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秦到长安

结局已预定,己意隐其踪。 不思个中味,枉然忙匆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从大秦到长安

作者/出山


【在长安】加拿大高校文学社2024年第3期(总363期)


?

7.从大秦到长安

作者 出山


(本文在加拿大高校文学社发表时,由于篇幅过长,从一万字压缩到四千字。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万字的原版。特此说明。)

0。


唐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唐德宗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乱军拥立朱泚为主,次年才被平定,史称奉天之难。

也就是在这兵变之年,长安城朱雀门外,新开了一家酒肆,取名“时光云轩”。时光云轩”酒肆老板姓万,学识渊博,谈天说地,博古通今,人称“万老板”。

“时光云轩”酒肆自开业以来生意兴隆,文人云集,墨客不断,赋诗作文,好不热闹。“时光云轩”酒肆同时聘请建中年间享誉文坛的女中豪杰曹小妹做主持,统管酒肆诗词文章,人称“曹文君”。

这曹小妹,闭月羞花,冰雪聪明,更难得的是写的一手好文章。一时间,“时光云轩”酒肆名动江湖,震惊朝野,唐德宗亦曾微服私访,回宫后大加赞叹。只是皇上圣言不为老百姓所知罢了。

以上是为序。


因年代久远,正史无录,或真或假,终不可考,但有《在长安》文集流传江湖,各位看官自行决断。

然,21世纪有一学者,笔名“出山”,文理均有涉猎。其为一桩历史悬案,曾经穿越时光,来到唐建中年间的长安城,并光临“时光云轩”酒肆,演绎出一段讲论,却实有其事,各位不可不察。

且听本人慢慢道来。

1。

出山,兴平县赵官村人也,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


出山早年曾在西安市(唐长安城)苦读学士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核反应堆工程。其后,出国深造,云游四方,最后以飞机发动机研发设计为业。然出山也对古史颇有兴趣,曾为一历史悬案,穿越时空,来到大唐长安城,其时正值建中年间。

出山来到长安城后,首先实际考察了该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走访了该历史事件的知情者,然后造访其母校所在地。他当然寻不见母校的影子,只见对面的兴庆宫沉香亭仍然屹立在目,只是没有了当年的辉煌荣耀。兴庆宫此时已失去了大唐政治活动中心的地位,成为太上皇或太后闲居之所,大多数时间为太后等后宫常驻。“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浪漫只存留在了长安城文人骚客的记忆里。

出山看到此景不禁对天长叹!然后,他便来到了“时光云轩”酒肆,那个他已经如雷灌耳的地方。

这才有了出山的讲论:从大秦到长安!

出山来到“时光云轩”酒肆后,刚一坐定,便发宏论如下:


2。

万老板,曹主持,各位文学同仁,小弟出山这里向大家有礼了!

小弟出山,从21世纪时空穿越而来,是为查明一宗历史谜案。在讲述这件历史谜案之前,小弟先说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小弟出生在兴平赵官村,位于马嵬坡杨贵妃墓南面五里地。小弟对贵妃的仙逝颇有疑问:她到底是死于马嵬坡佛堂里,还是佛堂外梨花树下?是自己缢死,还是被高力士缢死?或者她死于禁卫军刀下?拟或狸猫换太子,后来流落日本,终老而死?

与其说出山想知道贵妃到底如何而死,不如说出山在心底期望贵妃没有死在马嵬坡,而是在异邦终老,给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画上一个美丽的句号。从此江湖传说中不再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的惨烈,也不再有“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悲哀,从而使得“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落到实处,最后更不枉兴庆宫沉香亭的绝美诗句: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第二件事情,则要有趣的多,关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从本人的出生地“赵官村”引起。


赵官村,距离马嵬坡杨贵妃墓五里,刚才已经说过。赵官村的乡亲包括本人出山从小把村子不叫“村子”,而是叫“堡(Bu)子”。比如说“村子东头什么”,“村子西头什么”,在赵官村的人都说成“堡子东头”,“堡子西头”。这是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的老老辈的先祖流传下来的。

这有点令人奇怪,但奇怪的还不止这个!

我们赵官村周围原来东西南北都有壕沟,是护卫村庄的。在我们村人口里,这些壕沟不叫“村壕”,而是叫“城壕”。这很令人不解,明明是村子的壕沟,怎么叫“城壕”?跟“城”有什么关系?

我们不但把“村壕”叫“城壕“,我们还把“村子南边“叫“南城背后”。村民如果嘲笑某人游手好闲没事干,就会说“你还不如到南城背后晒暖暖去”,晒太阳去。

看来生活在这里的老老辈人一直把村子当“城”叫。如果再与前面说的“堡子”相联系,那么我们自然就有了“城堡”这个词,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我们可以大概率地说,以前老老年我们赵官村的人可能是把“村子”叫“城堡”。


尽管从唐朝开始,官家要大家叫“村子“,但我们赵官村的先辈仍然顽强的保留我们对村子的原始称谓 - “城堡”!

出山我在前几年(21世纪的时候),专门研究了我们中华民族极其古来的历史,发现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连续生存的最古老的人群,可以追索到一群叫“居方氏”的人。而“居方氏”在字面上就是“居住在大大小小不同方形都城里的人氏”之意,可以叫“城堡”,也可以叫“城郭”:

《路史》:“(人皇兄弟九人)別居一方,因是区理,是以后世謂‘居方氏’。”

《补三皇本紀》“(人皇)兄弟九人,分長九州,各立城邑。”

看来,我们赵官村的人应该就是这群被称为“居方氏”的古老先民的后裔,他们现在仍然顽强地保留着他们从古老祖先来的记忆,当然包括我出山。


然而,这又给我们引出了另外一段极其有趣而重要的古老记忆。

且听我出山慢慢道来!

3。

在中华大地上出现“居方氏”这群古老先民的时候,希伯来圣经《创世记》也记录了这个时候的一段令人惊心动魄的大事件 - 一场举世大洪水后的遗民,向全球各地的大扩散和迁徙。

创世记


10:1 挪亚的儿子闪、含、雅弗的后代记在下面。洪水以后,他们都生了儿子。

创世记

10:2 雅弗的儿子是歌篾、玛各、玛代、雅完、土巴、米设、提拉。

10:5 这些人的后裔将各国的地土、海岛分开居住,各随各的方言、宗族立国。

创世记


10:6 含的儿子是古实、麦西、弗、迦南。

10:20 这就是含的后裔,各随他们的宗族、方言,所住的地土、邦国。

创世记

10:21 雅弗的哥哥闪,是希伯子孙之祖,他也生了儿子。

10:22 闪的儿子是以拦、亚述、亚法撒、路德、亚兰。


10:31 这就是闪的子孙,各随他们的宗族、方言,所住的地土、邦国。

创世记

10:32 这些都是挪亚三个儿子的宗族,各随他们的支派立国。洪水以后,他们在地上分为邦国。

中华大地上出现的那群被称为“居方氏”的古老先民,是否应该就是挪亚洪水后分散全球中的一些“宗族”“邦国”,住在他们的“地土”上,说他们的“方言”的一群人呢?

小弟出山曾经有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论证,涉及女娲与挪亚,以及挪亚方舟的停靠地,这里暂不述及。


重要的是,这群最早被称为“居方氏”的居民历史之古老,与世界上其它地方最早的居民的历史一样古老。而且他们从最古老的历史至今,一直绵延不绝,这很独一无二,我们赵官村人就是见证!

我以后会仔细追寻这绵延不绝的历史奇迹!

但发生在现在(唐朝 - 出山我穿越时空来了)的一件大事件,却给我们追寻那段古老的历史做了一个引子。

这就是我出山穿越时空来到大唐长安城要查究探寻的一段不解之谜:景教 - 从大秦到长安!

4。


20世纪的长安城(西安市),将从唐末天祐元年(904年)为了保护重要的碑石不散失,而将石碑集中于文庙内的“碑林”,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是在1961年。后来的1992年又将“碑林”正式定名为西安碑林博物馆,设七个陈列室、六条游廊和八个碑亭。碑林中荟萃了中国古代精美碑石艺术,石碑众多,还有丰富的碑石墓志、石刻艺术品。

碑林博物馆内更是收藏了一座赫赫有名的碑石,名叫“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享誉全球。这座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被誉为世界考古发现史上最负盛名的“四大石碑”之一。这“四大石碑“是:中国出土的《景教碑》、埃及出土的《罗赛塔石碑》、约旦出土的《摩押石》、墨西哥出土的《授时碑》。丹麦专家何尔谟曾赞誉《景教碑》为四大名碑之首。2002年1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万老板,曹主持及各位才子才女,你们不要对此惊奇,因为出山我从21世纪时空穿越而来,自然知晓这些。请各位不要不以为然,容我慢慢道来。

据碑文介绍,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由景教传教士伊斯出资、景净撰述、吕秀岩书刻,于唐建中二年(781年),也是前年在长安城雕刻完毕。对于20世纪的人来说,这个没有异议。在他们中间存在巨大争议的是,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雕刻完成之后,在哪里落成。

各位不要发笑,对各位现在来说,这根本不是事,谁都知道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安放在哪里。但20世纪和21世纪的人,由于缺乏相关历史资料,他们完全搞不清楚,众说纷纭。你们也别想自己现在能做什么记录,以帮助将来20世纪和21世纪的人了解这件事。不可能!你们自己的历史不可改变,除非像出山我再穿越时空回来了解。他们的说法是:


“唐代碑刻,立于建中二年(781)。大秦寺僧景净述,朝仪郎前行台州司士参军吕秀巖书。碑文颂扬景教在中国传播流行的盛况,是研究唐代景教的珍贵资料。明天启五年(1625)出土,地点有 3 说:一为陕西盩厔(今周至),一为长安(今西安),一为长安与盩厔之间。出土后移于西安府城西的金胜寺,1907 年移入碑林。”

20世纪学者的争论主要在“陕西盩厔(周至)说”与“长安(西安)说”之间。2019年,有长安城(西安市)大学者秦妍,撰文力证陕西盩厔大秦寺从唐代起就是一佛教寺院,而长安大秦寺才是一座景教大秦寺(教堂)。

秦妍大学士证长安说的要点为:

(1)。明末徐光启《景教堂碑记》中云:“关中人掘地而得唐碑。”

(2)。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卷四载:“景教流行中国碑,僧景净撰,吕秀岩正书,建中二年太簇月,今在西安府城外金胜寺。”


(3)。林侗《来斋金石刻考略》载:“景教碑今在西安城西金胜寺内,明崇祯间,西安守晋陵邹静长先生有幼子……翛然长逝,卜葬于长安崇仁寺之南,掘数尺得一石,乃景教流行碑也。此碑沉埋千年,而今始出……字完好无一损者,下截及末多作佛经番字。” 此处虽误将古叙利亚文字当作佛经番字,但同时也表明碑末使用了时人不识的外国文字写成,与景教碑一致,至于此处时间误作‘崇祯’,则可能是因为崇祯和天启年号相继,一时混淆所致。

(4)。除上引国人记载外,西方人葡萄牙教士阳玛诺所著《唐景教碑颂正诠》序中亦说:“是碑也,关中官命启土,于败墙基下获之,奇文古篆,度越近代,置郭外金城寺中。” 文中金城寺与前面引文中金胜寺读音相似,西方人可能未加仔细辨别,误将“金胜寺”作“金城寺”。

然后,秦妍大学士论证金胜寺应在西安城西垣外,且距城大致为五里。

这几天,出山我在咱长安城仔细查访了这一历史公案,结论如下:

各位都知道我们现在的“时光云轩”酒肆在朱雀街的朱雀门外。从朱雀门街往西第五街(即皇城西之第三街)的街西从北至南有:修真坊和义宁坊。义宁坊十字街东之北,有一寺叫“波斯胡寺”。而这个“波斯胡寺”正是皇帝敕赐修建的景教寺院——大秦寺。贞观十二年,太宗为大秦国胡僧(大秦景教传教士)阿罗斯立。


昨天我出山亲自造访了大唐义宁坊的“大秦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就立在该寺(教堂)内。

为了有准确的数据记录,我也亲自用脚步丈量了“大秦寺”距离皇城朱雀街的距离,数据如下,与秦妍大学士引证数据相同:

朱雀街西第一列坊,东西宽558米;

第二列坊,东西宽683米;

第三列坊,东西宽1020米;


第四列坊,东西宽1033米;

第五列坊,东西宽1115米”。

朱雀街以西第二街(即皇城西第一街)路面残存宽度为108米;

朱雀街西第三街路面残存宽度为63米;朱雀街西第四街路面残存宽度为42米,则三条街道总宽度为213米。

紧邻义宁坊之南的怀德坊街道保存较完整,坊中央有纵横街道各一条,呈十字交叉形,街宽约15米,义宁坊中央也有一条纵横交叉的十字街,两坊紧邻,料想其形制、规模应该相同,因此义宁坊之十字街宽度也应为15米”。


综合以上数据,大唐长安城义宁坊的景教大秦寺和唐皇城西垣之间的距离则在2800米左右,折合成大明时的“里数”大概就是五里。

也就是说大唐时代的长安大秦寺就是大明时的长安金胜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就立于此。至此,关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立于何处的公案就有了答案。

进一步,出山我也查访了当地的其它地理环境,发现长安大秦寺位于义宁坊十字街东北,其西边紧邻就是通往西域的起点——开远门。开远门自贞观十二年建大秦寺以来一直是大秦景教教会在中国的大本营和地位最高的教会中心,距离蜚声域外、番夷聚集的西市仅有一坊之隔。故而,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立于长安大秦寺内则也就顺理成章了。

或许各位已经听糊涂了,不明白在大唐之后还有大清。我出山清楚啊,我是时空穿越回来的,自然知道大唐之后还有大宋,大明和大清。

不仅如此,昨晚出山我还专门拜访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碑文作者 - 景教传教士景净。他给我讲了关于大秦景教在大唐的传播历史中那些激动人心的故事。


5。

大秦景教最初传入中国是在大唐贞观年间,当时唐太宗在位。

一位大秦国景教主教,名叫阿罗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圣经和景教。他乘风破浪,携带着海图,经受了无数艰难险阻,最后终于在贞观九年(635年)到达长安城。

唐太宗对此十分重视,亲命著名宰相房玄龄指挥护卫,在京城西郊为阿罗本安排住所,宾迎入内,然后带他进入皇宫。

随后,景教主教阿罗本经常进入皇宫为唐太宗布道,宣讲上帝对世人的救恩。唐太宗对此非常着迷,亲自研究基督教义教理,最后接受其教义的深刻和真理性,并下诏在全国广为传播。


贞观十二年(638年)七月,也就是景教主教阿罗本来中国的三年后,唐太宗写下诏书曰:

“道无固定之名称,圣人居无固定之居所。他们到处走动,向世人讲道,感化众生。来自大秦王国,有大德的阿罗本带来圣经与圣像,并奉与宫廷。我们研究了经书的内容,发现这种教义的玄妙毋庸置疑。其所本的宗旨,齐备扼要,以世界的创造为其基础。说理用词不多,亦不空泛,它将带给人们拯救与进步,因而宜于在整个帝国广为传布。”

(“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群生。大秦国大德阿罗本。远将经像来献上京。详其教旨。玄妙无为。观其元宗。生成立要。词无繁说。理有忘筌。济物利人。宜行天下。”)

唐太宗随下令在京都长安城义宁坊建造一所大秦寺所(景教教堂),由21名景教教徒主持管理。他们把唐太宗的画像也挂在长安大秦寺内,以表中西方在信仰方面的融合。当年周朝之后,老子携道德经乘牛西去,今日景教教士带圣经的道风东来,一派光耀吉祥。

到了唐太宗儿子执掌朝政的唐高宗年间,唐高宗成为一代伟大领袖,其品德不亚于他的父辈。唐高宗在中国各州修建景教大秦寺(教堂),依然尊崇阿罗本为中华帝国的大主教。基督的教导流传十州,国富民乐。大唐景教寺院(教堂)在中国有“寺满百城”之称,到处洋溢着景教的福音。


唐圣历年(唐女皇武则天的年号,699年),佛教与景教展开多种辩论交流,一度景教低落。有名叫约翰的景教总司铎(Chief Priest,显然是主教)和另一位景教领袖,淡泊名利,深研圣经教义,赢得了普通大众的信任与尊敬, 使得福音再次在人民大众中广传。

至唐玄宗于719年登基后,皇帝命他的五个兄弟-宁国等五亲王,亲临景教福堂(教堂),建立讲坛,扶持基督信仰圣道。

天宝初年(743年),皇帝命爱臣大将军太监高力士将五圣(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和睿宗)的画像安放在景教寺院(教堂)内,以表朝廷对景教基督信仰的支持,并赐绢百匹,表示庆贺。

天宝三年(745年 )后,来自犹地亚地区(Judea)或者印度(India)的大秦国神父佶和(Kieho),利用星辰的指引来到中国。皇帝在兴庆宫召见神父佶和,保罗(Paul)和约翰(John)等一行十七人。其时天子亲为景教寺题写匾额,匾上闪耀着龙笔的红色霞光,直冲云霄,与日争辉。皇上并对景教寺院(教堂)大加赏赐,称赞景教教义圣道。

肃宗皇帝执政时(于756年登基),在灵武等五郡重建教堂,皇帝为基督圣道的善行努力,使得国运亨通,民富安康。随着人民的快乐、欢喜与对上帝的称赞,皇室的威望也大大提高。


到了代宗文武皇帝(于764年登基),对治理国家更是驾轻就熟。每年当基督的生日来临时,他赐天香以表感谢,颁御馔令众景教徒感到荣耀。天赐便利,使万物繁盛。皇帝体察天意,所以能行教化。

唐建中圣神文武皇帝(于781年登基),曾用用八种方法来扬善罚恶,用新的方法推广福音。他谦恭、平和,有大德,有学问,有耐性,富有慈悲心,能帮助别人。景教信徒替国家替皇帝向上帝不断祷告,皇帝也勤勉执政,治国有方。这正体现了追求信仰的正确途径与神圣法理的秩序,如此便使得风调雨顺,适时而至。天下太平,百姓顺服,每样事物各得其所。生者幸福,死者安息,人民对信仰心悦诚服,明了生死存亡,基督拯救的道理。人民真诚以待,景教功不可没。

大唐有位神父,名叫“伊斯(Usu)”,基督福音的宣讲者。他从王舍之城,来到中国,其才能是肃宗、代宗、德宗三代来华传教士中的佼佼者,学识完美,同时尽忠效力于大唐国家朝廷。  神父伊斯和蔼可亲,乐善好施,努力践行真理。被皇帝赐以“金紫光禄大夫”的称号,官阶等同朔方节度使、试殿中监,皇帝还赐以紫色法衣。

神父伊斯也曾被授命担任军职。当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在北方指挥军队时,肃宗曾令神父伊斯随军远行。尽管郭子仪以亲信待神父,但神父在军营之中并不显示优越感。他辅佐郭公,为其出谋划策。神父很多时候会把自己得到的俸禄与赠物送给需要的人,不积存在家中。他献出皇上恩赐的水晶,布施告老引退后得到的金线织毯。还抽空修葺旧教堂,扩大景教寺,把寺庙装饰得富丽庄严。更仿效景教圣道,依据仁德,施舍钱财。每年集四寺(教堂)景教信徒,精心准备祭礼,供五十天的供奉之用。神父带领信徒给饥饿的人以饭吃,给寒冷的人以衣穿,并治疗病人,安葬死者。

人们称赞说:景教信徒的高风亮节,过去没有听说过有如此美好的白衣传教士,现在却见到了。


讲到这里时,《景教碑》碑文作者 - 景教传教士景净眼中充满了激动的泪光,显然他的内心被神父的做为而感动,被景教的圣道给大唐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祝福深深感动。

出山我看到此景内心也激动万分,便问传教士景净:“你与神父伊斯可有交情,出山我很想有机会拜见他老人家?”

景净微笑着答道:“神父伊斯就是家父。他老人家现在不在长安城,正在咸阳布道传讲基督福音,可能过段时间才可回来。”

听到此言,出山我未免有些失望。传教士景净随后说到:“三年前家父主动出资欲雕刻一石碑,以纪念基督信仰的基本真意,在大唐的传播历程,以及大唐历代皇上对基督景教在大唐传播的喜爱与支持嘉奖。这就是现在竖立在皇城西义宁坊十字街东北的大秦寺里的《景教碑》。很荣幸该碑的碑文由在下执笔,由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士参军吕秀岩刻书,于建中二年(781年)在大秦寺落成。”

听到这些,小弟出山我忙说:“本人出山佩服之至!在下已拜访过义宁坊大秦寺,目睹了《景教碑》的风采,实在令人起敬。”


传教士景净闻言大喜,随后亲书其在《景教碑》上的收尾长诗,赠与小弟出山,出山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里不再多述。

景净的长诗贴在后面,并附白话译文,以供广大人民群众欣赏。景净对大唐人民热爱的满腔热血,对大唐皇帝在景教传播中的支持的感激,以及他对中华文化的深厚功底,跃然纸上(碑上),令人敬佩。

《景教碑》深得德宗皇帝赞许与嘉奖!此时的景教历时150年后达到了其在大唐的最高峰。

但是,景净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大约60年后,武宗会昌五年(西元 845年),朝廷听信道教鼓动,以整顿国计之名打击佛教,令僧尼还俗,连带波及景教受禁,是为“会昌灭法”。

至此之后遣返外籍景教徒回西,中国信徒禁信景教,景教元气大伤。之后黄巢之乱、唐朝灭亡,景教在中国几乎消失。但有些中国信徒则匿于道教,潜匿于地下活动,北方胡人则还有一些信奉者。


“时光云轩”的万老板,曹主持,及各位仁兄:你们不要惊讶以后有这些事情,小弟出山知道这些,只因为小弟借时光穿越而来,不是小弟能掐会算。

谢谢你们耐心听完小弟我的这一通啰嗦。但是,诸位是否想过,为什么基督景教的教堂叫“大秦寺”?何以把基督景教的诞生地叫“大秦国”?景教与其它基督教有何特别之处?

如果诸位有兴趣,有耐心,那就继续听我道来。不会太长,谢谢各位!

6。

唐朝的景教原名是聂斯脱略流派 (Nestorianism),聂斯脱略(Nestorius)是西元第五世纪的一位教父。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基督人性的完整。认为基督的人性不因祂同时是神,便有所亏损。他坚持耶稣具完全的神性与完全的人性。然而他无法解决神性、人性如何结合于同一体,而不溷淆的问题。


另外,聂斯脱略教父对耶稣的母亲马利亚有独到的看法。他反对当时流行马利亚是“上帝之母”的说法,他认为她只是个凡人。后来于以弗所大公会议上他被裁决为异端,竟被革除教籍,流放而死。(然而,后来他的神学思想,却成为教会正统,这是后话)。当时由于聂斯脱略教父的神学思想被定为异端,因此他的广大支持者,便被迫离开大公教会往东发展,在波斯(后来的伊朗)帝国奠下基础。而后从波斯又传入中国大唐,就是景教。

景教起初被称为“波斯景教”,后来为了更加准确阐明景教基督真道的诞生地,在唐天宝四年(745年)将“波斯景教”改为“大秦景教”,将景教教堂名“波斯寺”也改为“大秦寺”。

现在的问题是,“大秦国”一名从何而来?地处何方?

从汉唐起以至于后世对“大秦国”均有大量著述,以至于争论不断(当然不是指中国的秦朝那个“大秦国”),经久不衰。小弟出山我不去管这些,我只从《景教碑》本身来给探讨这个“大秦国”的地理位置。

在《景教碑》明确有着如下的描述:


“於是我三一分身景尊弥施诃。戢隐真威。同人出代。神天宣庆。室女诞圣於大秦景宿告祥。波斯睹耀以来贡。圆二十四圣有说之旧法。理家国於大猷。”

如果翻译成大众皆知的白话文就是:

于是弥赛亚(最神圣的三位一体中的神人之一)收敛真正的威严,隐藏他的高贵身份,使自己入世,成为人。由于这一原因,上帝派遣天使(伟大的星)去宣布凡人女子诞圣于大秦这一喜事。东方波斯三博士目睹星的光耀,前来进献礼物,这应验了24位先知圣贤在旧约的预言。上帝用他的大法统治世界,并确立神圣的律法。

这里清楚地告诉我们,凡人女子诞圣于大秦,“室女诞圣於大秦”。也就是说弥赛亚耶稣基督诞生在“大秦国”。根据新约圣经,耶稣基督诞生在犹大地的“伯利恒”。

故此,犹大地的伯利恒在“大秦国”境内。这是《景教碑》告诉我们的关于“大秦国”的第一个线索。


进一步,《景教碑》告诉我们:

“大秦国南统珊瑚之海。北极众宝之山。西望仙境花林。东接长风弱水”。

研究“大秦国”的饱学之士们一致同意“珊瑚之海”是指红海,这是大秦国的南部边界。

“北极众宝之山”是指大秦国的北部边界,对此众说纷纭。小弟出山认为,根据圣经旧约,如果谈及犹大地北部的地方有“众宝之山”,当首推出产黎巴嫩雪松的那片巨大山脉。黎巴嫩雪松有圣经中的植物之王-“上帝之树”之称。

雪松木呈暖红色调,无疤;由于纹理美观、气味芬芳、经久耐用、防虫性强而被视为上好的建筑木材。腓尼基人用雪松木造桅杆;泰尔的希兰王给大卫运来工匠和木材,在耶路撒冷为他建造“雪松木的宫殿”;后来所罗门建造圣殿时,用雪松木做梁木,建造殿的所有内墙,使殿里“一块石头也看不见”。他后来建造的“黎巴嫩林宫”很可能因为有45根雪松木柱而得名。他又用雪松木来建造宝座廊和圣殿的院子。这些雪松就来自黎巴嫩的山区。


所以,大秦国的北部边界“北极众宝之山”,应该就是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和塞浦路斯西部,地中海东北沿岸附近的那一片盛产黎巴嫩雪松的山区。

大秦国的西部边界,是“西望仙境花林”。当我们用“望”字时,很多时候是指“遥望”或者“眺望”。如果我们从犹大地耶稣基督诞生之地“伯利恒”向西“遥望”或者“眺望”,最远会到达地中海。那么大秦国的西边界就应该在地中海的东面区域。或许在地中海区域有“仙境花林”般的地方。

最后一个关于大秦国东部边界“东接长风弱水”,我们可以看到犹大地耶稣基督诞生之地“伯利恒东面南北长狭的“长风弱水”之地,大概就是约旦河或者幼发拉底河。

也就是说“大秦国”是在这一块东南西北限定的范围内。但问题是:

为何在这一块地区会有一个叫“大秦国”的国家?她与我大唐之前的秦朝“大秦国”有什么关系?为何在汉唐之前就有秦朝之“大秦”,还要把一个西域国家叫“大秦国”?


而且,圣经旧约《以赛亚书》中言道:“看 哪 , 这 些 从 远 方 来 , 这 些 从 北 方 , 从 西 方 来 , 这 些 从 秦 国 来 。” 这里的“秦国”与秦朝的“大秦国”和西域的“大秦国”有怎样的关系?

看来小弟出山任重道远!明日再来与各位畅谈,不见不散。

喝酒!

(本文写作过程中参考过有关专业文章资料,在此感谢!)

附录:大唐景教传教士景净的长诗:


真主无元。湛寂常然。

权舆匠化。起地立天。

分身出代。救度无边。

日升暗灭。咸证真玄。

赫赫文皇。道冠前王。


乘时拨乱。乾廓坤张。

明明景教。言归我唐。

翻经建寺。存殁舟航。

百福偕作。万邦之康。

高宗纂祖。更筑精宇。


和宫敞朗。遍满中土。

真道宣明。式封法主。

人有乐康。物无灾苦。

玄宗启圣。克修真正。

御牓扬辉。天书蔚映。


皇图璀璨。率土高敬。

庶绩咸熙。人赖其庆。

肃宗来复。天威引驾。

圣日舒晶。祥风扫夜。

祚归皇室。祅氛永谢。


止沸定尘。造我区夏。

代宗孝义。德合天地。

开贷生成。物资美利。

香以报功。仁以作施。

暘谷来威。月窟毕萃。


建中统极。聿修明德。

武肃四溟。文清万域。

烛临人隐。镜观物色。

六合昭苏。百蛮取则。

白话翻译(来自网上资料):


真正的上帝没有起源,他纯洁,宁静,永恒。他是创造世界的第一个能工巧匠。他起地立天,为了永久拯救众生,他分出身体的一部分创造人类。太阳升起,黑暗泯灭,一切显示出玄奥的真理。

在以前诸皇帝中弘扬福音最有功绩的是唐太宗。他利用时机,克服种种困难;他开阔天地,使基督真理遍及大唐领域;他翻印圣经,建造教堂,使生者与死者同乘救渡之舟;他兴利造福于人,使整个国家安宁康泰。

高宗继承皇位,进一步修建精美的寺院;使如宫殿一样敞朗的教堂布满全国。基督真理被宣解得明白透彻。高宗赐予主教以封号,使人享康乐,万物无被毁之虞。

玄宗开启圣经,钻研真理。他亲笔题字的匾额给景教增加光彩,皇帝的画像光辉灿烂。民众深深地尊敬这些传教士,他们功绩卓著,人民因此得福。

肃宗复国后,亲临教堂。神圣的太阳光芒普照,吉祥的风扫除一切黑暗。福兮归于皇室,妖气永远消灭。尘世安定,中华大地恢复了大唐的统治。


代宗行孝举义,其德行充塞天地。他广施恩惠,使万物昌盛。他送香给教堂,以表谢意。他多行善事,使日月为他增辉。

德宗继位登基,发挥出他的才能。他以武力平定四方,整治国家,了解民情,洞察大千万象使六合恢复生机。外邦蛮族以大唐为效法的榜样。

基督福音惠及一切事物,它是如此伟大,如此完美!如果给它一个名称,那我必称之为神圣的三位一体。君主既有所作为,为臣的就应予以表述,因而建立丰碑,以颂功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