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10离开以后电脑的第二春



撤退号角一阵又一阵,微软公司终于正式宣布将于2025年10月14日终止对 Windows 10 系统的支持,看来这家公司本想通过浏览器广告挣钱,搞了个免费的Win 10,但不料被手机操作系统和谷歌的Chrome浏览器抢掉了生意。最后选择了和Intel合作强行升级计算机硬件系统,也就是说Win 11系统将主要从跟随换机的企业来维持生意。作为家庭用户的我也终于不得不动手开始为家里的几台计算机寻找解决办法了。

摆在面前的方案是跟随微软的步伐升级到Windows 11, 虽然微软介绍新系统有更现代化、安全且高效等等优点,而且还继续免费,但我的老电脑是从Windows Me 升级到Windows 7 然后换了固态硬盘,加装内存后才装上Windows 10的.硬件都好好的为什么不可以继续使用下去?但要继续的话显然微软的旗帜是不可能扛下去了。

另一个想法是充分利用现有手机来代替计算机。手机上网速度很快,用浏览器看网页比电脑快多了,是否通过手机USB接口可以输出HDMI接上显示器来解决问题呢?于是花几块钱买了一个转换器来试验,没有影像输出。一查才知道必须是新型号手机才行。看来这条路过些时候换手机时可以考虑。

网上有很多免费下载的Linux操作系统,在工作单位就使用Ubuntu,这个系统和微软家的视觉和功能上都差别不大。另外,多年前在家里也下载安装过另一个Linux操作系统,甚至在运行Win95/98的老爷机上都可以上网浏览网页。于是就搜搜看目前的Linux系统排名:好家伙,可以找到近20个,个个都宣称小巧快速,用户体验也不错。好象除了Ubuntu,Linux Mint排的位置也挺靠前,两者都有中文界面,硬件要求还是Linux Mint更加适合我的老电脑,最低可以是1GHz的CPU芯片,1GB RAM内存,9GB硬盘空间。为了保险起见,两个系统各来一份,分别按照相应网页的详细说明一步一步地下载和安装。

首先得准备相应的空白USB闪存,用于制作启动闪存。在另一台电脑上点击下载Ubuntu(8GB)或Linux Mint(4GB,我选了Xfce Edition,因为对系统要求更低,而且选择了离我最近的下载点以保证下载速度)可以在文件夹(Documents)/下载软件文件夹(Download Software)里看到,也可以指定下载到桌面(Desktop)。完成软件验证过程太费时间,我只是检查了下载文件和网页所列大小符合,接着就按Linux Mint的要求下载和安装制作制作启动闪存的balenaEtcher程序,然后插入USB闪存,打开balenaEtcher将相应操作系统的启动程序制作到USB闪存上。这样安装新操作系统的准备就做好了。

待装电脑的文件备份及硬盘格式化:通过另外的USB闪存把有用的文件拷贝下来(位于文件夹(Documents),桌面Desktop等部位)如果硬盘空间足够而且准备保留原有的微软操作系统就不用格式化。但我的第一次保留微软操作系统的安装出了问题,不知为什么机器启动时不见选择操作系统的选项,之后只好将硬盘格式化后重新安装,这是后话。

在预装机器上插入制作的启动闪存,开机后遵照屏幕提示按F2或其他键进入CMOS/BIOS界面,把启动闪存列为首选启动选项,保存后退出,然后就自动开始了安装过程。我选择了OEM硬盘安装。安装进程大概有几十分钟,屏幕出现输入WiFi密码及设立系统名字及密码的提示,然后就进入了系统的操作界面。在新系统完成更新后又下载了谷歌的Chrome浏览器,网上有专门文章介绍类似于在Windows上的一般程序下载安装过程,非常方便且不用输code指令。感觉还是比系统自带的Firefox好用。安装完成后记得在第一次重启时要拔掉USB启动闪存,开机后要在CMOS/BIOS重新把启动顺序调回C盘优先。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新Linux Mint系统很稳定,速度似乎比原来装的Windows 10快一点,上网浏览及看视频都很方便。至于Ubuntu系统对硬件要求更高,虽然网上排名更靠前,但老机器跑起来太慢。

我是个从没编过程的人,最多算个电脑玩家。这次成功安装新的Linux操作系统来代替微软的Windows 10系统,高兴之余愿意分享这个过程,希望对有软件下载和安装经验的朋友有帮助。总之各个操作系统的网页上都有下载和安装的详细步骤及问题解答.看来经过这些年的发展,Linux操作系统在易于操作性方面有很大完善,虽然还是有些bug或不顺手的地方,已经象微软当年独家的Office一样,进入了普及阶段。

最后补充一下硬盘格式化的问题。我先是把机子的硬盘拿出来,连上USB电缆后接上另一台计算机,用Windows自带的快速格式化或Disc Management格式化掉原来硬盘里的视窗系统,这样硬盘装回去以后就可以装新系统了。但这种处理不能去除硬盘里的Linux操作系统和硬盘分区,我的硬盘试装过Linux系统,正式装的时候,就是用Diskpart及输入相应的指令code才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只是略作介绍,一般人应该不太会遇到的这种情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