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後遺症註定未來要小心翼翼

大陸移居香港新移民。老話說“井底之蛙”,在內地我只看到碗口大的天。來到香港,有了比較,才知世界如此精彩。我只說自己想說的話,不代表任何人。我希望中國好,期望中國有大的智慧,處理好國際關係,學會算大賬,不賭一時之快,能成就大事,令海外的中國人感到驕傲。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病毒與細菌比較,歷來被人類看不起。

這不僅在於病毒個頭微小,其對人體的殺傷力也非常有限。這從早些年的流感,以及其他病毒類的疾病可以看得出來。一切因為人體有免疫力,可以抵抗病毒的侵襲,很多時候,病毒都輸給免疫力,以及藥物和治療手段。



我記得小的時候,從沒有把病毒感冒放在眼裡,打一場籃球,發一身汗,或睡一覺,就沒事了,那會這樣要死要活。

倒是細菌比較討厭。因為食物不衛生,或是自己不講衛生,嘗嘗細菌感染,發炎,引發拉肚子,發高燒,甚至又吐又瀉,把母親嚇到半死,才會吃抗生素,或打針吊鹽水。

說得大一些,細菌的危害性,只要看看一戰與二戰在死亡率的比較,就知道細菌感染還是人類第一大疾病,什麼時候輪到病毒了。

誰能想到,今日一個COVID-19,徹底顛覆人們對病毒的認知,以至於人類措手不及,造成了數以百萬計的死亡人數。我都感到慶幸,以及不可思議。

先說說COVID-19病毒。



我看《英格蘭醫學雜誌》的報道,說世界衛生組織(WHA)2023年的一個統計結果,說全球沒有感染COVID-19的人,只佔全球總人數的8%,大約6.4億人(按人類80億人口計算)。

這個比例,可能令很多人感到欣慰,原來感染的幾率這麼大,自己不幸感染,也就不覺得冤枉了。

我現才知道:疫苗跟降低感染機會沒有必然關係;跟免疫力強弱沒有任何關聯;倒是跟人類基因抗體有很大的關係。

這個地球上的8%的人類,之所以沒有感染,是因為他們身體有一種遺傳的特殊的基因抗體,猶如當年的德蘭修女照顧麻風病人一樣,這些人根本不會懼怕任何病毒(也許他們本身是不知道自己有這個抗體的)。



就不知這些人是什麼抗體。腦洞大開下:WHA應該好好研究下這個8%,並發明出優質疫苗,就像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天花疫苗等,有非常好的抵抗病毒能耐,以及較小的副作用,造福人類。

現在是否可以檢討下:

我看各國政府(包括香港特區政府),在COVID-19到來時,都勸說人們打疫苗,減少染疫,降低死亡率,唯獨不提醒人們對疫苗的副作用要特別小心,做些自我評估,以及權衡打疫苗的得失。

現在好了,疫情看似過去,一些有良心的病毒學家和臨床醫生才開始站出來,說COVID-19的確有後遺症的問題,比如心肌受損;呼吸道白肺;以及眾多的人睡不著覺的問題。說了一些真話,提了一點忠告。但我感覺有點晚了。

我看很多人被COVID-19後遺症搞到辛苦不堪。有些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年人,稀里糊塗罹患上其他要命的疾病,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身體會這麼不堪折騰。



再說說這個愛恨交加的疫苗。

我記得,COVID-19來勢兇猛,各國都是再緊張不過。疫苗的開發以及上市一定是倉促的。

幾乎同一時間,中國的科興,國藥疫苗;美國輝瑞、莫得拉疫苗;英國的阿斯利康疫苗,可謂鋪天蓋地的上市。也許政府基於救死扶傷的考慮,也許藥廠生意的考量。客觀說,疫苗的副作用是大於正面效果的。

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如果年輕氣盛的人,打不打都無妨;但對於長者,也許可以降低死亡率。據說有的60歲身體欠佳的長者,已經打了6針了。不過,還是感染上了。

可能因為疫苗的廣告訴求,以及政府的大力宣傳,幾乎所有的人,尤其是老人,都是在打疫苗有可能降低死亡率,與不打疫苗隨時有可能死亡的二選一的題目上面,做了傻瓜都會做的選擇。



至於選擇疫苗的類型,是選擇國產傳統的,還是進口的滅活疫苗,老實說,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倉促上市的疫苗,副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所以,當我感染了早期COVID-19的德爾塔(Delta)病毒,被香港政府檢測出來,強制單獨隔離後,差不多一周的時間,身體的反應,還是比較痛苦的。



後來我聽人說,早期感染的德爾塔,較之後來的Omicron病毒要兇猛很多,我身體素質還算好的,終於挺了過來。但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和大多數人一樣,還是有了後遺症。

儘管後面打了兩針疫苗,說是可以大幅降低死亡率。老實說,自己的感受可能是最真實的。病毒造成的身體傷害,已經無法挽回了。唯有自己小心,像老鷹遭受突然的暴雨傷害一樣,要自我慢慢修復了。

我聽說COVID-19病毒疫苗,目前已經是第三代產品,如今庫房多到不得了,甚至到了快要過期的時候。還是令很多人心有餘悸,不敢冒然接種。

畢竟,一個疫苗的開發以及臨床試驗時間太短了。我相信,藥廠都是知道的,但賺錢或許更有吸引力的。

如果是流感和肺炎疫苗,以及其他的成熟的疫苗,我看,不用做宣傳,更多的人都會網上預約,現場排隊接受接種了。



原因很簡單:

今天的人,生活如此美好,都想多活幾年,好的東西,自然是趨之若鶩的。

alanshou 发表评论于
吃中药,做针灸,对付后遗症效果不错。
以前不信这一套,有了后遗症,啥都试了试,发现效果真不错。
最西边的岛上 发表评论于
作为一个在疫情最初起时被新冠光顾过,以后又被打了若干次疫苗的普通人,我已经放弃理解,因为完全不懂不明白了。不知道这一切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告,还是人类自己给自己作的麻烦。

谢谢博主分享感受。
阿留 发表评论于
赞同楼主的看法,疫苗的作用被大大高估了,尤其是从delta开始各种变种开始之后。我当时关注了麻州的统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Delta登录,疫苗防感染的效率直线下降,到了Omicron的时候,打没打过疫苗几乎就毫无区别了。关键是开始疫苗只能针对少数变种,有些地方强力推荐健康的年轻人打,更是大大的误导。

我自己家里小孩都没让他们打,自然感染是培养抵抗力最好的方法。大人由于工作单位要求,各打三针,但到了后来感染Omicron的时候,还是孩子们好得快得多。所以我看这个疫苗得诺奖还是发早了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