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忆(改版) 一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长江口北岸的启东县(现在为启东市)。她位于江苏省的呈半岛形的土地上。东部和北部濒临东海和黄海;南濒长江;西部与海门县和如东县相连。1928年设县时,以“启吾东疆”之意,命名为启东县。至今还不到100年的历史,可能是我国最年轻的县份之一。
她是由长江上游的泥沙冲到了下游,流速开始缓慢沉积而成。并不断地往东延伸,扩大着。土地肥沃,人口较少,人们过着富裕、安宁的生活。
追溯起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居住在北部靠近吕泗港一带的居民,由于那里成陆较早,居住在那里的居民时间也久,又临黄海和东海,大多以渔业为生。发展至今吕泗港已成为我国的主要渔港之一。而且,那里出产的海产质量上乘,闻名全国。
但是,那里居民的风俗习惯、语言和生活习惯与南部的居民比较,可谓大相径庭。他们之间交流时,往往要靠着做手势和其他肢体语言来帮助,但还会经常闹出一些尴尬的情形和笑话来。因此,他们之间渐渐的形成一种无形的隔阂,但这种隔阂只是使他们之间接触少些而已。南部的人还是少不了他们那里出产的许多海产品,我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吃从鱼贩子那里买来的他们那里的海蜇头、海蜇皮和大小黄鱼等。
居住在南部的人称北部的人谓“江北人”,主要他们所讲的语言,实在太使人听不懂,我们习惯于把听不懂的语言,统称为“江北话”,讲此种话的人便被称谓“江北人”。其实,居住在长江北岸的人都应该被称谓“江北人”,但居住在南部的人怎么的也不承认自己是“江北人”。“江北人”的称谓在他们的意识里有贬义的意思。因为南部一带的人,都是崇明或江南常熟一带人的后裔,骨子里流淌着江南人的血液,他们有他们老祖宗遗传下来的特有的语言、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比“江北人”要高尚和文明。
查阅一下居住在南部居民的历史,他们几乎都来自于江苏省崇明县和海门县的移民,而在启东县还没有成陆之前,这些海门县移民的老祖宗也都是来自崇明岛。长期以来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也带来了人类最美好的勤劳、勇敢、善良和聪慧的品质。
据我父亲说,我们的祖坟还在崇明县的庙镇,足以印证我们祖辈移民的足迹:从崇明县的庙镇移民至海门县的池鹏镇附近,我父亲5岁那年,又随同其父母、祖父母移民至启东县共和镇附近。
当时,我家往东数华里路便是东海。后来,在我五六岁有记忆的时候,我大伯家就住在我家往东约二十几华里的向阳村镇上,他家往东还有十几华里才是东海。现在,我有一次回老家探亲,顺便受邀乘坐轿车去老家启东市的新开发区看望我的一位同事,开了近一个小时才到那里,估计我家距东海已经有一百多华里了。足以证明,我的家乡在不断的往东延伸、扩大。
家乡随着发展又有了“上沙”和“下沙”之称。大概以中部的县城—汇龙镇为界,以西的则称谓“上沙”,以东则称谓“下沙”。居住在“上沙”的农民,居住这里年数已久,土地也渐渐的变“老”,已有人称之为“老土”。土地已经没有当年肥沃,人口也渐渐增多,生活没有当年富裕。部分移民的后代也渐渐的丧失了他们前辈的勤劳、朴素的品质,生活开始散懒、贪图享受,渐渐的出现了贫富差距。在青黄不接时,有个别人家上门来乞求帮助,一般都愿意给与些帮助,毕竟都是乡里乡亲。
居住在“下沙”的农民,因为那里的土地开发不久,也有人称那里是“生地”,土地相对肥沃,人口相对较少,生活比较富足。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当时也有少数比较富裕的“上沙人”,再次去“下沙”买地发展,将家里的部分人搬迁到“下沙”去居住。住在我家往东隔开一个宅的我们叫他叔公的,也是李姓的李秀成一家就是这样的上沙人,他在我们上沙已经有很多房屋和土地,让他的妻子和小儿子留守在这里,自己带着大儿子和二儿子去下沙发展。在那里又买了地,造了房子。
他家的女主人我们叫她叔婆,虽然她的辈份比我母亲高,但比我母亲大不了几岁。可能是我们两家同姓李,又她们的娘家同姓陆的关系,两人亲如姐妹。在空闲时,经常邀我母亲去她家聊天。当时我还小时,总是跟着母亲一起去,但一点也不影响她们聊天,因为她的小儿子才比我大三四岁,我叫他小伯,我正好成了他的玩伴。后来我们在一个小学校里读书,因为他家是富农出身,饱受歧视,使他从小就非常胆小怕事。所以,他才比我高一年级。我和母亲去他家时,我一直跟着他练习毛笔字,他一直坚持着照着字帖练毛笔字,已经写的很好了。我也有不少的长进,后来我的字常被人夸耀,可能完全得益于那个时候跟着小伯练习毛笔字。
当时,上沙人很愿意将自己的子女与下沙人家联姻,让子女过上更好的日子。因此上沙人与下沙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上沙人几乎都有下沙人的亲戚朋友,一到夏天忙完农活以后,上沙人往下沙走亲戚的现象非常普遍。
过去家乡没有什么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但我们有非常独特的交通工具—小船。因为在我们家乡的土地上布满了纵横交叉的大河、小河和沟浜。村与村之间都以大河或小河隔离开来;户与户之间也都以沟浜隔离开来。在这些河与沟浜里都养殖着各种各样的河鱼,若有亲戚、朋友来做客,只要把渔网放置于自家的沟浜,用竹杆在水里敲打两下,起网便是鱼。农闲时走亲戚便都乘坐帆船或纤夫拉的小船,在大河、小河里航行,煞是壮观,形成了我们家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非常爱我的家乡,即使现在已经远离她数十年了。但我还是坚持每年回老家,探望分别在海门市和启东市的96岁和90岁的两个姐姐,她们生活在家乡仍然很健康,耳聪目明,思维正常,生活自理。还经常搓搓小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