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毛泽东人民强大邓小平权贵强大
毛泽东人民强大邓小平权贵强大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毛泽东人民强大邓小平权贵强大
毛泽东时代的劳动人民强大了,邓小平时代的资本权贵强大了,同样是强大,能一样吗?有可比性吗?印度没有过毛泽东式领袖,怎样?唐朝比三国强大,难道是邓小平式小丑起作用吗?美国强大能是邓小平式小丑起作用吗?邓小平派出的留学生几人回国了?没有川普逼迫从习近平到任正非再到留学生哪个不认美主子?今天中国权贵资本的强大是用钱支撑的,钱不到位即垮了。这个强大就是纸老虎。小小台湾一个外国议员都可羞辱一下强大中国。
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成为第三个里程碑的标志。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解决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何能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等一系列问题。其实,早在一九六七年五月《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联合发表的《伟大的历史文件》一文就对此作出了说明。这篇文章是经毛泽东审定和修改后发表的。为了使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更为明晰的认识,我们把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改写的一段文字引述如下: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特别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完成以后,还有没有阶级和阶级斗争?社会上的一切阶级斗争是不是还集中在争夺政权的问题上?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还要不要革命?革谁的命?怎样进行革命?这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当时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列宁看到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被打败的资产阶级甚至比无产阶级还要强大,时时企图复辟,同时小生产者不断生长新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威胁无产阶级专政,因此要对付这些反革命威胁,并且战胜它,必须在长时期里强化无产阶级专政,舍此没有第二条路。但因列宁逝世过早,没来得及在实际上解决这些问题。斯大林是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在实际上解决了很大一批钻进党内的反革命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例如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拉狄克,布哈林,李可夫之流。他的缺点是在理论上不承认在无产阶级专政整个历史时代社会上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革命的谁胜谁负没有最后解决,弄得不好,资产阶级就有复辟之可能。在他临死的前一年,他已觉察到了这一点,说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弄得不好,可能使矛盾变成对抗性的。毛泽东同志充分注意了整个苏联历史的经验,在他的一系列伟大著作和指示中,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文件中,在他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实践中,正确地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
从中可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并没有能够解决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如何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等一系列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当时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列宁去世的早,虽然发现了问题,但是却没有能够来得及解决这些问题。斯大林虽然在实际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却在理论上没有对这些问题作出系统的分析和说明,并从实践上进行实质性的探索。这个艰巨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并由此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的地位。
一九五六年,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出发,同时也借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整个历史时期总路线,创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开展了“三反”“五反”和“四清”运动,最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探索,提出反修防修,进行继续革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使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那么,为什么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及其实践文化大革命,才使毛泽东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的标志,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三个里程碑的地位呢?
毛泽东思想虽然博大精深,是由诸多理论构成的逻辑谨严的体系,但是继续革命的理论则是毛泽东思想的璀璨明珠。这是因为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就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夺得了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不过是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色彩,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没有突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范畴。而继续革命的理论及其实践则不然。这是要解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没有能够解决的问题,不仅从理论上也要从实践上,探索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和保持政权性质不变的新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一个实质性的发展。这是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因而是继续革命的理论而不是别的什么理论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的地位。
在无产阶级夺得政权,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能否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就成为对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严峻考验。对于这个问题,不仅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从理论上做出系统的回答,而且还要付之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来解决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大问题。毛泽东创立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以及在这个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文化大革命,就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这一问题进行的史无前例的探索。其经验与教训有待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在反思中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向前进。
毛泽东提出继续革命的理论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九五六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生的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以及一九五七年中国出现的右派进攻及反右派斗争,引发了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深入思考。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剖析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从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研究中,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体系,指出了社会主义存在向着共产主义社会前进和复辟资本主义两种可能性,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光明前途及其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有了一个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建立起来了。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和发展的要求出发,必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只有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否则的话,旧的上层建筑就会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导致资本主义复辟。
基本矛盾决定主要矛盾。因而毛泽东提出单有一个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够的,也是不巩固的,必须还要有一个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6]他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这个时候阶级矛盾不仅仍然存在,而且还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当然,这个时候的阶级矛盾主要存在于政治和思想范畴,是以政治思想作为划分标准的。
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这里关键是要界定阶级矛盾与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关系。阶级矛盾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统一,大部分阶级矛盾是要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8]这就要谨慎行事,既不能将阶级矛盾中的敌我矛盾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也不能将其中的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敌我矛盾来处理。将其中的敌我矛盾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就要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同样将其中的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敌我矛盾来处理,就要犯“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毛泽东提出要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保持高度警觉,制定了反对和平演变的战略措施,进行了反和平演变的斗争。随着时局的演变和探索的进一步发展,毛泽东认为资产阶级就在党内,将继续革命的重点对准了党内走资派,提出了防止中央出现修正主义的问题。他谆谆告诫全党: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毛泽东不仅从理论上进行了构建,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把理论付诸于实践,转化成探索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实际行动。
不论是整风反右还是后来的反右倾斗争,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城市的“三反”“五反”和农村的“四清”,以及后来的文化大革命,都是在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探索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沉痛的教训。这就要求我们既不能因为成绩而否认错误,也不能因为出现错误而否定成绩,而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使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历史已经证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及其实践文化大革命,是在取得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又向根深蒂固的私有观念发起的冲锋,是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伟大创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而且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正是因为这样,继续革命的理论及其实践文化大革命才是毛泽东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三个里程碑的标志。
理论之树常青。
文化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继续革命的理论之树常青。这就如同巴黎公社失败了,其原则长存一样。正如“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也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候”一样,[10]继续革命的理论的正确性,不仅表现在毛泽东创建继续革命的理论的时候,更表现在被社会实践所证明了的时候。
毛泽东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运动出发,为了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上层建筑,创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这个理论不仅立足于唯物史观,而且逻辑谨严,经受了正反两方面的检验,显示出强大的历史穿透力和预见性,如同灯塔一样照亮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夜空。文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充分证明了毛泽东继续革命的理论的正确性。
从文献资料的考察中我们发现,继续革命的理论渊源来自于《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决裂”。
一八四八年二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如果说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完成,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进行最彻底的决裂,那么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就是同传统的观念进行最彻底的决裂。这个难度要比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难度更大。列宁曾经对此作出过精辟的说明。他说:“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战胜集中的大资产阶级,要比‘战胜’千百万小业主容易千百倍;而这些小业主用他们日常的、琐碎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腐蚀活动制造着资产阶级所需要的,使资产阶级得以复辟的那种恶果。”虽然列宁在这里说的是进行小生产活动的小业主,毫无疑问也包括私有观念。从与私有观念的决裂上来说,要比以前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难度大得多。
这是因为不论是继续革命的理论还是其实践文化大革命,是要改造人的世界观,向存在于人们思想深处的根深蒂固的私有观念决战,破除几千年以来陈旧的社会陋俗。因而在继续革命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出现错误、曲折乃至于暂时的失败,都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这就要求我们对于文化大革命的失败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既不能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失败就否定继续革命的理论的科学性,也不要因为承认继续革命的理论的科学性,而否认文化大革命的失败。从继续革命的理论的分析中来研究文化大革命失败的复杂原因,进一步揭示出继续革命的理论与文化大革命的失败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不能用文化大革命的失败来否定继续革命的理论的正确性。这样就不仅从继续革命的理论构建上和文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沉痛教训中,来认识继续革命理论的科学性,还要在坚持继续革命的理论的前提下,从文化大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中来不断完善继续革命的理论,使继续革命的理论之树常青。
yongbing1993 发表评论于
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的阶级性
继续革命的理论在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而创立的。这个理论来源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又指导着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完善,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
继续革命的理论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谈到辩证唯物论时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从中可以看到,阶级性和实践性,是辩证唯物论最显著的特点。这两个特点表现在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其实,这两个特点不仅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工具辩证唯物论中存在,同样也存在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中,构成继续革命的理论的鲜明特点。从阶级性上来说,继续革命的理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从实践性上来说,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为继续革命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继续革命的实践指明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阶级性和实践性这两个鲜明的特点来进行继续革命,从认识的深化中来完成继续革命。
既然阶级性和实践性是继续革命的理论的鲜明特点,那么从历史的角度看,在继续革命的过程中,这两个鲜明的特点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继续革命的理论的阶级性。继续革命的理论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就是要为工农阶级的利益服务。要维护工农阶级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将革命的矛头对准党内走资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防止他们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将工农群众由国家主人变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在这方面继续革命的理论表现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
为了维护工农阶级的根本利益。继续革命的理论就是要维护工农阶级的根本利益。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就要在上层建筑领域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维护工农阶级的根本利益,保障他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基本权利,防止他们由国家的主人沦落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这是继续革命的理论的历史使命。
新中国的国体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这两个阶级是国家的主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紧密团结起来,组成工农联盟,成为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工农两大阶级不仅在经济上,而且还在政治上结成了巩固的同盟,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工农两大阶级在经济上的同盟表现在城市全民所有制经济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互动关系上。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推动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进程。在国家工业化阶段,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为全民所有制经济提供资金、原料和劳动力,同时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又为全民所有制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完成,又为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工业化提供了技术、人才和设备,成为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这两者之间的发展形成密切的配合,良性的循环,工农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城市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构成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奇观。
这不仅是工农联盟形成的物质基础,也是工农两大阶级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可靠保证。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忠实的同盟军。工农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主人翁地位,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工农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是依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作后盾的。离开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工农两大阶级就会沦落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主人翁地位也就难以获得有效保障了。因而要想保障工农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就必须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使人和人之间真正形成平等互助的阶级友爱关系,在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基础上践行按劳分配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工农联盟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工农联盟存在的必要条件。
由此我们可能看到,要想维护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要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就必须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是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根源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起来了。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要求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这就要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应运而生的。
从理论和实践的探究中我们发现,只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才能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维护工农群众的主人翁地位,防止他们由国家主人沦落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否则的话,就会导致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遭到破坏。而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遭到破坏,工农群众也就由国家主人变成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了。
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这是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需要。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人和人之间平等互助的关系,以及按劳分配构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方式。一旦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遭到破坏,那么社会主义条件下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互助关系以及按劳分配原则就会遭到毁灭性破坏,工农群众也就由国家主人变成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两极分化就会产生了。
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就是要防止这种状况的出现。这就要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在政治上层建筑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工农群众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对党员领导干部形成强大的监督制约力量,以保证党和国家的领导权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手中;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改造人的世界观,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只有在建立了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后,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维护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
从中可以看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工农群众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联系更为密切,形成了更为巩固的同盟。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就是要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从政治上和经济上来维护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促进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
为了批斗党内走资派和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就是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上层建筑领域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是政治思想上的资产阶级。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方面。因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既包括政治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又包括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政治思想上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层建筑方面表现为党内走资派,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表现为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由此可见,政治思想上的资产阶级主要是由党内走资派和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构成。
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资产阶级在上层建筑领域的重要表现,就是党内走资派和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就要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一主要矛盾,将斗争的矛头对准党内走资派和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一般说来,政治上层建筑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反作用于政治上层建筑。因而在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中,由于政治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的决定性,也由于党内走资派掌握着权力,因而就要把党内走资派作为继续革命的重点对象。
党内走资派和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作为继续革命的对象,是由于他们在上层建筑领域中的存在和作用以及上层建筑领域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所决定的,不将他们斗倒批臭,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是建立不起来的。这就要运用“四大”,采取文斗而不是武斗的方式,和他们展开斗争。斗垮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将他们中的首要分子拉下马,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通过思想改造和劳动锻炼转变过来。通过革命斗争的淬炼,提高以工农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战斗力和鉴别力,使他们成为忠于信仰、目光敏锐、坚决果断、敢于斗争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对走资派和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中的多数人,还是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这就要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既不能把敌我矛盾当成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也不能把人民内部矛盾当成敌我矛盾来处理。把敌我矛盾当成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就会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同样,把人民内部矛盾当成敌我矛盾来处理,就要犯“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基本矛盾决定主要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一主要矛盾的斗争中表现出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反映到党内来,形成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两条路线的斗争直接引发了文化大革命。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以及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必然要求,具体说来社会基本矛盾是根本原因,主要矛盾是主要原因,两条路线的斗争是直接原因。由此看来,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并不是来自于哪一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认真研究,冷静分析,抓住矛盾,深入剖析,敏锐认识到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主动地自觉地投入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洪流中,将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不断推向前进。
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就要将矛头对准政治思想上的资产阶级。这种政治思想上的资产阶级特别是党内走资派,一旦条件适宜不仅自己会迅速由政治思想上的资产阶级变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同时还会在社会上培育出一个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资本主义也就复辟了。这就要求在继续革命的过程中,要将斗争的矛头对准政治思想上的资产阶级特别是党内走资派,而不能转移斗争的主要方向。在继续革命的过程中,围绕斗争的主要方向,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政治思想上的资产阶级,或公开地,或隐蔽地,或频繁地,或间歇地进行着活动,制造武斗,造谣惑众,转移斗争方向,使文化大革命偏离既定的轨道,走向混乱,以达到中止文革或者使文革流于形式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人就要识破这些伎俩,采取果断行动予以制止,使打击的矛头始终对准政治思想上的资产阶级特别是党内走资派,防止他们转移运动方向。这是在继续革命过程中应该引起警觉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由此看来,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要把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的党内走资派和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作为革命对象,而且党内走资派则是继续革命的重点对象。这是因为在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存在的党内走资派和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一旦掌握了领导权,具有了话语权,就会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复辟资本主义。因而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就要批斗党内走资派和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只有清除这两个障碍,才能将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上层建筑,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出现。
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到,继续革命的理论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种鲜明的阶级性表现在为了维护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了。这个时候还要进行继续革命,进一步消灭政治思想上的资产阶级,也就是党内走资派和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党内走资派和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复辟资本主义的两股政治力量,以党内走资派危害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改造他们的世界观,用无产阶级思想取代他们头脑中存在的资产阶级思想,将他们头脑中存在的资产阶级思想消灭掉,把他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一代新人,而不是消灭他们的肉体。如果消灭了他们头脑中存在的资产阶级思想,使他们确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又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那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就会得到巩固和发展。否则的话,党内走资派和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就会在一定条件下兴风作浪,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这样已经灭亡的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就会借尸还魂,资本主义也就复辟了。
从这里可以看到,要想保护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要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就必须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要想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就必须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因而我们说继续革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批斗党内走资派和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是保护工农群众根本利益的充分条件。
你也配姓赵 发表评论于
饿死几千万也是人民强大的表现吧。
yongbing1993 发表评论于
谈钱伤感情确实称得上铁杆盟友
新闻:《俄大批伤兵到朝鲜疗养 朝鲜分文不取:谈钱伤感情》
文章来源: 第一军情 于 2025-02-13
朝鲜和俄罗斯的关系,确实称得上铁杆盟友,金正恩一方面向俄罗斯提供大批急需的武器弹药,还出动精锐部队,帮俄军对抗乌克兰,这还不算完,日前俄方证实,朝鲜还主动邀请俄罗斯伤兵来本国治疗和休养,这让俄罗斯方面大为感动,认为朝方此举堪称雪中送炭,体现出俄朝两国的亲密关系。
俄大批伤兵到朝鲜疗养 朝鲜分文不取:谈钱伤感情
据《俄罗斯报》日前报道,俄驻朝鲜大使马采戈拉日前接受采访时透露,在俄乌冲突中受伤的几百名俄罗斯官兵目前正在朝鲜境内,他们在朝鲜的顶级医院治疗伤势,或在风景秀美的疗养院进行休养。此外,朝鲜还邀请俄军烈士子女赴朝参加夏令营活动,对于上述活动的住宿、治疗或是饮食,朝鲜方面拒绝收俄方一分钱,甚至当俄方主动提及费用的问题时,朝鲜负责此事的官员十分不高兴,“发自内心地感到不悦”,“直截了当地拒绝了俄方的提议”。
(金正恩视察朝军医院)
从俄罗斯驻朝大使的表态来看,俄朝两国的友谊确实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众所周知,俄军在俄乌冲突中伤亡不小,朝鲜方面主动提出帮俄军治疗伤兵的做法,背后显然是金正恩对普京的示好,而俄方目前也确实需要朝鲜这样的亲密伙伴,这表明虽然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疯狂制裁,但俄罗斯依旧有堪称铁杆的盟友在背后支持。
(金正恩视察朝军医院)
而对朝鲜来说,其实邀请俄伤兵疗养其实也不亏,根据西方的说法,朝鲜向俄罗斯提供了大批导弹、重炮和炮弹,甚至还出动了上万人的精锐部队,前往库尔斯克帮俄军打仗,金正恩的付出得到了丰厚回报,俄方提供了能源、粮食和高新军事技术在内的一系列支持,使得朝鲜国内的局势大为稳定,还促进了俄军在尖端武器领域的快速发展,因此邀请几百个俄军伤兵来养伤,谈钱确实太伤感情了,俄朝两国的互相支持,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朝鲜核力量不容小觑)
事实上,俄朝目前已经结成了军事同盟,俄罗斯对于朝鲜也是全力支持,俄驻朝大使明确指出,所谓“朝鲜无核化”这一议题已经“不合时宜”,这表明普京已经认同了朝鲜的合法拥核地位。俄方还指出,美国对朝的敌对方针如果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的话,那么朝美对话也根本不可能实现,金正恩甚至认为,当年被特朗普欺骗了,朝鲜做出了很多努力,但美方没有给予任何回报。
(普京和金正恩关系十分密切)
考虑到朝鲜对俄罗斯的全力支持,俄罗斯自然会投桃报李,在一系列问题上全面支持朝鲜的立场,这无疑让金正恩底气大增,有着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支持,无论是面对美国还是日韩,朝鲜都有从容应对的底气,未来不排除俄朝两国的合作将更加深入和扩大,甚至俄军都有可能重新出现在朝鲜境内,参加联合军演等军事活动,这对美日韩来说,无疑是一个不愿看到的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