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追月

《彩云追月》 是广东音乐的著名曲目,粤语名曲。

《彩云追月》最早见于清代的广府乐曲,后由广府音乐家们进行填词,

由此诞生这首脍炙人口的粤语歌曲版的彩云追月,彰显着广府地缘特色。

《彩云追月》由作曲家任光于1935年为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的“百代国乐队”所创作。

任光(1900年~1941年)。出生于浙江省嵊县(今嵊州市)城关镇东前街。中国近代音乐家、作曲家。

任光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1934,影片《渔光曲》主题歌)、

《大地行军曲》(1934,影片《空谷兰》插曲)、《月光光》(1936,影片《迷途的羔羊》插曲)、救亡歌曲《打回老家去》(1936)、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1935),以及歌剧《洪波曲》(1940)等作品。

《彩云追月》是上世纪30年代任光早期的代表作。

最初是民族管弦乐曲,后来,作者从创新的角度运用西洋作曲技巧,采取欧洲“探戈”舞曲节奏,并汲取我国江南丝竹优美轻松的音调和乐器组成特点。从而匠心独运地创作出这首意境深邃、舒适优美、富有神韵的小型器乐合奏曲。

《彩云追月》最初只是乐曲,并没有歌词,后来才陆续出现多个调寄《彩云追月》,按照曲调填入粤语或国语歌词,甚至闽南语、日语的歌曲版本。

粤语版比较流行的,就包括有70年代郑锦昌演唱的《几度夕阳红》、90年代叶倩文演唱的《红尘》等。

而最早出现的粤语版,是1963年由香港粤曲撰曲家李願闻填词、歌手崔妙芝演唱的《彩云追月》,作为香港电影《永远的微笑》的插曲。

这个版本的词意最贴合原曲标题的意境,文字优美、清雅,悦耳动听。

但这个版本产生于粤语流行曲被认为未入流的年代,所以并不太为人所知。

而在70年代粤语流行曲逐渐兴起,此版本经由新加坡“粤语天后”丽莎(黄焕婵)翻唱后,就开始长期流传在两广地区及海外华人地区。

黄焕婵版歌词:

明月究竟在哪方

白晝自潛藏

夜晚露毫茫

光輝普照世間上

漫照着平陽

又照着橋梁

皓影千家人共仰

人立晚風月照中

獨散步長廊

月浸在池塘

歡欣充滿了心上

靜聽樂悠揚

越覺樂洋洋

夜鳥高枝齊和唱

難逢今夕風光

一片歡欣氣象

月照彩雲上

熏風輕掠

如入山蔭心向往

如立明月旁,如上天堂

身軀搖盪

俯身遙望 世界上

海翻浪 千點光

飄飄泛泛碧天在望

欣見明月逾清朗。

学唱《彩雲追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