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资派是共产党内当权的大官们
共产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以下简称“走资派”)。《走资派》是中国共产党内的当权的大官。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能不能保持住政权,能不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这是一个新的中心课题。问题出在共产党内,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阶级斗争没有完结。
毛主席生前的最后二十年,从对国际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复辟资本主义过程的研究中,从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党内一次又一次激烈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和两条道路斗争的实践中,逐渐发现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权之后,碘覆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危险,不是来自党外,不是来自社会上已经被打倒,或者被改造的反动阶级,而是来自共产党内昔日的“战友”。
共产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以下简称“走资派”),才是颠覆社会主义制度、推翻无产阶级专政的主要敌人。
由此创立了毛泽东的伟大的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理论(以下简称《继续革命理论》),简称《文革》。《文革》解决了能让各国共产党人认识到,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权以后,谁是无产阶级的真正敌人?这个社会主义继续革命的首要问题,从而诞生了毛泽东主义。
毛泽东是一位无比坚定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在参与和领导中国革命的半个多世纪中,不管是在武装夺取政权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和平时期,毛泽东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和解决中国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内所出现的阶级斗争与路线斗争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分为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阶段: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这两个阶段,也就是毛泽东临终前告诉人们的:“我一生做了两件事。”(引自《毛泽东传》《毛主席1976年对华国锋等人的谈话》)
研究中国革命,特别是学习、继承、宣传和捍卫毛泽东同志的继续革命理论,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不能不研究这“两件事”。
根据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国情,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必须将革命分成两个阶段进行,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这两个革命阶段的性质、任务与形式都不相同,但是它们彼此又有着深刻的联系——后者是在前者取得胜利的基础之上的继续革命。
民主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在中国,它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它不反对一般资产阶级,不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由于旧中国不是一个工业国,资产阶级很软弱,它无力领导这场革命。这场资产阶级革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大众(包括资产阶级)来完成的。因此,它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第一,先后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美帝国主义对我国解放战争的破坏。第二,推翻了蒋介石王朝的反动统治。第三,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民主革命的结束,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由民主革命阶段胜利地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阶段。
这个新阶段,是一个由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内,社会主义成分在逐渐增长,而资本主义的残余则尚未彻底清除。
因此,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广泛领域,始终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胜谁负并没有解决。这是新生的社会主义与未死的资本主义之间的一次“最后的斗争”(《国际歌》),社会主义彻底胜利或资本主义重新复辟,都存在各自的可能性。诚如毛泽东同志所概括的:“我国现在实行的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果上台,搞资本主义很容易,因此要多看点马列主义的书。”(引自中发(1976)4号 中共中央文件)
在这个过渡时期里,无产阶级虽然已经取得了政权,共产党已经成为了执政党,掌握着国家发展的方向。但是,“在实现了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阶级矛盾依然存在,阶级斗争并没有熄灭。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必须在经济战线上、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文化战线上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
同时,只要世界上还有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各国反动派和现代修正主义存在,资本主义的阴风总会不时地吹到社会主义国家里来。因此,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斗争,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最后解决。”(引自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人民日报》)毛泽东的这一论述,正是来自他对国内外社会主义革命新鲜经验的正确总结。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来自该事物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人类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的进步,都取决于社会内部阶级斗争的胜负:什么阶级胜利了,什么阶级失败了,决定着社会的前进与倒退,决定着社会主义的成功与失败。
毛主席说:“搞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也是不知道怎样搞法”。(《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下]第719页)
但是,毛泽东不愧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毛泽东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斗争中,始终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始终关切着《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始终致力于推动《兴无灭资》,《斗私批修》,《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些都来自于(《共产党宣言》)。
毛泽东孜孜不倦地教育全全体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和全国人民《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见1976年1月1日《人民日报》)。
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见1967年第10期《红旗》杂志)。
毛泽东的思想也总是随着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的发展而发展,随着阶级斗争特点的变化而变化,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
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完成了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共产党宣言》中第一个“彻底决裂”之后,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的经济形态已经看不见了。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资产阶级还存在不存在?无产阶级还要不要继续革命?谁是继续革命的对象?怎样继续革命?这一系列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都没有论述。马克思告诉我们,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终生的敌人。列宁告诉我们,对资产阶级必须全面专政。而一旦消灭了资产阶级的阶级形态,要去哪里寻找资产阶级呢?找不到资产阶级,如何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毛泽东,在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在反对以赫鲁晓夫式走资派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遇到了这一系列的严重阻力和强大反抗的问题。毛泽东晚年当然要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
毛泽东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特别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完成以后,还有没有阶级和阶级斗争?社会上的一切阶级斗争是不是还集中在争夺政权的问题上?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还要不要革命?革谁的命?怎样进行革命?这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当时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列宁看到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被打败的资产阶级甚至比无产阶级还要强大,时时企图复辟,同时小生产者不断生长新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威胁无产阶级专政,因此要对付这些反革命威胁,并且战胜它,必须在长时期里强化无产阶级专政,舍此没有第二条路。但因列宁逝世过早,没来得及在实际上解决这些问题。”(引自1976年5月18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