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第二次大战史的人,都知道纳粹德国又称德意志第三帝国。第二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解体之前的德意志帝国。德国在近代史中影响很大,中国近代史上常提到的那个德国,就是第二帝国。但第二帝国存在才不到半个世纪,历任只有三位德皇。那么什么是第一帝国?十九世纪初之前,德语系的日耳曼诸邦有上百个,一盘散沙,松散地维持在一个同盟框架下,史称德意志人的神圣罗马帝国Holy Roman Empire of the German Nation,即德意志第一帝国。奥地利与德国同属德语系的日耳曼民族,奥地利历史上作为德意志诸邦的霸主,长期控制它们的邦联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直到十八世纪普鲁士王国的兴起。普鲁士起初是由中世纪的波兰王国,封赏日耳曼人的条顿骑士团首领为公爵,在波罗的海沿岸立陶宛猎人为主的森林地区,建立波兰附属公国。引进日耳曼族农民开发后,普鲁士变成一个在神圣罗马帝国之外不受其约束的日耳曼人为主的国家。通过联姻,普鲁士公爵家族控制了更大更有权势的帝国四个世俗选帝候之一,勃兰登堡大公国及其首都柏林。至今柏林的勃兰登堡门,以其曾属的大公国冠名。十八世纪后期,从小受法国人教育的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又译腓特烈二世),法语比德语好,深受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影响。他以国家公仆而不是主人自居,立法教育鼓励平权,削弱普鲁士传统的容克贵族与地主势力,给平民灌输国家主人翁意识,使普鲁士成为启蒙运动中最早期尝试建立的现代民族国家之一。弗雷德里克二世每战亲自参战冲锋陷阵,以出色的战略思想和现场战术指挥,加上大胆的政经改革成果,使普鲁士陆军一跃成为欧洲最强悍的陆军,迅速扩张,抢占奥地利东北的西里西亚地区,与俄国和奥地利瓜分波兰,购买或兼并多个德意志诸候国,自己称王,奠定普鲁士在欧洲的强权地位,史称其为弗雷德里克大帝(腓特烈大帝)。十九世纪初,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轻松击败神圣罗马帝国中德意志各邦国,德语系中只有奥地利与普鲁士尚能结盟阻击。普鲁士王国在反法同盟击败拿破仑后继续扩张,最终取代奥地利成为德意志各邦的盟主。德意志各邦国大多数为基督新教徒国家,宗教上更倾向同属新教的普鲁士而不是天主教的奥地利。为抗衡欧洲大陆非德语系的强权,在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运作下,解散奥地利为主的德意志邦联,排除奥地利,让其他德语系小邦国依附普鲁士,于1871年合成德意志帝国,推举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皇帝。尽管帝国体制上表面是联邦制,各邦代表形成的议会有立法权,但普鲁士国王、首相和海陆军总参谋部的霸权地位,使帝国具有君主独裁的特征。奥地利只好与同为天主教的非德语系属国匈牙利、捷克、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克罗地亚等,成立新的奥匈帝国。起初由于德皇威廉一世放权由宰相俾斯麦掌权,德意志帝国有相当于君主立宪似的优势,德国工业军事迅速发展壮大成欧洲最强大先进。但是继位的德皇威廉二世自大揽权驱逐俾斯麦,到处竖敌,与同宗同语的奥匈帝国结成排外的联盟。成立不到半个世纪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就被拖进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战败解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本身为奥地利人的希特勒,让纳粹德意志第三帝国干脆吞并他的祖国,"统一"说德语的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