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中坚持:纽约Uber华人大哥的绿卡追梦路(上)

海内外超百万点击小说《部队大院的八零后》的作者,Kindle已上线。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去年复活节,我和伴侣去纽约玩,在机场外打了辆Uber。

司机大哥是个东亚面孔,五十来岁的样子,具体东亚哪国,乍一看还真不好说。

上车坐他身后,看到他导航的APP上都是简体中文,我才确认他是大陆同胞,主动拉开话匣子,和他聊了起来。我一般不这么干,但是大哥看起来像是个有故事的人。

咱是个爱写故事的人,能闻出来。

我的直觉是对的。

大哥真是个有故事的人,也幸好他是个敞亮的北方人,说很少载到说国语的同胞,一般都是老外,上车hello下车bye的,跟我聊得投缘,一时快意,便把他曲折离奇的绿卡人生故事都跟我分享了。

短短半小时的车程,我却看了一部跨越几十年的人生电影。

一回到多伦多,我就把这个让我回味无穷的故事用我擅长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老李夫妻两来纽约看儿子了。已经来过两回,却是头一回联系老柴。

嫌他在美国混得落魄,不值当见?老柴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

几年前,小李初到纽约读书,还是他开车去机场接的。为给那孩子安排,共享车生意都搁浅了几单。当然,老李夫妻两出手也大方,往儿子的一只托运箱子里塞了瓶九八年的茅台,专门给老柴带的。老柴很感动,常在微信上对小李嘘寒问暖,怕他想家。谁知那孩子回得又迟又勉强,不晓得是学业忙,还是嫌他这八竿子捞不著的叔叔烦,老柴也知趣,就不再打扰他。

现在小李估摸著也站稳脚跟了,老李夫妻俩来也有了投奔,自然不用再搭理他。

然而,到底有老同学的情分在,老柴还是想尽地主之谊,请他们在法拉盛吃个饭。

“不给妳添麻烦咯。” 老李苦笑,声音里满是疲惫,“孩子心情很不好,专业前景比较窄,跟教授关系也搞僵了,就是读下去,绿卡也不好拿。我们这次来是接他回去的,想麻烦妳送我们上机场。”

去酒店接他们一 家三口时,老柴吓了一 跳。小李瘦成了一根大棒骨,一脸苍灰,不合体的衣服和不规则的长发都在曼哈顿的风中凄凉地飘荡。那双原本黑亮的大眼睛整个是死的。

几年前在肯尼迪机场接上他时,他是多精神的一个小伙子,标标致致、方头正脸的。那时候,老柴还悄悄胡思乱想——把他介绍给女儿该多好。文质彬彬的未来藤校博士(他是硕博连读),国内父母工作收入都不错,两家还知根知底的。

女儿是多优秀的一个姑娘,就是没长在华人审美里:个子矮就算了,腿还有点罗圈;凸脑门塌鼻子小眼睛,皮肤也不白,常被那些刻薄人骂为“辱华”的长相。奇了怪了,他和老婆都不丑,不晓得女儿怎么就把他们的缺点都长到了一 起。

头回见女儿,她十四。

虽然那之前见过不少她的照片,老柴对女儿平庸的长相还是有些失落。然而他很快就振作了起来,小柴学习不叫操心不说,心里也颇有盘算,高中毕业申请到几所不错的大学,她倒不忙着读,而是选择参军,等退伍再读大学,这样政府给垫学费。小柴先加入了陆军预备役,后又转入正规军,擒拿格斗学了个遍,军训结束后被派往中东一个基地。

除了转发一点热点新闻健康常识,老柴极少发朋友圈,但为女儿破了两回例:一回是她在沙漠里开悍马,另一回是她从伯克利毕业。

小柴比小李大三岁,老柴一点不操心,女大三抱金砖么。女儿当了三年美国大兵才读的大学,和小李正赶上同一年本科毕业,两人应该有不少心得交流。他估摸。

他颇为费心地安排两人吃饭,谁知两个孩子压根看不上彼此。小柴已经是美国式审美,又在雄性荷尔蒙最汹涌的地界滚动过几年,觉得小李过于苍白瘦弱。小李乍一见到这个晒得焦黄、练得敦实的“沙漠之花”,眼里连层涟漪都不起。听说小柴参过军,还是美军,眼里倒多了层对叛徒的提防。

老柴有些许遗憾,倒也没太当回事。别的不说,女儿是美国公民,还怕网不住几个才貌双全的男留学生。何况小柴如今可是美国标准的优等生,大学一毕业就拿到了几间大厂的聘书,最后在华尔街做数据分析。她是亚裔女性,又是退伍军人,在这社会做很多事都被优先考虑,比如找工。经济动荡、经营不善,要裁员时,也总是最后受波及。将来买房还能有专给退伍军人的贷款福利......

亚裔退伍女军人,可保她一辈子温饱无虞,薅美帝国主义一辈子羊毛。

现在老柴开车时,偶尔轻狂,也磕磕巴巴用英文同各类肤色的乘客聊聊,把话题往教育和孩子身上引。

“不要头回见面,就跟男的讲你参过军、打过枪。” 那次把小李送回学校后,老柴这么叮嘱女儿,半开玩笑的。

“他要想在美国待下去,也总有一天要学会开枪的。” 女儿也玩笑回来。

女儿是参军回来后跟他慢慢亲起来的。

小柴退役回来,他去机场接她,还在对着眼前的女大兵望而生畏,女大兵就一声“爸爸”,然后扑上来,结结实实抱住了他,像美国人一样。他有点局促,心里却又酸酸的,眼泪差点没掉下来。那一抱,好像把没有陪她出生、长大的的隔阂都抱掉了。

那年他跟着市商务考察团赴美,女儿还在老婆肚子里。考察没结束,他就偷偷跑了,从此黑在美国。

这是他和老婆蓄谋已久的美国梦——他先走,在美国安顿好,拿了身份,再把老婆接来团聚。女儿就是在他们激情澎湃的策划中孕育出来的。

一番辗转,他在法拉盛找了间地下室,和三个福建人、一个温州人同住。中餐馆、建筑工地、制衣厂轮著干,一天十几个小时,回到租屋倒头就睡,连女人都不想。来了没几个月,就把出国前和老婆东挪西凑,借的两千块美金的巨款给还清了,还略有盈余。他这才缓了口气,有了点看街景和人的兴趣。

“你们当时怎么来的?” 一回,他问同住的长乐阿牛。

中国城街头,福建人似乎比广东人还多,满耳的闽语。春节的时候,他们还抬着妈祖像游街。初来乍到,老柴不知道那是福建话,还纳闷中国城怎么都是泰国人。

“早年有当海员的,跟商船到了纽约,就跳下来不走了。我么,坐船偷渡,到Queens 那个海滩,叫我们跳船,自己游上岸。” 长乐阿牛把他的九死一生说得稀松平常。

他们大半个村子的青壮年,还有中国城这许许多多福建人,都是这么前赴后继,跑到纽约来的,开了闽江风味的餐店、专给闽语老乡找工的职业介绍所、还有方便他们汇钱回老家的地下钱庄,一点一点挤走广东人。

阿牛人不错,一 次移民局大扫荡,把在酒楼吃老乡喜酒的他扫走了,他也没把地下室里几个同住的难兄难弟供出去,还托人带话,让他们把他铺盖、餐具、衣服都分掉,耐心等着,谁晓得会不会有第二次“里根大赦”。后来和福建人处长了,老柴又觉得,他和温州人当年是沾了同住的另两个福建人的光,才被阿牛口下留德,保了下来。福建人互帮互助、资源共享是有目共睹的,简直比犹太人还要抱团。

女儿大学毕业前一年暑假,想把妈妈接来玩,还懂事地说要自己出钱。

老柴忙哄:“瞎说,你读大学给爸爸省这么多钱,这钱得爸爸出。”

孩子七岁的时候,他和老婆就离了婚。

是老婆提出来的。出来七年,他一趟也没回去过。她一个青春少妇,简直守活寡。

他也委屈,身份没解决,不敢离境,离了就回不来了,他们的“美国梦”就泡汤了,前面这些年的苦可就都白吃了。

老婆不依不饶:“这么多年,也没把我们母女俩接过去,谁晓得你在那边怎么逍遥快活?”

他冤枉得很,自己身份还没解抉,怎么把她们接过来受罪?逍遥快活也要有资本,他除了跟餐馆女同事女客人偶尔调笑两句,从来没越界,干过对不起她的事。

过后想想哪里不对头,托人一打听,简直晴天霹雳——老婆和单位领导轧上姘头了,两个人在舞厅跳交谊舞给人撞到了,风声都传到隔壁单位了。老婆不是丑人,老公又常年在外,那些骚猫臭狗的东西能不惦记?有妇之夫不撩白不撩,反正不会有后果。

老柴心里痛出个大窟窿。他吃了多少苦头,在热气蒸腾的后厨配菜洗碗,风里雨里给人送外卖,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省下的都汇回去。她天天在机关办公室坐着,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竟然还给他戴绿帽子。他拿著本来要寄回家的钱,上罗斯福大道找了个长得还算对中国人胃口的老墨站街女,又就近找了个破旅馆,报复似的在下等拉美风情里沉沦了一夜,把七年的憋屈都释放了。

离婚后,他和老婆几乎不联系,要联系也都是为了孩子,早几年还唇枪舌剑的。现在时过境迁,孩子又这么出息,两人也能像老熟人一样平和地沟通两句。有微信后,老婆还主动加了他,对他开放了朋友圈,他好奇时也看看,但从来不给她点赞。老婆倒是给他偶尔发的朋友圈点赞。

她这些年也没有再找,大概也是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市场和姘头的真心,不好找。也说不准她早后悔了。老柴偶尔想起,心里就有些许快意。

上机场接老婆前,他把车好好拾掇了一番,又把自己好好拾掇了一番,他告诉自己,这么做纯粹是不想在她跟前落了下风。然而一见面,他还是落了下风。

老婆过得真好,白里透红的,脸上斑点都没有几颗,身材也没发福,整个人修饰得恰到好处。三四线江淮小城慢节奏,风水又养人,女人都经老。他不否认,要是在街上看到这样的女人,他一 定是要多看两眼的。

他尽心陪着母女俩把纽约逛了个底朝天,好多地方他自己都没进去过,比如什么洛克菲勒中心的峭石之巅。照相的时候,女儿一手拐着爹,一手拐着妈,把他们使劲往中间拢。头两回老柴身子有些僵,后来就好了。三个人一起吃饭,女儿偶尔去上厕所,丢下他和老婆,他也别扭,抓耳挠腮的,心里却又生出点奇异的热络,转念一想,老婆这些年肯定没闲着,有不少人滋润,心里又冷了下去。

张铁锅 发表评论于
若您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在亚马逊关注我最新的Kindle电子书《部队大院的八零后》。
点一点,您不仅能收获一段让您时而拍腿大笑、时而泪眼婆娑的故事,还能助我实现八块八的报税收入(加币九块九,这汇率,我也不知道贝索斯那大光头是咋设置的)。如此,您我便可携手,为风雨飘扬的加拿大政府财政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当然,在您慷慨解囊之前,我强烈建议您先在我的博客里免费阅读小说的前几章,验验货:)
张铁锅 发表评论于
回复 'goodmum' 的评论 : 谢谢好妈驻足!
goodmum 发表评论于
好文赞
张铁锅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uren_1970' 的评论 : 谢谢路人!周末愉快!
luren_1970 发表评论于
有趣,感觉写得挺真实
张铁锅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irefox01' 的评论 : 不能够啊,这故事只有我妈和我姨看过。另外,还投了《世界日报》,快三个月了,没有回音,除非你是审稿的
Firefox01 发表评论于
似曾相识的感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