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整理完一本小册 - “澳洲的地区及乡镇资料”,是在澳洲早期中文报纸里按所报导各省市镇及按年序的新闻摘录而成,其间错漏仍有,待日后补正。这里各省市镇也仅限于有文字报导方面,而不包括例如捐款中所出现的只是市镇名称,是另一本“澳洲华人史的地名中英翻译对照”的说明,也就是说将各市镇名称来源作一延续。
至于澳洲早期中文报纸所出现各省市镇的华商广告,则以图片形式另出一册作为本册是姊妹篇。
要综合了解早期华人的实际状况,还得结合当年英文报纸的报导,否则无法还完真实的历史。从历来搜集资料的经验来说,澳洲早期中文报纸极少涉及华人的生活,而英文报纸的报导却又出现两个极端。英文报纸报导部份华商则多见奓华,而大部份华人处于贫困的又近乎是地狱般的生存。
要理解大部份贫困华人的状况,则需要从华人的文化及传统来考量。在华人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往往是生存是第一要素,生活能简朴就可以了,不会在乎简陋;尤其当年的华人只把自己作为一个过客,这与当年西方的生活方式产生很大的差异。1800年到1900年间是西方资本主义达到疯狂剥夺的年代,而民间的抗争也在不断,社会福利主义及8小时工作制的要求也随之发生,是故西方并没有从原始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而是往社会福利主义而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澳洲本土的公民在生活水准上有一定机会的平衡,例如工资制度按工种及类别有一定的标准Award,而这标准是劳资双方代表共同商议达成的,且经常检讨及调整。从历史资料中看,当年的社会舆论也是希望华人也如是,以避免出现恶性竞争。
文化差异最终导致将考虑引进华工到抗拒抵制,甚而演变成白澳政策的出现,这一点澳洲朝野历来存在分歧及争议。假如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照顾绝大部份公民的利益并没有错;更多的是,当年的华人并没有选择如何缩小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误解及分歧。
当代社会使世界各种族间的距离缩短,文化差距则越来越明显。是互相兼容,还是独守原有的文化观念,是一大问题。对华人而言,不仅仅是折腾自己,也影响下一代,甚而波及其它的华人。
每当埋首在早期华人在澳洲的历史时,常感忧虑。因为绝大部份当代的华人所接触的澳洲华人史是有选择性的误导;从根本上来说,与人类的理想(例如共产主义或天下为公)都牛马不相及。是暗地里推销及加强种族矛盾,还是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完全是个选择题;个人如是,国家也如是。
我们都不是“既得利益者”,而某些人却是企图混水摸鱼来谋求个人的最大利益,当这些人在鼓吹一些观点时,最终的受害人会是自己及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