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安娜.卡列宁娜

仰天大笑出门去, 云游四方过路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说起这部书,人人都能讲几句。如同量子力学一样,大部分人都没有读过,或者没有读完过,或者没有读懂过。但好象每个人都讲一大段薛定谔的猫的故事,都能在生活中引用这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 因为电影院里几小时就可以把这部小说看完,或者在小视频中花10分钟就刷完浓缩版的电影。我对这部名著的印象,就是小时候看的电影,唯一留下的印象是安娜从大银幕上扑向铁轨的瞬间。

在动荡的2024年初夏,开始读这部文学名著,英文版的书足有800多页。花了足足6个月的时间,终于在岁末读完了这部俄国的第一大书。总体感觉如下: 首先这是一部关于人生家庭的书。Anna和Levin的二个家庭是二条线。托尔斯泰的风格是西洋油画的风格,里面有大段的人物心理描写和对话,或者是对话和心理混在一起。这与现代小说的风格不同,显得冗长枯燥,因为100多年前贵族的生活,离现代人很远。其次,我读此书开始读不进去,中间读不下去,到600页后,才慢慢进入状态,有些放不下来的感觉。正是年少时不知事,中年时知事难,到老年方知别有一番味道,需要体会。最后,此书人物不多,但结构繁杂,层次纷繁,相关的知识(历史,宗教,文化)需要有一定了解,才能体会此书。

由于年代和文化的差距,要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是困难的。但人性却因为作者细腻的描写而保留下来。有许多经典的场面:

Kitty 在刚拒绝了Levin的求婚后,在舞会上看到Vronsky钟意Anna后所感到的羞辱。少女单相思的痛苦。

Levin与Stepan在外面打野鸭子的场景:Stepan想卖掉农场木材而Levin认为他价格太低,Levin是生活在农场的农场主而Stepan是个城市的职员。

Levin第一次参加选举,现场的混乱和Levin对政治的无知。俄国人早期的民主过程。

Levin的兄弟死亡的过程,Levin和Kitty 几十天的照顾他完成最后的日子。死是一件难事。

Anna和Kitty生儿女的痛苦过程:Anna得了产后热, Kitty是几天的挣扎。

这些场景在托尔斯泰笔下,让读者好象在看油画,或是在看电影,有些场面可以印在脑子里。

小说的语言方面也是个百花筒。在《安娜》一书中当时的人物经常在对话中夹杂使用法语或英语来对话。不像我们中国人在一句话中插入一个或者几个英文单词,俄国人是插入一整段法语或英语,而加入的外国话往往是警句或名言。可见他们的外文水平要高过中国的外企白领。另外一个特点是俄国贵族们讲话中多次引用圣经里的话,可见宗教对他们的影响。而对没有读过圣经的人,就不会对内容有深入的了解。

《安娜》里的内容也丰富耐读。只举一例:Levin在看戏剧《李尔王》中与另外一人的辨论(七部五章),提到德国的作曲家Richard Wagner, 错误的将音乐与另外一种艺术混和在一起。于是他将音乐,诗歌,油画和雕塑都拿来比较一翻。但读者如果在油管上找Wagner的交响乐听一段,真是交响乐和述事诗结合的佳作:音乐中有诗韵,音乐中有故事!再回过头看Levin的高论,就会发现是不着边际。这样的插曲给小说添加了不小的兴趣。

小说分为八部。安娜赴轨结束了第七部,后面还有短暂的一部。讲Levin和Kitty的生活,几乎没有提到安娜,因为生活还要继续。Levin和Kitty的生活远比Vronsky和Anna要拮据,有时银行里的钱快没有了,而农产品还没有卖出去。也充满了矛盾和争吵,因为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人。Levin是一个内向保守的中年男人,Kitty是个简单直接的年轻女人。Levin的生活中充满了失败。最后Levin接受了自己的无能,也接受了生活中的快乐和悲情,他想通了,所有这一切,在他看来人生悲欢离和,苦辣酸甜的无意义,正是上帝的意义所在,也是生活的本质。

最后还是谈回Anna和Vronsky。 Anna是有夫之妇,为人母亲。而Vronsky是单身的富家公子哥。二人有一个共同特点:任性。Vronsky有过一次自杀。在Anna生了女儿后,得了产后热,几乎死掉。Anna在高烧疯颠一些言语和她丈夫Alexey对自已情敌的投降宣言,让Vronsky 三天未眠,也进入一种疯狂的状态,最后以左轮手枪自杀,但没有死,被医生救了过来。

在此之后,Anna与Vronsky 出走了。Anna发现她失去了自己的一切,只剩下Vronsky。而Vronsky的生活如常,Anna甚至不是他的夜生活。于是Anna靠折磨情人来寻找自已的生活。最后搞得Vronsky报复,二人相互折磨。直接导致了Anna的出走,而电报和信差的时间和语言上的误会,使Anna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她的运气没有Vronsky好, 只自杀一次,就成功了。

即使有几大页的描写,也让21世纪的读者很难理解他们二人当时的内心世界,仿佛在迷宫里找寻。也不可能立刻明白,有时要读几遍,才好象找到一些光亮。也许这正是名著的意义,读完,似懂非懂,还要再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