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又云:“百无一用是书生”......。
“唯有读书高”的说法,虽有些绝对,却有无数支撑的证据。僻如中国“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即为一例。古时读书人靠读书、考科举来实现人生价值似乎是他们的必选之道。为此而设的科举制虽然有不少的诟病,作为必读和必考内容的“四书五经”也的确硬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让其在中国文化场域內,很难产生出如西方文艺复兴式社会文化变革的精神力量。但在客观上,制度本身也为一般平民提供了一条阶级跨越的通道。为此,西人伏尔泰还为之点了一大赞。中国人书读得好坏与否,即是智力的测试,也是能否实现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修为的基础。到今天,中国家庭对每年一度“高考”的重视程度,也足见读书的重要。“知识改变命运”一说,古往今来,似为真谛。
其实“百无一用是书生”之说,应该是针对那些读死书的书呆子而言,因为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前行或后退,大都是这些“书生”们兴风作浪的结果。书生无用论经不起细考,因为不管是草莾武夫,还是王公贵胄,要成就大业,必然有书生佐辅,谋而后动,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本来,人类之所以能成为高级动物。主要是因为他/她们创造、使用和发展了比一般动物更高级的语言方式,即用文字传递信息和表达感情。随着人类的进化,文字从象形的符号也演化为时下的抽象(或半抽象)形态,从简单粗糙的信息传递到复杂高级的思维表达, 文字成为人类今天最主要的信息载体。而文字语言最直接的呈现方式即是书本, 现在又称“文本” (text)。读书也因此成为人类传承知识的主要方式。书本可让人们通过它这种间接的媒体,吸收和总结前人积累的思想成果,演绎和推导出新的可能,让知识得以裂变,产生连锁的效应。而在其中,社会文化的进步与退步,与“书生”们的“读书”与“著书”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君不见,朝野间正义之士或奸侫之徒中,学富五车者并不鲜见,读书人即可成就社会进步,推动历史前行、也可祸害人世、为邪恶张目。然时代潮流滾滾向前,而主要的助力则来自这些众多持良知、秉正义的读书人,故“知识就是力量”似可推导出“知识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的共识。当然,从古至今,视知识为仇敌者大有人在,不然就不会有诸如“焚书坑儒”,“文革”、读书无用”之类 仇恨知识的恐怖事件一再发生。
本人的艺术启蒙和读书习惯基本上是从街边小人书摊开始的。儿时一旦衣袋里有几枚硬币,必花在这些书摊上。当到了我求知欲、阅读欲望高涨的少年时期,文革来临,当时只许造反,不许读书(“红宝书”除外)。而我的造反行为,即是打碎学校图书室玻璃窗户,潜入其中,从容不迫地饱览“群书”。因图书室规模有限,里面可读之书也不多。文学类还大多是些“红色精典”,如杨沫的“青春之歌”、高尔基“童年”、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类。因饥不择食,见书就读,不少书中的内容,至今还记忆犹新。或许人性使然,对书中充满小资情调的情节,尤为欣赏,如冬尼娅与保尔. 柯察金初恋的描写。现在也才明白,正是这些书中人性精神的闪光之处才吸引了不少的读者,让其所谓的革命精神在书中得以存活。图书室里的科普类书,如“十万个为什么”(老版本)之类,让我读后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有了一个科学逻辑的基础,算是我科学观的童子功。其它营养丰富的可读书籍,如“神秘岛”、“海底两万里”、鲁滨逊漂流记”……让我流连忘返,尤为钟爱,因为它们为我开了天眼,知道了“井外”还有更广阔的世界……。
在后来的知青岁月里,去朋友家串门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搜书,借书。什么手抄本的“少女之心”、“第二次握手“,老版的“红与黑”、“基督山伯爵”、“约翰. 克里斯多夫”、“悲惨世界”之类都是当年从知青朋友处借来读了又读。中国的“三国、红楼、西游、水滸”诸名著也是知青年代里完成的阅读。当然,我的这些书单与B哥的相比,实在贫乏不堪,上不了枱面,就不敢造次乱炫,谦虚谨慎是必须的。
无论如何,此生历尽坎坷,“行万里路”(+飞行)不在话下,是否”读万卷书”就未必有数。但中英文书籍加在一起,也算读得不少,虽然全职书生算不上,半只书虫还是够格的。只是本人平时读的书比较杂,什么“红色、黑色、黄色”书籍,均来者不拒,上至世界名著精典、洪钟大吕之论,下至民间手抄、地摊文学,见书就翻;把读书当武功炼,也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经常一目十行,翻到顺眼之物,就读将下去,难看的东西,立马当垃圾扔。本人评判文学读物优劣的标准很简单,艺术性和思想性必须兼容,缺一不可。能入我法眼者一般都是些文字优美、修辞得当、逻辑自洽、思维慎密,且以普世价值,自由精神为其底色的东西。
当然,能从书中觅出个“颜如玉”、“黄金屋”的确不易,但多读书总是好事,即启智,又能提升阅读的品味和思想的高度,让人明辩是非,将天眼全然打开。何况现在的高科技提供了更多便利阅读的平台和方式,不仅可读,还可以听,实在没有理由做一个不读书的懒虫虫。平时如有一杯清茶,一卷好书在手,快感、幸福感倾刻倍增,多巴胺、荷尔蒙的水平也直接飙升,看来读书还可以养生。
读书能否养颜我不知道,但读过的好书,应该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一生。 其中的思维和语言方式,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价值体系,都会在不显山露水中通过你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举止优雅之人,很多时候是与他是否喜欢读书有关。中国人让儿童从小开始背诵唐诗宋词似有些道理。那些优美的词语、人道的精神如果能随时活跃你的脑际,想成一位粗鄙之人都难。因而,苏轼有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比较尴尬的是,本人天生愚钝,以为勤能补拙,多读书,少做梦。结果仍不得要领,思想深度、眼界拓展仍处低级阶段,尚待开垦的精神荒原仍无边无际。但这两年因读书得了六十枚勋章,意外之余,也着实值得一炫,因而有了这段正确的废话,权作书虫的获奖感言。
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好书,养浩然之气,这个社会应该因此而多一些有良知、秉正义的“读书人”,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肯定大有助益。
甘一飞 2024.2.于马州静湾
下图是“微信读书”颁给本人的奖章(虽不值一提,但却是提笔写本文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