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放筏》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勤于学习,善于自省,变教训为经验,从失误趋成功。勇于开拓,敢于进取,继往开来,谱写新章。巴郞身处环境、社会、以及自身的发展变化之中,耳闻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笔录存之,欲与文友们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长江放筏》巴郞

站在万州江边盘砣石上,江面开阔,江水滔滔,浩荡东流,心里油然生出振奋。有时,运气好,可看见长江放木筏景象。

60至70年代,长江上游还有许多森林,伐木业很是兴旺。伐木工人操纵机器,将两人怀抱粗大的树干,截成20余米长短的原木,去掉枝叶根皮,用畜车或汽车拖到江边,再用铁条铁钉将几根原木固定在一起,成为木筏,用绳索铁丝扎束加固。涨水季节,有放筏人撑着木筏,顺水下流,从支流进入干流,再进入长江主流,将木料送到需要的地方。

只见从几十里外的武陵和新田上游,或十几,或几十,或上百的排筏,沿着江左,踏波逐浪,顺流而下,追风驰电,奔腾而来。排筏头上,插着红旗,点着“气死风”灯,放筏人撑着篙,粗俗地大声地呼喊着,对应着,用不同的曲调不同的乡音,吼唱着峡江号子,提醒下游船只避让。排筏击打江水,卷起阵阵水浪,在江面形成翻腾的白雾,放筏人们的身影,在白色水雾中时隐时显,恰象足走蛟龙,乘风破浪,豪迈气概,一往无前。直到万县市下城,北岸南门口货运码头下面岸边空地,方才将排筏停下,准备交割。也有在此过夜的,准备第二天继续下行,飞越三峡的急浪险滩,闯过湖北宜昌荆洲沙市,直驱江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