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逃兵激增蒋介石国军起义
《逃兵数量激增 乌克兰军队:自愿返回就既往不咎》文章来源: 联合新闻 。乌克兰军事领导层面临着一个棘手的局面。仅在今年上半年,乌克兰当局就启动了2.9万名乌军逃兵的刑事诉讼案件。将这些案件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公布的士兵人数进行对比,就得出这样的结论:乌克兰军队中的每14名士兵中就有1人选择当逃兵。
实际的数字可能比这个数字更高。由于官僚障碍,诉讼程序往往受到拖延。而逃兵人数创下新高的主要原因是,士兵渴望休整、心理状态不佳以及疲惫不堪。乌克兰的媒体多次报导有关士兵在前线附近长期驻守,却没有足够休假的情况。
由于士兵严重短缺,逃兵数量众多,基辅无法承担对他们处以监禁的代价。因此,乌克兰议会的大多数议员在7月中旬对一项关于逃兵无惩罚重返军队的法案表达支持。根据该法案,乌克兰的逃兵如果自愿重新加入军队,便可以免于惩罚,即使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离开了部队。
《柏林日报》(Berliner Zeitung)指出,俄乌战争将在下周进入到900天。乌克兰方面对未来几个月的军事能力感到担忧,尽管泽连斯基最近从北约拿到了新型F-16战斗机的军援,但乌克兰军方高层一再抱怨,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长达1200公里的战线上士兵短缺。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乌克兰企业因为职位严重空缺,呼吁取消兵役。比如钢铁制造商Interpipe。英国《金融时报》援引该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帕克霍莫夫(Vitalii Pakhomov)表示:“我们的工作已经到了极限。”
这家企业虽然已被指定为战略企业,这意味着其半数员工可以免服兵役,但仍有约1000人面临被动员入伍的风险。帕克霍莫夫表示:“如果没有他们,很难想象我们将如何运营。”
乌克兰商业银行Monobank雇佣了大量IT员工,该银行希望他们可以免除兵役。该银行联合创始人戈罗霍夫斯基(Oleg Gorokhovskyi)认为,在一场消耗战中,俄罗斯的资源远远胜过乌克兰,他指出,比起奔赴前线,在银行或在线市场的高级程序员可能对乌克兰的帮助更大。
解放战争期间,被歼灭的蒋介石国民党800万军队中,大约有五分之一也即153个师、177万人先后起义投诚,其中包括蒋介石国民党大小各军队的将领就有1400余人。
这些蒋介石国民党军队的起义官兵经过改造基本都完成了脱胎换骨,他们的最终归宿大致又能分成五类:
第一类: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并长期保留。
如在长沙起义的陈明仁部,与解放军混编为第一兵团;在长春起义的曾泽生部,改编成四野第50军,并补充了来自我一、二、三、四野的官兵。
第50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前四次战役,涌现出战斗英雄、功臣、模范1.4万人,并有7000人获得朝鲜方面授予的勋章或奖章。
第二类:改编成解放区的地方部队或公安部队。
台儿庄、贾汪煤矿地区起义的何基沣、张克侠率领的原国民党第三绥靖区三个半师,和我三野渤海纵队及江淮军区合编为第33军、34军,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改编为公安部队。
第三类:改编为解放区的其他军兵种部队。
在绥远起义起义的董其武部,先是改编成辖第36、37军的我第23兵团,1951年9月入朝执行工程任务。
回国后其一部与解放军第10军合并为第69军,董其武出任该军正兵团级军长,另一部则正式编入工程部队。
第四类:改编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生产建设兵团。
在新疆起义的陶峙岳部,先被编成我第22兵团,1954年与新疆军区生产部队合并成立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第五类:撤销原建制,原国民党官兵经过集中学习和政治改造后,一部分资遣复员,一部分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
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编的傅作义部,被编入四野及华北军区野战部队;
在云南起义的卢汉部,被编入我13、14军;在四川起义的刘文辉部、邓锡侯部、潘文华部,被分别编入我62军、60军和川东军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我军战斗序列中有10个军,系由在全国各战争起义的国民党军编成。
在新疆起义的国民党整编24师师长赵锡光部,被就地改编成我第9军,1952年11月第9军番号才被撤销。
在绥远起义的董其武部第116军、新编独立第7师,分别被改编为我第36、37军,1952年2月第36、37军番号撤销。
在长春起义的曾泽生部第60军,于1949年被改编为我第50军,1979年2月还分赴云南、广西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1985年“百万大裁军”时番号始被裁撤。
摆脱白崇禧控制在湖北金口起义的张轸部两万余人,被改编为四野第51军,1950年9月番号撤销。
在长沙起义的陈明仁部被改编为我52军,1951年9月52军番号撤销,其中一个师改编为铁路工程师,另一师被编入55军。
在长沙起义的原国民党军保安部队被改编为我53军,1951年9月撤销军部,其中一师改为水利工程师,另一师也编入了55军。
原国民党马惇静部81军、在甘肃武都起义的原国民党119军,分别被改编为我西北独立第3、第4军,前者于1950年12月撤销番号,后者于1950年撤销番号。
以上原国民党起义投诚部队,经过改造和改编,大多实现了新生,在完成历史使命的同时,也为新中国的成立或建设做出了贡献。
又如《渡江战役,10万国军起义背后的故事 》1949年,随着淮海战役的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已经开到了长江北岸。迫于两军兵力悬殊,当时蒋介石对外宣称隐退,实际上内心早已打好了如意算盘,在长江以南设下了固若金汤的防线。掌握着军政大权的他隔江而治,企图凭借着长江之险据守阵地,寻找机会卷土重来。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但早被我军一眼看穿。中央军委当即下令百万雄师过大江,彻底摧毁蒋介石的统治。蒋介石料到会有这场仗,所以让汤恩伯率领着几十万精锐部队,苦心经营了几个月,随时准备应战。但让蒋介石没想到的是,他准备了几个月的长江防线,竟分分钟就被我军的百万雄师给突破了。事后,蒋介石得知这次兵败的原因,竟然是国民党内部有人起义,直接策反了10万国军。
为什么解放战争打的这么快?188万国民党起义投诚部队又是如何改造的?
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国军这边起义、投诚或者接受了和平改编的部队加起来已经达到了188万人,这其中将领就有1500多个,人投降了不说,还给共军带来了不少优质装备,极大的扩充了共军的装备库。
都知道当投降或者当逃兵是件非常丢人的事情,可为啥还有这么多国军部队前仆后继呢?
在内战刚刚开始的时候,整个国际社会也普遍看好国军,不仅有人帮忙,还兵强马壮,占据着全国大部分的城市,有了这种力量,难道还愁着打不赢一场战争了?
所以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蒋介石和陈诚将军便开始推测结果,还夸下了海口,要三个月结束战斗,让他没想到的是,他们这么想,手底下的人可不是这么想的。
首先是在1945年的10月30日,新编第八军在高树勋的带领下起义了,这事还没过三个月呢,山东台儿庄的郝鹏又跟着起义了,在这俩人的行动下,起义成为了一种潮流。
高树勋的作战能力完全可以跟共军僵持一段时间,他起义的更多原因,其实还是基于民族大义。
毛主席方面也愿意跟蒋介石好好谈谈,商量共同料理天下大事,可蒋介石偏要违背全国人民的意愿,悍然发动内战。战争好不容易停下来了,全国人民都盼望着和平与自由,谁想打仗?
重庆谈判都说得好好的,蒋介石说翻脸就翻脸,单方面撕毁了协定,本来就说话不算数,大家都想回家休息,这样打下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蒋介石走的很多路线,已经丧失了民心,比如当年在围剿红军的时候,即使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这些做法本就让很多老百姓敢怒不敢言。
后来在日军占领了东三省以后,很多来自东北的士兵都希望能回去守护自己的家乡,而蒋介石却在这个时候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搞的张学良冒着砍头的风险发动了西安事变。
到了最后,国家本来好不容易稍微安定下来,蒋介石又突然大肆进攻解放区,挑起战争,大家实在是太累了。
而解放区这边,则走的是跟国军完全相反的路线,他们打仗是为了人民,每到一处都和当地的人民搞好关系,帮助贫苦的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只要是他们到达过的地方,都会得到老百姓的爱戴,渐渐声名远扬。
民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迫于国军的压力,并不敢把内心的热爱表达出来,红军对他们的好,也都默默记在心里。以武服人,最终比不过以德服人。
时间一长,一些国军的将领和士兵也渐渐知道了谁才是真正对自己好,对老百姓好,他们大多没有文化,其中有不少人是在部队路过家门口的时候而选择成为一名战士,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雨,现在他们希望能重新做一次选择。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士兵们每个都知道,自己是为了劳苦大众打天下的,没有一个战士是“炮灰”,大家都很自觉的投身于革命,要是不想打仗了,也可以回家去陪伴亲人。而国军这边在最初征兵的时候就抓了不少壮丁,搞得很多家庭丧失了劳动力。
这次战争是蒋介石单方面发动的,对于下层的士兵来说,再不济也不会打到全军覆没,好歹都有一块地盘,大家也都不想打仗,所以打的时候就不怎么用心了,多多少少有些疲乏。
一听将领说要起义,他们也都非常高兴,因为去了共军那边,最起码还有选择,留在这里,没有任何选择,只有一道道残酷的命令。
一百多万的投诚部队,究竟如何改造?
在那个年代,被抓住的国民党部队一般分为四类,分别是:主动起义、接受和平改编、被动投诚、战败被抓。结果都是被抓了,可是对待不同类型被俘人员的态度,却有着天差地别。
既然要起义,那么肯定是时间越早,越能得到好的照顾。
比如高树勋,在1945年的时候,没人知道究竟谁能打赢,这种情况下他就率部起义了,当时共军这边还在还会积极反对内战,希望能早点结束这场战争,听说这件事以后,毛主席本人都非常高兴,还和朱德亲自发去了贺电,并以“吾兄”来称呼。
在1945年的11月13日,高树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带领的新八军也加入了解放军的队伍,虽然后来闹了点波折,毕竟之前谁也没处理这种事的经验,在一些人的捕风捉影下,高树勋又被重新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
毛主席亲自发话:“高树勋邯郸起义有功,必须保证他的人身安全。”后来,这位高树勋成功当选了全国政协委员,继续在他的河北省当副省长,在他去世以后,他的遗体被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中,算是对他起义的肯定。
这种结局非常好,也根本不用教育他什么,因为他在不知道谁胜谁负的情况下便发动了起义,说明他本人的心里还是非常明白的,也为革命做了比较大的贡献。
傅作义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由于他接受了和平改编,让北平这座古都免于战火的璀璨,后来,他本人竟然再次当上了绥远省军区的司令员,接着他担任了部长,为新中国的水电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4年的时候,傅作义的病情加重,那会周总理的身体也不好,可就算是这样,周总理还是亲自来到医院探望,对他说了一句话:“毛主席说你是对人民有大功的人。”这让病床上的傅作义突然老泪纵横。
他们可以说比谁都清楚利害关系,只要他们选择了悬崖勒马,有能力的,可以继续重用。
最难啃的骨头,就是在于那些被迫投降的将领,他们也有文化,而且被国军的思想长期“洗脑”,在战争中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才投降,这其中不乏还有大量的军统和特务。
这些人是誓死都要效忠青天白日旗,那我们有规定,人家既然投降了,又不能直接杀掉,改造的方式,只好然他们去管理所。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早上要上课,学习马列知识,下午要劳动,体验当回平民的感觉,在很多年过去以后,这些人的思想也都时间慢慢有了转变,他们知道国军彻底战败了,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释怀了一切。
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大多会被送到教导团中思想改造,改造多以一些生动形象接地气的话语为主,让他们能够听明白。
他们就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对于想要回家的,给他们开个条,发一笔路费,用这个条回家绝对能够通行无阻。
第二种是想留在部队继续打仗的,那就在思想改造完成以后被分往各大军区,在一个全新的地方,没有人在意你的过去,你说自己是新兵蛋子都可以,大家一视同仁。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不少在解放战争中迅速倒戈的士兵,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保卫祖国流下了最后一滴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