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我的家
(一)我的曾祖父
我的家应该从我的曾祖父开始写起,但又得从他留下一张既能存储粮食又当床的大柜说起。这是我老家所特有的一种大柜子,我们那里对这种柜的读音是“ju”,而不是”gui“,可以在汉语拼音里找到,有这两种不同的读音。我们家乡的柜,其大小同一般的双人床大小一样,只是它的床身是一只木质的可以存储粮食的大容器,其上面一般都开有两个大约50X50公分的方孔,方孔上面都配有个盖,盖上以后必须使柜面很平整,上面铺上被褥,便可以当作床一样的睡觉;平时在其中可以存放很多的粮食,这是我们家乡普遍存在的一种柜子。
可是,我曾祖父留下的这张柜与众不同,一般都是用杉木板制造而成,比较轻便,便于移动,但使用寿命相对短一点。而我曾祖父留下的那张柜不知道用什么木板制作的?非常的重,移动比较困难,但做工比较讲究,柜的一面还刻有花纹,至今还留在我老宅小阿姐家里,而一般人家家里早就都没有了。
我在十年前,撰写“我的回忆“的时候,还带着不知道我曾祖父的名字的遗憾,叙述着他的故事。可是我今年又回国又去了我老家小阿姐家,90岁高龄的小阿姐依然那么健康,又健谈。那张柜还躺在小阿姐的房间里,若家里来了晚辈来看望她时,只要从大衣柜里取出被褥铺上,让晚辈睡在这张柜上,所以柜上理的很干净。我看到这张柜,我总会想起我的曾祖父,我虽然从来没有见过他,但见柜如见人,我不由得仔细琢磨起柜来,我看着那与柜面配合的密丝密缝的两块方方正正的盖板,真想了解下其中的结构,我顺手拉起盖板上两只半埋式的金属圆环,盖板轻松起来了,我看了一下盖板的反面,惊喜地发现,反面有密密麻麻的的文字,原来是我家所有人的生日记载。我当然知道包括祖父母在内的所有人的名字,唯独曾祖父母的名字不知道,最上面的李鹏景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我面前,我顿时断定,他就是我的曾祖父!填补了我数十年来的遗憾。
因为曾祖父在我们的家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曾是我们家族里最杰出的祖辈之一;是他率领我们全家从江苏省的海门县移民到将要设县的启东县;是他在这一百多亩的处女地上开垦、开河挖沟、兴修水利成为良田;是他通过自己辛勤的耕作、管理和经营有方,获得了连年的大丰收,在那里造了许多房子,为我们创建了一个富足而又温馨的家。不管这个家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故,那里永远是我的家。我在那里出生、成长,给我留下了许多永远不能泯灭的记忆。
当然,这些记忆并非都是我亲身经历所留下的,而是我父亲的讲述给我留下的。但是,比我大的哥哥和姐姐都未必比我知道的多,那么深刻。因为我排行最小,从小体弱多病,且患有哮喘,尤得父母的溺爱。
虽然父亲一直在上海的一个学校工作,但他每逢寒暑假总是买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回来。回来后,似乎要给我补偿似的让我与他形影不离,他总是抱着我,即使走亲访友也带着我一起去,给我讲述家里的许多陈年往事,让我听他们大人们讲的许多事。我似乎很喜欢似懂非懂的一声不吭的静静的听着。当时我听了确实并不太理解,但待我长大些后,有了一些思考和辨别能力,我渐渐的懂得了他们所讲的陈年往事里的一切,并记着了。
1910年,我父亲5岁那年,曾祖父举家从海门县池鹏镇的老家移民搬迁至启东县共和镇附近的家,全家居住在预先造的三间草屋里,并开始在这块处女地上种植庄稼。由于曾祖父的艰辛付出,几乎连年获得大丰收。改造和新造了六间新瓦房,数年后,我的曾祖父成了这里周围有名的乡绅。他每次外出走亲访友时,常常以当时乡绅特有的装束,披戴着黑面红里的斗篷,出入于周围乡村之间。
我的祖父李云祥是个独生子,从小进入私塾读书,满腹的论语孟子、四书五经;满口的之乎者也。当时算是个有文化的人。他还能写一手的好字。每逢年过节经常为亲戚、邻居写对联,颇受人尊敬。
我父亲李仁斋也是个独生子,从小聪明,乖巧被全家视为宝贝。很早就被曾祖父送进当时有名的黄尧天学堂读书,读书成绩优秀,颇受老师喜欢。原打算待学堂毕业后,准备让他出远门学医。哪知道,就在他临近学堂毕业时,我的曾祖父突然暴病离开了人世。李家的顶梁柱倒塌了,我家开始渐渐走向衰败。
曾祖父过世时,突然从海门来了一些李氏家族里的长辈(我曾祖父和祖父辈的人),声称前来争分曾祖父的家业。理由是我祖父是领养的李家人,我曾祖父的侄子们(祖父的堂兄弟)也要继承一份家业。
原来由于我曾祖父的勤劳种植庄稼;且经营有方,结婚数年后已经腰缠万贯,成了家族里一枝独秀。但是他一直没有孩子,感到后继无人。于是他开始酝酿物色继承人。当时,类似于这样的情形,一般首先在自己家族里的侄子辈当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侄子。可是,曾祖父要求颇高,在他眼里这些侄子都是些不求上进之辈,他们的父亲(曾祖父的那些兄弟)都是好逸恶劳之徒。他执意要从远房亲戚那里物色一个聪明、标致的孩子作为继承人。那个孩子就是后来的我的祖父李云祥。却遭到了家族里几乎所有兄弟的反对。从此,我曾祖父与家族里的兄弟们都老死不相往来。这也成了我曾祖父独自举家移民启东县的主要原因。
曾祖父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唯恐将来有什么纠纷,就早早立下了字据,并开始按自己的设想要求来教育培养儿子。不出所望,到了祖父而立之年,他已经成为了曾祖父的好儿子、好帮手。
天有不测风云,曾祖父突然暴病去世,遭来了家族里纠纷的一幕。幸亏曾祖父有先见之明,祖父凭着曾祖父当时立下的字据,赢得了这场官司。继承了曾祖父留下的全部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