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毛泽东:让社会成为《大学校》
毛泽东:让社会成为《大学校》
2024-07-10 17:36:53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毛泽东:让社会成为《大学校》
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让社会成为“大学校”思想。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关注干部教育,军队教育,关注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也关注整个社会教育,毛泽东的让社会成为《大学校》的意图已非常明显。
在《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中,毛泽东提出了消灭文盲、将整个边区变作一个大学校的计划:“一个村办一个小学,我们大体上有这样一个计划,就是说边区三十五万户,一百四十万人,十年之内消灭全部文盲。”,“现在的教育,一个是普通教育,包括社会教育、识字教育;再一个是干部教育。有了这两种教育,就可以把整个边区变作一个大学校,每一个乡就是一个学校。所有的老百姓和干部都在这个大学校里学习生产,学习文化。几年之内,边区的群众文化就会比其他地方都高,比武汉、重庆等一些大城市都要高。”这种设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一个重大演化。
在延安时期,由于知识分子少,他们在各个部门、各个学校都有发挥才能的机会,往往一人多用,这种一人多处教学的形式实际上也把延安联结成一个大学校。而毛泽东在这一时期论述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方针,教育与全民族的任务、与政治方向的关系,学制与课程设置,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性,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及各自作用,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干部教育,军队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及其和整个社会教育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的“大学校”观。而现在所谓“学习型社会”,根源上也是毛泽东关于把社会变成大学校的一种流行说法。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方针、路线的总体设计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是国家教育方针、路线的总体设计者,始终密切关注整个教育工作,并在很大程度上指导与实施一些重大教育政策。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积累的丰富的军队教育、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普及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对教育更有总体与长远筹划。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新中国成立后繁忙的国事活动中,毛泽东像抓军事、政治、经济一样抓教育,曾亲自起草、审阅或批转中央、国务院诸多教育文件,在一些重要会议上都讲到了教育。比如,1949年9月曾审阅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其中有关于教育的条文),1950年8月1日起草《军委关于在军队中实施文化教育的指示》,毛泽东对军队文化的全面规划,设想从军队中培养大批从工农出身的知识分子,使军队形成一个大学校。
1953年5月18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文化教育工作时毛泽东有大量指示。1953年6月30日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时谈及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1955年在《莒南县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一文按语中讲到消灭文盲与建设社会主义的关系,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的讲话提出社会主义时期的知识分子问题时讲到教育方针,1957年3月召开普及教育工作座谈会,谈及教学计划、教科书问题,中学办在农村是先进经验,学校要大力进行思想教育,进行遵守纪律、艰苦创业的教育,社会主义是艰苦的事业等。
1958年同意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等文件并多次谈及教育革命,1961年7月30日致信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对之加以鼓励,1961年9月批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1965年同意颁布《中共中央关于半农半读教育工作的指示——转发教育部党组关于全国农村半农半读教育会议的报告》,1964年关注减轻学生负担、教学制度,1965年亦关注减轻学生负担、学校校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并考虑大学招生制度的改革。此外,毛泽东的一些题词、通信亦与教育有密切关系。毛泽东制定、审定、同意颁发的文件及其讲话、谈话、通信等,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化。
总的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承续了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基本理论,但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的时代特点和内容,这些基本理论仍然包括:教育与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普及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知识分子的作用与思想改造,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发展,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军队教育与整个社会“大教育”等。毛泽东成为国家主席、党的主席之后,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各级党政部门大力兴办教育,成绩巨大,其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
毛泽东时代提倡文字改革,支持新文字工作、支持普通话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由于积贫积弱和长时期战乱,教育荒废造成文盲、半文盲充斥社会。为了有利于实现教育兴国,有利于人们易于学习作为国家语言的汉语,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决策,确定“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三大任务,奠定了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的基础。
这一决策高瞻远瞩。中国的主要语言是汉语,汉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由于历史原因,汉语没有达到完全统一的程度。各地方言妨碍人们的交流,造成经济、政治、文化生活诸多不便。要使我国真正实现统一,文化、语言文字必须要统一。而汉语统一的基础,是采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确定为全国的普通话,并在文化教育系统中和人民生活各方面推广这种普通话。
毛泽东支持文字改革、支持普通话推广不是偶然的。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积极支持文字改革、新文字运动。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须知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
同年2月,陕甘宁边区成立“新文字运动委员会”,吴玉章被推选为主任。同年11月,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协会成立,推举毛泽东、朱德、郭沫若等为名誉理事;选举林伯渠、吴玉章、徐特立、董必武、等45人为理事。
新文字协会的一项工作,就是帮助边区政府用新文字开展冬学运动,助力国民教育与社会教育。它首先在延安市、延安县做起,逐渐推广到全边区和其他地方。新文字协会编印了一份《SINWENZBAO》(新文字报),于1940年11月22日在延安川口油印出版,每周一期,发送到各冬学。
从1941年5月15日出版的21期起该报改为铅印,由延安新华书店发行,该期发表毛泽东的题词“切实推行,愈广愈好”。同时也发表朱德的题词“大家适用的新文字,努力推行到全国去”。边区推行的新文字是拉丁化新文字。据统计,在此期间陕甘宁边区出版的拉丁化新文字图书有16种。这些工作的具体领导者是吴玉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更注重文字改革工作。
1949年8月,吴玉章致信毛泽东,就中国文字改革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希望中央尽快推行文字改革工作。吴玉章的信引起毛泽东重视,他派秘书胡乔木参加文字改革协会,以便随时了解和指导文字改革工作。1951年初,毛泽东又明确指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同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研究会筹备会在北京成立。次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后来承担组织汉字改革和制订汉语拼音方案的任务。1954年10月,周恩来总理提议设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并指示:“拼音方案可以采用拉丁化,但是要能标出四声。”1955年2月,文字改革委员会又成立了拼音方案委员会,专门负责组织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
正是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吴玉章直接领导之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经过不断努力,于1956年初拟出《汉语拼音方案(草案)》。
毛泽东极力支持汉语拼音改革、推广普通话,他的几次讲话有明确体现。1956年1月20日,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在会上做了关于文字改革的发言,讲了关于汉字拉丁化的意见。紧接着,毛泽东就发表讲话:“会上吴玉章同志讲到提倡文字改革,我很赞成。在将来,采用拉丁字母,……看起来,还是以采用这种外国字母比较好。吴玉章同志在这方面说得很有理由,因为这种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几个,向一面写,简单明了。……拉丁字母出在罗马那个地方,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我们用一下,是否就大有卖国嫌疑呢?我看不见得。凡是外国的好东西,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我们就是要学,就是要统统拿过来,并且加以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1958年1月,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强调:“外来干部要学本地话,一切干部要学普通话。”
《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经修订和多次审议后,于1958年2月11日正式发布。这样,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普通话首先在教育系统、语音媒体中得到施行和推广。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逐渐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中被自觉使用。从60余年的成就来看,我国普通话普及率超过50%,13.47%的人口以普通话为母语。汉语作为民族共同语在使用交流中又得到了积极普及,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团结。并且,以汉语为代表的中文正在走向世界,全球6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除中国外,全世界各国学习和使用中文的人数超过1亿。
yongbing1993 发表评论于
2024-08-06 11:36:31
赞毛泽东《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赞毛泽东《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一个站在人类自身革命的高度,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人民群众的领导,要先做学生,调查研究,这才是真正的毛泽东思想。
作为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不仅仅要有雄心勃勃的义气,更要有理性的精神,扎实行进在社会阶梯上。马克思是哲学日历上的普罗米修斯,列宁是革命的雄鹰。如果将彼得大帝比喻成一滴水,列宁就是大海。伟大的人不仅仅是目标的伟大,更在于人格的伟大。
伟大,必须有历史的深度,高飞天宇的高度。一个人对历史的兴趣、认知程度如何,决定了他作为的层次。
毛泽东自小就有种历史观,经受老师的点拨,知道“世界的强权掠夺”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在不断的正义追求中,形成了历史分析、指导现实的史学素养。
毛主席在晚年,仍然读书不辍,并以历史指导现实斗争。
毛泽东伟大,完全起源于崇高的“公平公正”理想的追求。当他雄视全球,分析三个世界的时候,他远高于常人,高于政客、政治家,作为战略家和哲学大师,把人类认知推向了人类遥远的未来。
站在人类自身革命的高度,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人民群众的领导,要先做学生,调查研究,这才是真正的毛泽东思想。
有人要中国领导人“韬光养晦”一百年。中国出头?行吗?
中国要想出人头地,屹立于世界东方,就必须具有超强的意志和以德服人的号召力。
毛泽东1949年就告诫人们,必须建立强大的人民军队,建立强大的国家。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武装的人民群众。
正是觉悟的人民,将强大意志力塑造出科学和艺术的力量。这就是革命的理想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造力。
有人将毛泽东称为“诗王”。的确很准确。诗人最重要,或者说最主要的特质就是饱满的情感所催生的整体直觉形成的洞察力。
作为诗人之王,毛泽东突出的不仅仅是近于白话、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更在于理想和现实结合所创造的中国征程那史诗般的雄视古往今来的气概和精神。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人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鸣。一个社会、国家,一个集体,关键看领导、核心人物对于整体世界的认知、品质、意志和才情。
历史上大悲大智者有之,但真正达到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精神状态的极少。
毛泽东从革命、建设和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方面做出的贡献更高、更多、更具长远意义。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还是领袖、导师将人民的精神改造得好啊!喜看稻蔬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无产阶级改造私有制世界的革命精神!舍小家,为大家。六位亲人和数个亲子牺牲了。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郭沫若讲毛泽东四卷在手,可以超越前人。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谁人能比?
毛泽东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毛泽东思想培养了两代人,树立了人类革命高潮的标志。
毛泽东真正令人感动、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是“骨气、志气、勇气、才气、土气、正气、王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三个“奋斗”赢得了人民、世界。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毛泽东留下丰富的宝贵精神遗产,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质,必将超越时空,历久而弥新。它们不仅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繁荣昌盛的精神源泉。
伟大的人,就是不平凡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毛泽东这样评价白求恩,也是自己高尚素质的自然表露。
为普通一兵写悼词,为一个年轻革命干部抬棺,对于腐败分子绝不留情,对敌人坚决斗争,这就是毛泽东:一个普通的农民儿子、一个革命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个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奋斗者、一个诗人、一个人民的导师,他就是毛泽东。一个让世界为他流泪、一个为人民事业流泪、一个因为群众受灾流泪的慈悲者,超越佛陀,感动人类内心的人,他就是毛泽东。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者。
yongbing1993 发表评论于
2024-07-17 13:56:06
《美国内战》为奴隶制度的战争
《卡·马克思:美国内战》摘录如下:
据说,如果北部让南部离去,它就会摆脱与奴隶制度的一切关系,使自己从历史的原罪中解脱出来,并且为新的更高的发展打下基础。
的确,如果北部和南部是两个独立的国家,那末,它们彼此分离不会比英国与汉诺威分离更为困难。可是,“南部”既不是一个在地理方面与北部截然隔离的地区,也不是一个在精神方面完整的统一体。它完全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战斗口号。
南部需要它的全部领土。它想得到它,而且必须得到它。这些州是美国境内奴隶制度与自由劳动制度并存而互相争胜的地区,是南部与北部之间、奴役与自由之间的真正战场。因此,南部同盟所进行的战争并不是一个防御战争,而是一个侵略战争,一个为了扩展和永保奴隶制度的战争。
被山岳地区隔断的这两块低地及其广大的水稻区和辽阔的棉田,就是真正的蓄奴地区。突入蓄奴地区中心的楔形山岳地区风物宜人,气候温和,盛产煤、盐、石灰石、铁矿、金,总之,全面发展工业所必需的原料应有尽有,而这一片地区现在大部分已是自由地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的土地只有由自由的小农来耕作方有成效。奴隶制度在这里只是零散地勉强存在,从来没有扎下深根。这个高原的居民,也就形成了大部分所谓边界州的自由人口的核心,这些自由居民仅仅为了保全自己就站在北部一方了。
现在,让我们分别考察一下这片争执地区的各个部分。
边界州中极东北的德拉韦州。这个州的奴隶人口很久以来就处在灭亡过程中。仅在1850年至1860年间,奴隶的人数就减少了一半,以致现在德拉韦州总人口112218人当中仅有1798个奴隶。
马里兰州,那里也发生了上面所说的高原与平原之间的斗争。这个州总人口687034人,奴隶是87188人。
弗吉尼亚州现在是一个巨大的军营,脱离派的主力军和联邦的主力军在这里互相对峙着。在弗吉尼亚州的西北高原,奴隶有15000人,而大于此数20倍的自由人大部分是自由农。相反的,弗吉尼亚州的东部平原约有50万奴隶。
田纳西州有居民1109847人,其中275784人是奴隶。
密苏里,那里有居民1173317人,奴隶114965人——后者大都集中在该州西北地区。
新墨西哥不是一个州,而只是一个领地。在布坎南任总统期间,有25个奴隶被运入该地。
南卡罗来纳州。这个州有奴隶402541人,自由人301271人。
其次便是密西西比,南部同盟的独裁者杰弗逊·戴维斯就出在这个州,那里有奴隶436696人,自由人354699人。
居第三位的是亚拉巴马,那里有奴隶435132人,自由人529164人。
肯塔基。这个州近来的遭遇特别足以表明南部同盟的政策的特色。那里有居民1135713人,其中奴隶225490人。
在这个中立为南部同盟服务时,在南部同盟忙于镇压东田纳西的抵抗时,它是承认肯塔基州中立的。一旦达到了这个目的,它就用枪托敲打着肯塔基的大门,高叫:“南部需要它的全部领土,它想得到它,而且必须得到它!”
南部同盟的强盗军队从西南和东南同时侵入了这个“中立”州。肯塔基从它的中立梦中醒来。
甚至那些真正的蓄奴州,虽然目前外部的战争、内部的军事独裁和奴隶制度使它们到处具有一种和谐的外貌,但仍然不是没有对抗的成分。显著的例子是得克萨斯。该州有居民601039人,其中奴隶180388人。
乔治亚州是蓄奴州中最大和人口最多的一州。在1057327人的居民总数中,奴隶有462230人,几乎占总人口的一半。虽然如此,蓄奴党迄今为止仍然没有能够在乔治亚用全民投票的办法通过蒙哥马利国会强加于南部的宪法。
实际上,30万奴隶主的寡头统治不仅是利用蒙哥马利的国会来宣告南部与北部分离。他们还利用它来改变各蓄奴州内部的法制,来完全控制在联邦的民主宪法保护之下还保有一些独立性的白种居民。早在1856年至1860年间,蓄奴党的政治首领、法学家、道德家和神学家们所力图证明的,与其说是黑奴制度合理,不如说是肤色实际上无关紧要,劳动者阶级不论在哪里生来都是做奴隶的。
所以,人们可以看到,南部同盟所进行的战争确实完全是一个侵略战争,一个扩展和永保奴隶制度的战争。各边界州和领地大多数仍在联邦手中,这些地方起初通过投票表示站在联邦一边,以后又手执武器站在联邦一边。而南部同盟则把它们算作“南部”,并力图把它们从联邦方面征服过来。南部同盟在它暂时已经占领的各边界州中靠戒严令控制着比较自由的高原。在真正的蓄奴州中,南部同盟也排斥了先前的民主政治,代之以30万奴隶主横行无忌的寡头统治。
南部同盟如果放弃它的征服计划,那就是放弃自己的生存能力,就是放弃脱离运动所提出的目的。要知道,脱离运动之所以发生,也只是因为在联邦范围内再也不可能把各边界州和领地变为蓄奴州。
另一方面,北部如果和平地把争执地区拱手让给南部同盟,那就是把美国全部领土的四分之三以上交给一个奴隶制共和国。
这样一来,实际上将不是联邦的解体,而是联邦的改组,是在奴隶主寡头的被承认的控制之下,以奴隶制度为基础的改组。这样一种改组的计划,已由南部的主要发言人在蒙哥马利的国会上公开宣布了,并且体现为新宪法的这样一项条款,即原联邦的任何一州都有权自由加入新的同盟。这样,奴隶制度就将蔓延于全联邦。在黑奴制度实际上行不通的北部各州,白种的工人阶级将逐渐降到赫罗泰[191]的地位。这就完全符合了公开宣布的一个原则:只有特定的种族才有资格享有自由;如果最繁重的劳动在南部是黑人的天职,那末在北部它就是德国人和爱尔兰人或他们的子孙的天职。
因此,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即奴隶制度与自由劳动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再也不能在北美大陆上一起和平相处。它只能以其中一个制度的胜利而结束。
如果说,这些争执地区,即两个制度迄今为止在那里争夺支配权的各边界州是扎到南部肉体中的刺,那末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承认,在战争的过去一个阶段中,它们却是北部的最薄弱的地点。在这些地区中,一部分奴隶主根据南部阴谋家的命令对北部假意表示忠诚;另一部分发现站在联邦一边事实上符合他们的实际利益和传统观念。这两个部分都同样限制了北部的行动。联邦政府渴望保持各边界州的“忠诚的”奴隶主的好感,害怕他们投入脱离派的怀抱,总之,是对这些暧昧的同盟者的利益、偏见和感情抱着无微不至的关切态度,这就使联邦政府从战争一开始便受着一个致命的弱点的打击,迫使它采取不彻底的措施,迫使它隐瞒战争的原则,而放过敌人最怕受攻击的地方、罪恶的根源——奴隶制度本身。
如果说,不久以前林肯还表示怯懦,不赞成弗里芒特在密苏里发布的关于解放属于叛乱分子的奴隶的文告[192],那完全是由于面对着肯塔基州“忠诚的”奴隶主们的高声抗议而顾虑重重。然而转折点已经到来了。肯塔基州——最后一个边界州——已经卷入了南北之间的斗争。随着在各边界州内部为争夺这些州而爆发真正的战争,这些州谁得谁失的问题就要越出外交与议会讨论的范围了。一部分奴隶主将抛掉忠诚的假面具;另一部分将满足于能得到大不列颠给予西印度的种植场主那样的补偿[193]。事变本身正促使宣布一个决定性的口号——解放奴隶。
近来所发表的一些声明证明,即使是最顽固的北部民主党人和外交家们也都不由自主地达到了上述结论。布坎南时期的国务卿、一向最狂热地支持南部的卡斯将军在一封公开信中宣称,解放奴隶是拯救联邦的conditio sine qua non〔必要的条件〕。北部的天主教党的首领、1836—1860年间最坚决地反对废奴运动的布朗逊博士于10月间在最近一期他的“评论”[194]上发表文章赞成解放奴隶。
他在文章中说:“如果说,我们在此以前曾经反对解放奴隶,认为这样做危及联邦,那末现在,当我们断定奴隶制度的继续存在与联邦的存在或我国作为一个自由共和国的存在不相容的时候,我们就应当更坚决地反对保持奴隶制度。”
最后,华盛顿政府外交官在纽约的机关刊物“世界报”[195],在它最近的一篇虚声恫吓废奴派的文章中说了这么一段话:
“一旦必须决定奴隶制度和联邦谁存谁亡,那时奴隶制度就会被判处死刑。如果说,北部没有奴隶解放就不能胜利,那末:借助于奴隶解放它就将取得胜利。”
卡·马克思写于1861年10月底
载于1861年11月7日“新闻报”第306号
原文是德文
俄文译自“新闻报”
yongbing1993 发表评论于
2024-07-11 09:13:42
关于学习的经典言论说得还精彩
在外边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等,在外国有牛津大学、巴黎大学等等,他们都是学习五年、六年便要毕业,叫做《有期大学》。而我们这个大学(在延安),可算是《天下第一》,叫做《无期大学》,年纪大一点也没有关系,只要你是活着,都可以进我们的《大学》。
毛泽东思想:16条关于学习的经典言论,比教育家说得还精彩!
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关于学习运动的著名演讲。本文节选演讲稿精华干货部分,以飨读者。
1、古人讲过:“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就是说:人不知道古今,等于牛马穿了衣裳一样。什么叫“古”? “古”就是“历史”,过去的都叫“古”,自盘古开天地,一直到如今,这个中间过程就叫“古”。“今”就是现在。我们单通“现在“是不够的,还须通“过去“。
2、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我们干部的“进货”,就是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
3、我们的干部要使工作做得好,就要多懂一点,单靠过去懂的一点还不够,那只是一知半解,工作虽然可以做,但是要把工作做得比较好,那就不行,要工作做得好,一定要增加他们的知识。
4、我们要建设的一个大党,不是一个“乌合之众”的党,而是一个独立的、有战斗力的党,这样就要有大批的有学问的干部做骨干。
5、现在中央设了干部教育部,负责领导全党的学习。同志们不仅看看书就算了,而且要有组织地学习。全国各级党部,边区各级政府,各个民众团体,各类学校,都须设立这样的机关,建立这样的制度,来领导并进行学习。
6、军队里也要设立教育部,建立起学习制度。这样的学习制度,中央要在全国推广,只要共产党力所能及,就要把它推动起来,造成一个学习的热潮。
7、这样忙的工作,外加生产运动,在前方的要作战,不能够学习……在忙的中间,想一个法子,叫做“挤”,用“挤”来对付忙。好比开会的时候,人多得很,就要挤进去,才得有座位。又好比木匠师傅钉一个钉子到木头上,就可以挂衣裳了,这就是木匠向木头一“挤”,木头让了步,才成功的。
8、我们现在工作忙得很,也可以叫它让让步,就用“挤”的法子,在每天工作、吃饭、休息中间,挤出两小时来学习,把工作向两方面挤一挤,一个往上一个往下,一定可以挤出两小时来学习的。
9、有的同志“宁可挑大粪,不愿学理论”。忙可以“挤”,这是个办法;看不懂也有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看不懂的东西我们不要怕,就用“钻”来对付。
10、在中国,本来读书就叫攻书,读马克思主义就是攻马克思的道理,你要读通马克思的道理,就非攻不可,读不懂的东西要当仇人一样地攻它……如果我们以“仇人”的态度不讲感情地攻它,一定是无攻不破的,一定可以把它的堡垒攻下来。
11、正面搞不通,可以从旁的方面着手,如打仗一样,顽强的敌人,正面攻不下,就用旁袭侧击,四面包围,把它孤立起来,这样就容易把它攻下。学习也是一样,正面的东西一时看不懂,就从旁的东西看起,先打下基础,就可以一点一点地搞通正面的东西。
12、工作忙就要“挤”,看不懂就要“钻”,用这两个法子来对付它,学习是一定可以获胜的。
13、有一些年纪比较大一点的,他们以为年纪大了学习没有希望,我以为这个想法是不对的。年纪大一点谁说不行呢?有句古话:“人到五十五,才是出山虎”。那末,你若是五十四岁的话,还是青年呢,哪有不可学的道理?
14、在外边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等,在外国有牛津大学、巴黎大学等等,他们都是学习五年、六年便要毕业,叫做有期大学。而我们这个大学,可算是天下第一,叫做无期大学,年纪大一点也没有关系,只要你是活着,都可以进我们的大学。
15、所以进学校是可以进,但是这只是进一个门而已,要求得更进一步的学问,一定要在学校外边学习,要长期地研究。现在你若还不认得字,也不要紧,有希望的,只要你努力学习。
16、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到“底”。自己懂了一点,就以为满足了,不要再学习了,这满足就是我们学习运动的最大顽敌,今天开会后要把它克服下去。
毛泽东同志这篇《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文章,堪称激发团队学习、建设持续学习型团队的经典之作。文中有许多读书学习经验之谈,也有培养、管理、建设团队的真知灼见,对于今天的我们工作生活而言,依然有很大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