果。更重要的是认知到自身行为偏差造成的内在原因而自愿改变,并付出努力和行动。质变的发生需要更大的勇气,自信和毅力。
即:装 -> 不装。这样伪君子 -> 真君子
“真君子”们会增加自己对华人的理解,从而减弱,逐渐消除自己潜意识里对华人的轻视,歧视,和敌对,做到真正的尊重。
常人也一样,如果想让自己成为真君子,试着去理解他/她人,从而减弱,逐渐消除自己潜意识里对他/她人的轻视,歧视,和敌对,做到真正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