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会简史上半部分(中世纪前半期)

与您分享美好的事物,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接下来讲中世纪教会历史,分为前半期和后半期,先讲前半期:

在欧洲历史上,「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约476年-1453年),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民族国家抬头的时期为止。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被称作黑暗时代

这个被称为黑暗时期的历史阶段中,教会和欧洲的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也将看到回教的发展及其对基督教国家的威胁;教皇权势的高峰,还有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的开始。在这个时代结束时,教会和世界都面临了大改革的契机。

三、中世纪前半期,从西罗马帝国衰亡到东西方教会分裂(1054年)

(一)中世纪的开始

西部教会刚刚跨入中世纪的门槛,肩负很艰巨的使命,一方面感化信奉异教的蛮族,带领他们成为正統信仰的基督徒,另一方面在文化方面的使命,就是教会开化了那些没有受教育的蛮族,使他们成为有文化的人。在接下来的一千年之久的时期里面,教会在信仰与文化这两方面都有很辉煌的佳绩。不应该说中世纪是黑暗的时期,应该一分为二,因为黑暗的时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蛮族信主,也不可能产生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教会在500年之内,这些国家都成为基督教国家。接下来的500年,这些国家都发展出各自的基于基督教文化的一些民族特色,也奠定了中世纪以后欧洲文明发展的基础。

教会怎么做到的?因为三个方面最重要的工作:1、修道主义----深化灵命;2、教皇制度----强化组织;3、宣教运动----普化差传

(二)修道主义

教会有世俗化倾向,有些人就离群索居,过修道士生活,过很贫穷的生活,自己劳动,洁净心灵,另外一个重要工作是抄写圣经,在沙漠地方很干燥,容易保存圣经等著作,这些著作使用久了会坏掉,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抄写一次。(现在的修道院是通过电脑输入的)。中世纪修道院还是差派宣教士的基地。



埃及修道院,看到羊皮经卷和劳动工具。

他们生活穷苦,一日两餐,大部分只有面包和水。他们认为简朴的生活有利于多亲近神,对灵命深化有更大的帮助。

(三)教皇制度

罗马主教的位置越来越重要,7世纪回教势力兴起,用武力传教,一手拿刀,一手拿可兰经来传教,教会一定要起来抵抗,否则被他们占领的地方统统都会变成回教世界。罗马倾覆之际,当时罗马主教利欧一世出来与匈奴王阿提拉谈和,保住了罗马城,所以他成了教皇,但他说彼得是罗马的第一任教皇。(主耶稣说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马太福音1618 因为彼得的名字就是磐石的意思,而耶稣将建立他的教会在磐石之上,这是双关语, 神在教会的根基上大大地使用了彼得。)教皇渐渐与政治走近,掌握了影响政治的力量,蛮族需要教会认可,才能得到民众尊重,蛮族国王要加冕皇帝,是由教皇来加冕,因而造成了政教混乱的局面,失去以祈祷传道为念的传统。

(四)宣教运动

修道院的修士成为宣教士,他们把传福音传到英伦三岛,又从英伦三岛传到整个欧洲,如德国、荷兰、瑞典、丹麦等国。第八世纪以后,航海开始,以福音征服西欧和北欧的蛮族。福音传到维京人(蛮族海盗),



他们的国王砍倒偶像,愿意接受基督。



11世纪挪威教堂,保持了北欧的风格,维京人喜欢在头上帽子挂牛角,本色化风格,这个教堂现在还存留。

(五)东西方教会的状况

西罗马帝国476年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持续到1453年,称为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境内政府的力量很强,可以抵御蛮族入侵,虽然回教势力从第七世纪兴起,对东方教会威胁很大,康士坦丁堡的主教长很自然就成为领导中心,就像西方的教会以罗马大主教为中心一样。他们派宣教士到斯拉夫民族传福音,后来是保加利亚到第九世纪末,俄罗斯第十世纪全体归主,建立很多修道院,这些国家到现在都是属于东正教。从这里开始看到东西方教会渐渐发展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本色化教会组织和仪式。穆罕默德死后不久,(约570年-632年,享年63岁。)回教徒征服了阿拉伯全地,而且不断扩张地盘,原来属于基督教重镇的,如安提阿,耶路撒冷,亚历山大等都沦陷了,西班牙在711年的时候也沦陷了(711-1492)。732年法兰克人在都尔打败回教军队,把回教军队赶出一部分欧洲的地方,所以西欧就没有成为回教的地方。西欧与这些文化古城就渐渐隔离了,东西方贸易的路就中断了。土地变成了重要的资源,封建制度渐渐形成。君王论功行赏,分封土地给诸侯,变成一个个封建贵族,可悲的是很多教会的主教也变成了封建地主,因为国王为了讨好他们。主教拥有农奴,收税,管理经济,使中世纪很多教会失去了属灵的权柄和道德见证。欧洲在蛮族入侵500年,大概公元1000年的时候,大都成为基督教国家,西方教会从罗马开始,福音传到西班牙,英国,日耳曼民族,再传到北欧;而东方教会从康士坦丁堡开始,传到现在的土耳其,再传到苏联,再传到东欧。教会从东方发展,从西方发展,渐渐产生了本色化的文化和宗教仪式,东西方教会的距离越来越远。

(六)东西方教会的分裂

11世纪西方教会使用拉丁文,东方教会继续使用希腊文(希腊东正教),西方教会重视组织,东方教会重视个人的灵修。两个主教长互争谁为大,罗马教皇得到法兰克福王国的支持以后,就不再需要拜占庭帝国的支持了。西方教会在尼西亚信经中圣灵由圣父所出加上由圣父和圣子所出,东方教会反对。1054年的时候,最后分裂,互相开除教籍,宣布对方为异端。此次以后东方教会成为东正教。西方教会注重组织和教义,所以在宣教的影响上,西方教会比较强,今天讲教会历史,就比较多讲到西方教会。



东正教教堂屋顶是圆形的,代表天堂,代表穹苍,在教堂中的敬拜就好像我们在天堂中的敬拜一样。西欧的教堂是尖顶哥特式,代表祷告的手。东正教的音乐是不用乐器来伴奏的,一直到今天,东正教教会在敬拜时大都不愿意用乐器,他们认为天堂敬拜是不用乐器的,教会诗歌曲调很深远很圣洁。西欧这边教会的音乐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采用了当时很多社会上的一些音乐,当时流行的一些音乐。这是东西方教会因为文化,种族,语言的不同,也因为在敬拜,组织,教义观念上有一些不一样,产生这些分别。今天讲基督教是包括东正教和改教以后的罗马天主教和新教(抗议宗,也就是狭义的基督教)。东正教与西方教会在教义上的区别不是很大,大部分是属于文化上的,以及在敬拜仪式上的不同。





St.Nicolas是东正教的一位圣徒(小亚细亚),是圣诞老人的原型。他是一个主教,替人祷告,带领人认罪,特别在社会救济,帮助穷人,照顾孤儿寡母这方面做了很多,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尊他为圣徒。西方教会也因为他的事迹,就渐渐把他传成圣诞老人。

注:此文写于2018年,未完待续,主要参考自苏文峰牧师的《世界教会历史》系列讲座培训课程视频。

澳洲紫薇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彩烟游士' 的评论 : 不是,我只是有兴趣哈,谢谢游士阅读留评!祝游士新春快乐!新的一年里,继续跟着游士学习种菜:)
彩烟游士 发表评论于
紫薇是学历史的?总结的非常好。紫薇新春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