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是因为读了很多书,才觉得现在的工作丢人。”
倘若,读书学的是,
只接受这不接受那,前方的路越走越窄,活着没啥意义,等,
那还要继续吗?
读书,是大家公认的好习惯,
但,若
读错书,读太多书,读了没用到,等,
是会带来反效果。
今天,学的知识,会储存在脑子里,
犹如盖砖,一块,两块,三块……
以后,便是自己走不出的‘思维牢笼’。
我们都被困在自己的思维牢笼中,
撞来撞去,又痛又累,
还不知,
这牢笼,自己有份参与建造。
书,是作者写的,
作者在对读者说话;
这和,
台上演讲的人,教室里讲课的老师,…,站在你面前讲话的人,一样,
都是在对对方说话;
不同的是,一个用写,一个用讲。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当然,作者也不例外;
个个作者写的书,都是站在自己的思维角度,
去分享知识,经验,论点,方法,等。
世上,没有一本书,是适合所有人读。
如果,你读的书,
读不明白,或,没兴趣读下去,
那就停吧,
包括,我写的贴文。
或许,你不适合读,
或许,现在的你,不适合读那本书。
待哪天,你需要时,再拿来读也不迟,
别硬塞。
在‘委屈他们了。’贴文里说过,
每个人的强项和弱项都不同,
还有,兴趣也不同,
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书,读才有用。
读书学的知识,
不是 Output,
是 Input,得要自己去 Process,
得知道,
知识,由来如何从 0 到 1,运用如何从 1 到 0。
我们通常是读,读,读,
很少去理解,书里的知识,
是谁创造,怎么来的,内容本质,等,
如何从无(0)到有(1)。
因为,不知道不清楚,
所以,
学了,用不着;
学了,不会用;
学了,用错了。
读书还蛮像谈恋爱。
若没先理解知识的由来(不理解另一半的需要),
就直接跳去运用某知识(给的不是另一半要的),
结果往往都会令人头疼(唉,吵架了)。
只有,用心理解过知识的由来,
才会懂得,在啥情况下可用,在啥情况下别用。
反之,
即使读了很多书,也会落得一场空,
额,不,或许更糟。
我们认为,书读得越多,越聪明,越智慧,
未必。
若,知识,只进,不出,
那,学到的知识,
便会形成,上面说到的,
思维牢笼。
这牢笼的威力可大了,
时刻地,无形地,影响着我们做的任何选择。
例如:‘这不是注定,那是啥?’贴文里说的,
我们理解自己为个体,以致做啥都自我为中心,
而不知却做了,很多连自己都搞不明白的错事。
不知你是否怀疑过,
自己脑子里的知识,是正确,还是错误?
特别是那些,你坚信的,对,应该,就是那样,什么的。
读书,
理解了知识的由来,如何从 0 到 1 后,
别停,
请继续,
从,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自然环境,等,中,
去思考,
如何把那知识(1),运用在生活中(0)。
脑子,也是身体的一部分;
在‘我不能吃,不能这样?’贴文里说过,
健康的,是得符合宇宙规律:1(进)-1(出)=0。
知识,进 - 出 - 进 - 出……
脑子才会,运作顺畅,时刻清醒,
这对天天都得做大大小小选择的我们来说,
太重要了。
如前所述,
如何选择,取决于,如何思考啊。
好的书,对的书,适合自己的书,
像是夜晚街边的路灯。
路过时,在它的光底下,找到自己的灯芯,点燃。
自己有了光后,
便能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前方的路,一步一步走下去。
它,让我们做自己,散发自己的光。
相反,若读到的书,
是,吹灭自己的灯,依赖他人,复制他人,等,
坦白说,这书,不如不读,
因,活的不是自己。
读书,不是唯一的学习知识途径。
如果不爱读书,不用紧,
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获取知识,
况且,自己的生活,就是最适合自己读的一本书。
说不定,还能创造新知识哦。
若说,宇宙是一盒颜色笔,
那,每一个颜色,
是,每一个人身上发出的光… 光的颜色,
个个人的颜色不同,
源于,个个人的命不同。
或许,自己的命,并非这社会定义的好,成功,
但,
那也只是我们自己分别定义罢了,
老天爷没那样想。
在‘你?我?他?’贴文里说过,
这一世的命,
是,自己的选择,及,宇宙规律的运算;
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有自己活着的意义。
啥意义?
做对,做好,做完,这一世要做的事。
这过程中,
有好的时候,也有坏的时候;
当坏时,当自己的灯灭时,
懂得如何再次点燃自己的灯芯,
才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