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去中城办事,完了后正好经过MoMA,反正是会员不用买票,就进去看看有什么新展。无意中在二楼看了三个多小时的电影《时钟》,我个人很喜欢,非常新奇的体验。
借助AI翻译其介绍:Christian Marclay的《时钟》(2010年)囊括了100年的移动图像历史,是一部24小时的蒙太奇,由数千部描绘时钟和其他时间参考的电影和电视片段组成。 詹姆斯邦德在凌晨12点20分检查他的手表;梅丽尔斯特里普在早上6:30关闭闹钟;泰坦尼克号起飞时,怀表在上午11:53滴答作响。 随着每个剪辑与当地时间同步,时钟会将屏幕上显示的虚构时间与每分钟的实际时间相折叠。 这项工作既是电影之旅,也是功能齐全的钟表。基于他作为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波士顿和纽约地下场景音乐家的背景,Marclay五十年来将视觉和声音片段结合起来,探索图像和声音之间的复杂关系。 他创作的作品在广泛的媒介中形成了雕塑、绘画、摄影、印刷品、表演和视频。 在寻找镜头的助手的帮助下,Marclay花了三年时间精心编辑《时钟》这是他通过发现的材料重新审視世界的创新方法的高潮。《时钟》讲述了电影的丰富历史,既是现实的镜子,也是逃避现实,在当今即时广播、流媒体服务和人工智能时代,这种悖论对日常生活来说越来越重要。 Marclay精心挑选的剪辑集合带我们穿越过去,以提高我们对永远难以捉摸和展开的现在的认识。 通过从电影庞大档案中编辑片段来讲述当前时代,Marclay将我们对电影的集体记忆重新定义为与我们自己的不可思议的对抗。
这个体验很奇特,我能辨识出不少几秒钟闪过的电影镜头,像飘、魂断蓝桥、克莱默夫妇、美国往事、飞越疯人院、花样年华、色戒、007、心灵捕手、 重新剪辑过的电影看着很过瘾,因为完全不知下一个镜头是什么,没有连贯的剧情,只有时间是持续往前走的。我原想看到支持不住为止,以为可以看24小时。结果是MoMA5:30闭馆,全部走人。要想看24小时全片,只放一次、要买票,网上登出1小时内全卖完。据说5月展览结束前还会来一次24小时卖票,太受欢迎了。明天一早10点开馆再去,看10am-2pm那一段。我今天看了2pm-5:30pm的一段。
5:30闭馆,被赶了出来,出去前赶紧掐几张大银幕。看到了吧?5:25pm. 好玩的就是银幕上的时间和现实的时间同步。
还在Uniqlo 买了刚出品的 Uniqlo: C, 想买蓝色条纹的已全部售罄,白色条纹的也只剩两件XS。赶紧下手。回来后在网上又下单了一件蓝色的,明天去店里取货。
这次Uniqlo C 的设计和用料不错,就是我个子小,裙子之类的完全撑不起来。
https://www.uniqlo.com/us/en/men/special-collaboration/uniqlo-c?path=%2C%2C106621%2CstoreId=101539inventoryCondition=1lineup=106683-5utm_medium=emailutm_source=uq_htmlutm_campaign=Email_seg_250222_collab_CPJ2.0_MUutm_term=20250222
流行橘色?受那个帅小哥的影响?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