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字季淩)写的五绝《登鹳雀楼》。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唐诗,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人人能背诵。
后人有诗云
昔日边关一戎楼,悠悠千载名不休。
只因季淩诗一首,天下盛传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之一,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开始是一军事用途的戎楼,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最终在元初毁于战火。起初,鹳雀楼被称为"白楼","云栖楼",后因黄河水边的鹳雀(苍鹭)经常停息在楼上,因而,人们又称之为鹳雀楼。明初,鹳雀楼还留有遗址。后来由于黄河泛滥,遗址尽失。但鹳雀楼在人们心目中仍难抹去。当地人则把蒲州城门西楼权且当做鹳雀楼。黄河改道,再次将城楼淹没,从此蒲州再无鹳雀楼。
1997年,鹳雀楼在黄河边择址首次重建,2002年正式对游客开放。该楼高73.9米,外观为高台式十字歇山顶楼阁。可谓古建筑史上的一件盛事。
为理解王之涣的鹳雀楼诗,我将鹳雀楼的地理位置画了一草图,它与周边的山河,城市,关隘的关系一目了然。白日依山尽之山为中条山,它横亘在黄河北岸,与秦岭一起夹住黄河,进而形成了通往长安(西安)的狭窄通道,函谷关和潼关。黄河在河套地区是自北向南流淌的,碰到中条山才转而自西向东奔向大海。
中条山跟秦岭中的华山雄居黄河两岸拱卫者京城长安。在鹳雀楼旁不远处,就是古蒲津渡。现依然存留黄河大铁牛。其实铁牛是蒲津渡浮桥的锚栓,靠位于黄河两岸的四头铁牛固定缆绳,从而实现在黄河上搭建浮桥,运输物资的功能。
鹳雀楼建后历经700余年,历史上从未重建,要不是王之涣的诗,鹳雀楼恐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相比于其它名楼,特别是南昌的滕王阁,历史上,屡毁屡建,前后竟有17次之多。可见滕王阁在中国人心目的地位。当然,初唐才子王勃的《滕王阁序》,更是功不可没。
我几次想去鹳雀楼,都因其地理位置的偏离而作罢。这次有机会去河南,我专门设计了路线,终成此行。
登楼,看中条横亘,望黄河落日,壮哉。
品诗,吟历代咏诗,品黄河东流,幸哉。
楼上多楹联,积当代四海精英之佳作,读后颇有感慨,也即兴符合一联,贻笑大方。
大河奔流,一水绕山,妙景宜从高处看,没见鹳雀不遗憾。
千古奇观,五言绝句,名楼常借好诗传,却有云栖满心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