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Oakville橡树屯的老橡树,北极星-应许之地 (二)

外表坚强,内心脆弱,深受抑郁症折磨,但从未放弃寻找光明的卑微灵魂--命运多舛,双面人生的旅途中,发现最治愈的是身边那些“小确幸”。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回来说帆船,西班牙人把武装大帆船发挥到了极致,他们的西班牙无敌舰队的主体是在卡拉维尔(橡树)帆船的基础上加大改良武装起来的卡拉克帆船,也叫西班牙大帆船。旗舰,运兵跟战船则由盖伦帆船(缩小版降低重心的卡拉克帆船)组成。电影加勒比海盗中的“黑珍珠号”就是一艘盖伦帆船。西班牙驾着卡拉克帆船与盖伦帆船抢夺美洲,黄金不断地从美洲源源不断的运往西班牙王室。大不列颠岛上的英国人可坐不住了,他们开始组织起国营英国海盗船队在大洋上抢夺西班牙运宝船。

(西班牙大帆船-卡拉克帆船)



(海盗们的首选-快速灵活的盖伦帆船)



1588年7月,忍无可忍的西班牙以1587年伊丽莎白一世处死了天主教徒苏格兰女王玛丽王后为借口,派遣130艘以20艘武装盖伦帆船为先锋的西班牙无敌舰队进攻英国。英女王派遣大海盗德雷克迎战,然而,与先前的恺撒和后来的拿破仑、希特勒一样,菲利普二世同样遇到了如何横渡英吉利海峡的难题。Again,英吉利海峡的恶劣气候再一次帮了英国人,海盗德雷克率领的杂牌军一开始就是狡猾的兜圈子不跟西班牙人正面对峙,晃呀晃呀的把西班牙战舰引诱到狭窄的法国加莱港补给,然后乘着庞大舰队挤在加莱港期间,预测到一个有狂风的天气用火攻,在自己毫发无伤的情况下,重伤了西班牙的五艘主力战舰,士气大增。之后他们再起凭借对不列颠岛沿岸地理气候条件的熟悉,跟西班牙舰队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西班牙舰队水手士兵出自南方,被爱尔兰沿岸地区的七月飘雪冻得不轻,然后德雷克利用西班牙舰队配备的加农炮射程不远的弱点,一举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出港的130艘船最后逃回西班牙的只有43艘。从此西班牙一蹶不振彻底失去了海上的霸权。

各位看官说了,为什么西班牙不重建无敌舰队?历史的迷人之处往往在于,一个小小小小Tiny的细节往往是左右历史进程的关键。

在一封飞利浦二世写给红衣主教的信中,国王要求重建舰队接着跟英国人死磕,他说“咱也不缺钱,美洲运来的黄金堆的山一样,咱也不缺人,不缺技术,世界上最优秀的造船匠人都在西班牙!”红衣主教写给国王的回信:陛下,的确这些都不缺,但是造船用的橡木都砍光了!

要知道,造一艘合格的盖伦帆船需要2000棵以上的树龄超过100年的橡树作为材料。西班牙帝国触及的地区已经找不出多少这样的老橡树了。

反观英国,橡树在英国人心中如神一般的存在。傍海的岛国,从八世纪维京海盗时代起。英国人就意识到橡树资源的宝贵,规定一切橡树全归国王所有,如需砍伐必须经过国王的允许,而且需要补种一定数量的树苗。在英国中世纪电影里,往往有护员,或者护林大臣,看起来地位还不低,如果不了解英国历史与文化还真是挺纳闷的。

特别是从英王查理二世时起,橡树更是被冠以“皇家橡树”。其中源于查理二世1651年从苏格兰率军队至英格兰的伍斯特(Worcester),与英国当时的革命领袖、政治家和军事家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 )的军队作战。战败以后,查理二世爬上一棵大橡树上躲藏起来,避开了追兵。橡树救了国王。后来,查理二世卷土重来,反败为胜,成为英国史上著名的君王之一。查理二世便将这棵橡树封为“皇家橡树”。据说这棵橡树所在农庄的主人后裔至近还每年从英国皇室领取“救命酬金”。橡树也就成为皇室保护者的象徵-比如凯特成为英国王妃后家族或许的盾形徽章上的主图案是三颗带叶子的橡树果。英国后来建造了无与伦比的“皇家橡树号”(以橡木建造)战舰,以及遍布全国的“皇家橡树”酒吧,都与此事有关。



英国后来跟西班牙又打了场海战,不过这次是作为帮手出现的,打架的正主是拿破仑法国。发生在1805年10月21日的特拉法尔加海战是世界海战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海战的结局对英法两方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拿破仑取胜,法国军队将越过英吉利海峡,直取伦敦。如果英方取胜,则不仅拿破仑再也不敢觊觎英国,而且英国从此将控制海上霸权。

海战发生时,法西联合舰队有战列舰33艘,火炮2626门,官兵21580人。英国舰队有27艘战列舰中,火炮2148门,官兵16820人。海战的结果是英国海军在舰队司令纳尔逊海军(Horatio Nelson)上将的指挥下大获全胜。法西联合舰队的33艘战列舰中,有12艘被俘,8艘被击沉,其余13艘舰只逃亡。在整个海战中,英国舰队尽管战死449人(包括舰队司令纳尔逊本人)、伤1214人,但却无一舰损失。

特拉法尔加海战以后,英国利用海上霸权迅速扩张,把世界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及当时人口的四分之一都囊括进来,从此建立了横跨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日不落帝国。

英国舰队司令纳尔逊海军上将也成为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雄。凡到过伦敦的人一定都去过特拉法尔加广场(见图二),那是伦敦最大的广场,也是英国最著名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一柱,柱下有四只朝向四方的黑色雄狮,柱的顶端,立一铜像,那便是指挥英国舰队在特拉法尔加港海面上击败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的纳尔逊。在英国的城镇,很多地方都有纳尔逊的雕像,足见英人对这位英雄的敬仰。此外,新西兰有尼尔逊市,英属哥伦比亚有纳尔逊岛,埃及阿布吉尔湾有纳尔逊岛。即便是香港九龙,也有奶路臣街(Nelson Street)。英国自1896年起定10月21日为特拉法加日,以纪念纳尔逊。英联邦不少地区至今仍庆祝这个节日。

纳尔逊是个很戏剧性的人物。他身高1.74米,但体重不到59公斤。他在战争中被打断了右臂、打瞎了右眼,且经常周期性地发烧,咳嗽、失眠,最糟糕的是作为海军将领,他还时常晕船。但只要战斗打响,他立刻变成一只威武的雄狮。纳尔逊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被法舰“敬畏”号上的步枪手击中身亡,年仅47岁。但他闭上双眼时,海战已经取得了顺利。

得胜的英国海军将纳尔逊的遗体泡在威士忌酒里,带回英国本土,后来此酒风靡全球,与纳尔逊不无关系。舰队所有的海军士兵均在帽子后面挂上两条黑色的飘带(西俗以黑色为丧色),以示致哀。

后来,英国所有海军士兵一律在帽子后面缀上两根黑色飘带。再后来,这一海军军帽的制式为全世界的海军所接受。文革期间,有人提出我国海军不应当向帝国主义分子志哀,曾取掉飘带,文革后又恢复。

这场海战英国取胜的原因,历代军事家们早已作了详尽的分析。一般都归结为法军指挥的失误和纳尔逊的英明和坚毅,但这场战争的胜负应当与橡树也有着重要关系。

英国舰队司令纳尔逊的旗舰“胜利号”(HMS Victory,见下图)是用树龄100年以上的橡树制造的,这些橡树在采伐以后必须经过14年的时效处理才能被用于建造军舰。选用100年以上的橡树是为了使建造军舰的橡木具有更大的强度和更高的硬度。时效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橡木不开裂、不变形,并具有尺寸稳定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胜利”号的建造才一直推迟至1759年。建造“胜利”号一共用了5000棵这样的橡树,整个建造过程耗时19年。“胜利”号总长92米,船体长60.3米,排水量2162吨,舰上装有104门火炮,全舰官兵850人。一次可连续行驶六个月。

“胜利”号1778年开始服役,57年以后,即1835年结束现役,随即作为朴茨茅斯(Portmouth)军港司令的工作船,又过了87年,即1922年后则作为文物供人们参观,至今仍停泊在英国的朴次茅斯港,成为忠诚、勇敢和恪尽职守的永恒象征。即使以今人的眼光来看,“胜利”号仍不愧为人类造船史上的不朽之作。



纳尔逊舰队的另一艘战舰柏勒罗丰号(Bellerophon)配备了74门火炮的战舰在建造过程中总共消耗了至少3000棵80—120年树龄的橡树。该舰自1782年开始建造,历时四年完成。总共耗费15万至17.5万立方米的木材。英国在建造军舰的选材用料上毫不含糊,建造过程中精益求精,最终使英国拥有一支坚不可摧的海上武装力量。这就是英国海军战胜法西联合舰队,却没有损失一艘舰船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在海战结束的当天,当夜幕降临时,风暴大作,一连就是四天,法军12艘被俘的战舰中又因此沉没了8艘,而英舰全部完好。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英国舰艇的建造质量要远远高于敌舰。在当时的条件下,舰只是否坚固,是否经得起碰撞,经得起风浪,对于海战的胜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切,当之无愧的要归功于英国的橡树,是橡树成就了大英帝国。

由此可见,橡树对英国的重要是毋庸置疑的。英国需要橡木,但橡木从哪里来呢?从欧洲大陆进口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整个英国的发展时期,英国一直在与欧洲列强交恶,因为前者的发展是对后者的威胁。在那个时代,橡木始终是作为战略物资,禁止向英国出口的。当时,欧洲各国对橡木都十分珍爱,如瑞典就规定,凡是厚实的橡木,均为国王的财产。因此,对橡木而言,英国别无出路,只有自己种。但是,英国是一个岛国,没有更多的土地用来种植橡树。而且,橡树的生长周期长,投资回收期也长。此外,橡树生长的年代越久,其木材形成空洞和腐朽的可能也就越大,农民承受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农民几乎完全没有种植橡树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政府的主导,英国就不可能大力开展橡树的种植,也就不能建立自己的战略储备。

因此,英国对橡树的种植一直都十分重视。早在1503年,苏格兰议会就通过了鼓励种植包括橡树在内的植树法。而且,橡树一直作为英国的国树,被称为“皇家橡树”。作为海军将领的纳尔逊本人深知橡树对海军的重要,他是政府种植与保护橡树政策的最坚定的鼓吹手。他曾到橡树种植区考察,并亲自向国会写信要求重视橡树的资源培育和保护。纳尔逊的副帅科林伍德(Colingwood)——在海战中由于纳尔逊本人身负重伤最终死亡,他接替纳尔逊指挥海战——更是身体力行的大力种植橡树的实践者。只要舰船一靠岸,他便带上盛满橡子的布袋,走到哪里,便把橡子播撒到哪里。直到现在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海军军歌仍为“橡树之心”。

英国与橡树的情结,还可以从另一个事件中看出。

1853年,英国皇家海军 “坚毅”号军舰在北冰洋迷航,被美国的捕鲸船拯救,美国随后将“坚毅”号归还给英国。“坚毅”号退役之后,英国利用船身的橡木龙骨材,制造了两个办公桌。一张留给维多利亚女王自用。另一张办公桌于1880年由维多利亚女王赠送给当时的美国总统海斯。这张办公桌也因此被称作“坚毅桌”,被摆放在白宫总统椭圆形办公室内,至今仍被现任总统使用。





英国各地到处可见橡树,伦敦市内,甚至有上千年的橡树。即便如此,近年来,英国政府还是大力提倡种植以橡树为主的硬阔叶树。英国一民间组织计划在全英范围内,征集27块林地,每一块林地均以纳尔逊舰队27艘舰船中的一艘舰名命名,专门种植以橡树为主的硬阔叶树。现在这项工作已经得以顺利开展。种植橡树不仅可以使英国在经济和环境上受益,还可以弘扬英国的文化。

在赌国运的战争中,被“橡树植树运动”救下一命的英国,在后来的发展中,更将这一传统发挥到了极致。连选择殖民地时,也是优先选择新英格兰、加拿大等出产橡树的地区。英国18世纪最伟大的海军上将纳尔逊也是该政策的推动者,他曾亲自致信国会,要求重视橡树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在纳尔逊战死后,接任他的副将科林伍德更是“种树狂魔”,常年带着一个装满橡树种子的帆布袋,只要看到有适合橡树生长的地方,就随手撒上一把种子。

我在Markham住的时候每年春天Unionville 小镇上有一个可以坐着马车游行的Festival,道路旁会发给孩子们小树苗鼓励孩子们在适当的地方种下。几乎每一年,我们领到的都是橡木小树苗,我记得曾把他们种在森林的边上,小池塘的四种,有时候还会回去看看他们是否成活了。无独有偶,我搬到西边了,旁边的Streetsville 小镇每年6月的蜜蜂面包节也会有给孩子们赠送树苗的组织,其中有松树,也有橡树。我们把他们沿着Credit River种下去,也会常常去看看,有时会惊喜的发现,有棵小树不仅长高了而且不知道是谁还围上了防止水獭咬断的铁网。

我儿子从九岁开始参加了海军童子军,他的军乐队小号练习经常用“橡树之心”来吵我的耳朵,之前没注意过歌词,最近留意了一下,竟然是非常的“不知所云”但是又特别“海军”(捂脸)

加拿大版本Canadian Version

Come cheer up my lads, tis to glory we steer,

To add something new to this wonderful year;

Tis to honour we call you, as free men not slaves,

For who are so free as the sons of the waves?

(Chorus)

Heart of oak our ships, jolly tars our men,

We always are ready, steady boys, steady.

We'll fight and we'll conquer again, and again.

We ne'er see our foes, but we wish them to stay;

They always see us and they wish us away;

If they run we will follow, we will drive them ashore;

For if they won't fight we can do no more.

(Chorus)

They say they'll invade us, these terrible foes;

Frighten our women, our children, our beaus;

But should their flat-bottoms, in darkness get o'er,

Stout Britons they'll find to defeat them ashore.

(Chorus)

Britannia triumphant, her ships rule the seas,

Her watchword is justice, her password is free.

So come cheer up my lads, with one heart let us sing,

Our soldiers, our sailors, our statesmen, our Queen.


Oakville, 在大约150年以前,沿着12里溪和16里溪的这一广大地区是一片白橡树众多的森林,一群苏格兰裔的移民买下了这块地,建立了村镇,称之为橡树屯,当时,这里是约克郡(后来叫多伦多)主要的船舶制造基地,不仅打造度过大湖的内陆船,也打造跨洋的大帆船。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木质船身基本被钢筋铁骨所替代,但是寄托于橡树上的情节却一代代的传了下去。

 

小小的Oakville镇曾经是美国水上运粮船入境的关口,大量北国黑奴逃亡“应许之地”北极星所指向的地方即从此处藏身于运量船入境恢复自由之身。镇虽小但是教堂密度却非常大,曾经有两所黑人教堂,至今还屹立在湖滨道旁,默默诉说历史的故事。

站在昔日的码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panzertiger503 发表评论于
谢谢您的散文,中外历史您都信手拈来,佩服。我一直好奇英国人为什么如此钟爱橡树,原来是这样。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安迪最后提到的接头地点也是一棵橡树吧。
英国在二战时期有一艘战列舰皇家橡树号,可惜被德国潜艇U-47在Scapa Flow击沉了, 当时美国还陷于孤立主义思潮之中,甚至有的美国人说皇家橡树是英国人自己弄沉的。就像有人说珍珠港时美国人故意不做防范一样。
bushihandyman 发表评论于
现在是摘橡子做橡子豆腐的季节了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北美处处Oak,地名里也是:road drive ridge
巴黎到罗马 发表评论于
把风坛的留言搬过来吧:我在Oakville住了十六年,三年前才离开;我知道为那颗橡树本地人集资的事,但是楼主有关橡树的这段历史更让我感兴趣。
谢谢
油翁 发表评论于
這篇文章寫得真是精彩啊,對於小鳥的描述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再加上您的細膩筆觸,讓我對這些可愛的生物更加著迷了。謝謝您分享這份美好,期待更多類似的文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