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门》巴郎
朝天门,因明朝在此修建城门故名,位于渝中区东北端的两江口,呈半岛状,三面环水,地势中高。自重庆建城以来,一直是主要的水陆码头,九省人流和物流集散之地,商业贸易非常发达活跃。以前人货往来,都是通过数百级长而陡峭难行的石梯连接江边码头,造就了一大批码头搬运苦力,俗称为“棒棒”,或“扁担儿”,靠赚取一点辛苦血汗钱养家糊口。
80年代以来,为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朝天门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将半岛整平拓宽,建成朝天门广场。沿着广场,数个大型机械化码头,吊臂和传送带直连货船,日夜不停地吞吐着货物。而在客运码头,大型缆车穿行在上百米高的陡坡上,迅速地将旅客上送到岸上,或下送入客船。
从大剧院望过来,可以看见在朝天门处,碧绿的嘉陵江水注入褐黄色的长江水中,交汇处泾渭分明。朝天门,就如一支巨轮,其前端犁进江中,激得波涛翻卷,浪花飞溅。朝天门广场上,林立着多幢高层楼房,更有五幢高楼,按前后左中右排列,就象高耸的桅樯,正鼓满风帆,要乘风破浪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