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国难于启齿、羞于露面的两个重器

直性直情直白天下,
求真求善求美人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先谈结论,再看证据、数据和叙事。美国政府和美军与中国对抗的状态,已经并将开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目前还在奉行的, 拜登政府对台海、南海和西太,越来越有限, 越来越无效的到场、震慑和威慑的对抗原则, 特朗普政府将会有所改变。不仅是美国第一和美国优先,也将更加客观实事求是,有多少实力说多少话,战略收缩势在必行并且一切以省钱,并对美国利益有利为首要考虑。尽管过去两个星期,中国与美菲正在南海进行较量。两架B1B,并据说B-2都出动了。这主要是拜登既定政策的作用,尤其是他任命的三军联席会总参谋长布朗还在位。无论如何,从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内来看,中美正在进行的全方位、全领域,涵盖了海陆空天潜网和无人操作武器系统的大规模军备竞赛,目前的具体数据来看,接下去的三到五年,将会有决定性的结论出来。谁将主宰台海南海甚至西太。

谈到结论,可以先看一看美国媒体报道的一个采访新闻。美国新政府所谓的对华强硬派的国务卿卢比奥,几天前的讲话中, 提到了对国际战略和形势的一个根本性的看法。众所周知, 卢比奥一直是美国国会的中国通,他有理论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训练,擅长大数据思维,并且写的PPT文案文稿法案都非常的接地气,有数据有证据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 一直是国会里较出众的孺子可教的好孩子。正因为如此,虽然他是一个反共传统的的右派,但他也是一个有着客观理性的现实主义者。



卢比奥最近接受福克斯新闻前主持人凯利的采访,他宣称"单极世界(Unipolarity)是一种异常现象,并将回归多极世界视为地缘政治引力的修正"。 他说: “因此,世界上只存在一个单极国家是不正常的。那不是——那是一种异常现象。它是冷战结束的产物,但最终你会回到一个多极世界(Multipolarity),地球上不同地区有多个大国。我们现在面临着中国和某种程度上的俄罗斯,然后你还要对付伊朗和朝鲜这样的流氓国家。” 媒体文章指出, 卢比奥的言论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不论他是否真的相信这一点,或者只是在适应特朗普总统的世界观,国务卿不仅宣布单极世界已经结束(希拉里·克林顿说世界在 2010 年就已经是多极世界了,但说出来和真正理解是两码事),而且将回归多极世界视为回归常态,这仍然非常重要"。 



媒体文章指出卢比奥讲话的要点和现实意义: (1)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宣布美国的单极时代已经结束,强调回归多极化是地缘政治秩序的自然修正。(2) 卢比奥强调,苏联解体后的单极时刻是一种反常现象。中国、俄罗斯和其他地区大国的崛起预示着更传统的力量平衡的回归。(3) 卢比奥强调,美国外交政策需要更加突出重点,使行动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并将国家利益置于意识形态野心之上。(4) 卢比奥的多极化世界观表明,美国应摒弃 “首要地位 ”的大战略,主张以更加平衡和现实的方式参与国际事务,承认美国力量的局限性。(5) 卢比奥的见解为在复杂、竞争激烈的国际格局中重新思考美国战略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框架,促进了一种更加务实、更具战略性的外交政策。(6) 目前尚不清楚卢比奥对此考虑了多少,他也没有提到结束主导地位是一项大战略。然而,他谈到将美国利益置于美国外交政策的中心,美国不能负责解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 但如果人们将单极世界视为历史的偶然和异常,那么就很难证明主导地位或自由霸权的大战略是合理的,因为其本质上是寻求恢复或延长这种异常状态。 (7) 当然,特朗普政府的想法、言论和做法之间的差距可能相当大。 文章指出, 无论如何,卢比奥的采访值得更多关注。不仅因为它令人耳目一新,还因为早就应该进行一次严肃的大战略对话——不带任何孤立主义或拥抱中国的不诚实指责。

以上有关中美竞争和对抗结论说完了,以下分别的来看看典型的两个现实例子, 证据和数据。美国媒体最新报道的有关美国"暗鹰"高超音速导弹和新型舰载雷达SPY-6, 目前的研发和装备的现状和问题。数据和一些重点的总结论述,都来自美国媒体文章的具体报道和ChatGPT 4o。

(1) 美国国防部目前仍不清楚"暗鹰"高超音速导弹的效果

高超音速导弹(Hypersonic Missile)是现代战场上的“终极杀手锏”,因其高速机动和强突防能力,成为全球军事强国竞争的焦点。先进雷达系统则是“先敌发现、发现即摧毁”的关键,它们不断升级, 成为现代防空、反导作战的核心。高超音速导弹是指速度超过5倍音速(Mach 5,即约6125 km/h)的导弹。相比传统导弹,它具备极高的机动性、突防能力和破坏力,使得目前现有的防空和反导系统几乎无法拦截,被称为现代战场上的“终极武器”。



高超音速导弹一般去有以下的战术优势: 

1. 极端速度(Mach 5-20):相比普通弹道导弹(如东风-26、战斧巡航导弹),高超音速导弹速度快3-5倍,使得防空系统反应时间极短。

2. 不可预测的机动能力:传统导弹通常沿可预测弹道飞行,但高超音速导弹具备变轨能力,可以躲避拦截。

3. 低空飞行:HGV和HCM在30-80 km高度飞行,避开传统弹道导弹预警雷达的探测范围。

4. 强突防能力:目前美、俄、中现有的反导系统(如“爱国者”、“萨德”、“宙斯盾”)对高超音速目标基本无能为力。




美国媒体1月20日报道,中国已完成新型空对空高超音速导弹的风洞耐热测试。这是中国首次正式确认这种武器的存在。测试是在与高超音速飞行期间摩擦预期相似的条件下进行的,报告说它在超过 2,192 华氏度(1,200 摄氏度)的温度下幸存下来。导弹经历了中国解放军空军设定的严格性能要求。这种新型空对空导弹代表了中国技术的突破,可能对美国空中资产构成真正的威胁, 尤其是B-21轰炸机等来说将是一个坏消息。目前,美国大多数飞机都配备了导弹预警系统,能够探测到最远10公里外的来袭威胁。 但在9马赫或更高的速度下,飞行员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做出反应。这是一个非常短的时间来采取规避动作或部署对抗措施,特别是因为美国空军和海军的大多数战斗机和轰炸机都没有超音速能力



美国媒体2月4日报道, 美国国防部报告指出,目前仍不清楚高超音速导弹的致命效果。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产生足够的数据“来评估"暗鹰"高超音速导弹的系统的作战效能、杀伤力、适用性和生存能力”。 从本质上讲,尽管已经进行了试射,但五角大楼无法“充分确定 AUR 的杀伤力”,并指出“武器装备工具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过度使用要求或无法满足作战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过度使用是指需要多次使用导弹来摧毁某些目标。这将是一个重大缺陷,尤其是考虑到每个“暗鹰”导弹发射装置的导弹数量有限,更不用说高超音速武器的巨大成本。



五角大楼补充道,早期的飞行测试“没有包括具有作战代表性的目标,因此无法直接验证该武器的致命效果”。 虽然作战测试与评估主任 (DOT&E) 将根据 FY24 测试对该导弹的作战效能和杀伤力进行独立评估,但值得注意的是,海军也在研究其他方法来获取效能和杀伤力数据,即在未来的飞行测试中使用代表性目标。 交付给美国陆军的首批暗鹰发射器之一,装有惰性导弹罐。五角大楼表示,除了对导弹杀伤力的质疑之外,还缺乏有关该武器自身生存能力的数据。 报告指出:“陆军尚未评估全频谱(动能、非动能、电磁、网络)威胁环境对 AUR、TEL 或 BOC 性能的影响。”截至 24 财年末,尚未进行端到端网络生存能力测试,而这项测试是更好地了解潜在漏洞和更好地评估其击败防御目标的可能性所必需的。对于旨在击败高价值和时间敏感目标的导弹来说,这似乎是一个明显的遗漏。与此同时,报告补充说,陆军正在依靠海军通过建模和仿真、组件测试和硬件在环评估收集的数据来更好地评估 AUR 的全频谱生存能力。 

美国军方现在正在加倍努力开发和部署高超音速助推滑翔飞行器武器以及吸气式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随着对未来太平洋地区与中国之间潜在高端冲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些武器被视为成功打击陆地和海上一系列目标的关键。此外,美国最强大的对手已经部署了类似的系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这让美国处于追赶的境地。与此同时,俄罗斯和北约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导致计划向欧洲“分阶段部署”陆基高超音速和其他远程导弹系统。 高超音速导弹结合了速度、机动性和高度,应该能够提供一种高度可生存的手段,迅速击败时间紧迫、防守严密的目标。这仍然是“黑鹰”和海军中程常规快速打击计划的目标。然而,根据目前可用的测试数据,五角大楼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确认这些系统中使用的新型导弹是否完全满足这些愿望。

问题: 根据这个研发的状态和速度,加上资金的分配问题,未来五年内能够生产和小规模的装备高超音速导弹就已经不错了,是吧?

ChatGPT:

是的,按照目前美国国防部的研发进度、测试状态以及预算分配情况,未来五年内(2024-2029)能够生产并进行小规模装备高超音速导弹,已经算是不错的进展了。以下是几个关键因素影响美国高超音速武器的发展进程:


1. 研发与测试的进度

高超音速导弹测试失败较多:例如,AGM-183A ARRW(空射高超音速导弹)在2021-2023年期间多次测试失败,导致美国空军推迟了采购计划,甚至有可能放弃该项目。美国陆军和海军的LRHW“暗鹰”高超音速导弹、CPS(常规快速打击)系统也经历了多次测试推迟。




首次实战部署时间较晚:陆军的LRHW(“暗鹰”)计划2025年投入初步使用,但仍需要后续改进和测试,短期内不会形成大规模战斗力。海军的CPS计划同样在2025年左右进行首批试部署,主要用于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DDG-1000)。空军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HACM)仍处于研发阶段,预计最早2027年部署。

结论: 未来五年(2024-2029)美国将主要集中在测试和小规模部署,但距离大规模服役仍有较长时间。

2. 预算与资金分配

2024财年,美国国防部仅为高超音速武器拨款约117亿美元,相较于核武器、航母、第五代战机等项目,资金仍然不足。与中国、俄罗斯相比,美国在高超音速领域起步较晚,资金分配仍然受到传统武器系统(如F-35、核潜艇、导弹防御系统等)的竞争影响。


结论: 未来五年,美国国防部很可能会维持中等规模的投资,但不会短期内优先进行大规模生产和部署。

3. 生产能力的制约

高超音速武器需要新的生产设施:例如,美国的高超音速滑翔体(C-HGB)制造能力有限,短时间内难以批量生产。俄亥俄州、阿拉巴马州等地的生产线仍处于扩展阶段,供应链不如中国稳定。


现有平台整合问题: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DDG-1000)和弗吉尼亚级核潜艇Block V(SSN-774)将在2025-2028年内进行CPS武器整合,但进度可能进一步延误。

结论: 未来五年,美国高超音速导弹的生产能力仍在爬坡阶段,小规模部署是可行的,但大规模装备仍需更长时间。

4. 未来五年的可能性

时间可能进展:

2024-2025 陆军LRHW暗鹰小规模装备,海军CPS系统完成测试,空军ARRW可能被取消。

2026-2027 进一步试验HACM(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潜艇和水面舰艇可能进行试装,数量仍然有限。

2028-2029 扩大生产,或实现初步战斗部署,但仍不会形成大规模优势。 


综合判断: 未来五年,美国最多能生产并小规模装备高超音速导弹,但不会形成真正的战斗力规模。 预计至少需要10年以上(到2030年后),美国才可能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实现大规模量产和全面部署。

总结: 短期(2024-2025): 仍以测试和试部署为主,不会大规模服役。

中期(2026-2029): 可能会小规模生产并初步形成作战能力,但装备数量有限。

长期(2030以后): 如果进展顺利,美国才可能进入大规模生产和全面装备阶段。

因此,未来五年内生产并小规模部署已经是相对乐观的情况,但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战斗力。


(2) 为什么美国军舰不敢和中国的新型驱逐舰打照面?

先进雷达系统是现代防空、反导作战的核心,它们决定了作战单位能否“先敌发现”,并对抗高超音速武器、隐身战机和弹道导弹。目前最先进的雷达主要具备多波段探测能力、高功率、抗干扰能力和远程探测能力。



先进的雷达主要战术价值:

1. 探测高超音速目标:现代雷达(如SPY-6、YLC-8E)能够更好地跟踪高机动目标,提高反导能力。

2. 探测隐身战机:L波段/VHF雷达能够探测F-35、B-21等隐身目标,使隐身战机优势被削弱。

3. 多波段协同作战:055型驱逐舰采用S波段+X波段双波段雷达,可实现远程预警与精准打击。

4. 抗干扰能力强:现代AESA雷达(如SPY-6)具备高度抗电子战能力,可以对抗电子干扰和网络战攻击。




福特号航空母舰的双波段雷达仍存在问题 

美国媒体2月4日也报道了, 在福特号航空母舰首次部署之前,双波段雷达仍然存在问题。 福特号 (CVN-78) 上的双波段雷达 (DBR) 是该舰的主要传感器系统,在部署前的演习中表现不佳,并因不断需要雷达覆盖而出现故障。该部署始于2023年5月,并延长至 2024 年1月结束,但海军现在正在寻求完全更换福特号的 DBR。 这些发现是五角大楼上周发布的作战测试与评估主任 (DOT&E) 年度报告的一部分。该文件披露了海军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继续使用 DBR,该设备仅安装在福特号上,而其简化版本则安装在三艘朱姆沃尔特级 (DDG-1000) 舰上。完整的 DBR 套件原本应该装备这些舰艇,但十年前由于成本问题而大幅缩减。除了 DBR,最新的 DOT&E 报告还提供了有关海军最新航母状况、部署期间的表现以及未来可能遭遇的波涛汹涌的海况的新见解。 



美国海军报告指出:“由于对雷达覆盖的持续需求以及在操作过程中观察到的间歇性故障,DBR 可用性在 FY23综合训练单位演习期间下降。”之前的 DOT&E 报告将 DBR 表现不佳归咎于“对持续雷达覆盖的运营期望”。 由于 DBR 只安装在福特号上,而它的一个版本及其作战系统安装在三艘朱姆沃尔特级舰船上,因此支持 DBR 及其各种维护、软件和升级对海军来说是一项昂贵的提议,因为海军在成熟的宙斯盾作战系统和相关传感器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海军还在考虑用 SPY-6 变体和宙斯盾作战系统替换朱姆沃尔特的雷达,以帮助整个舰队的维持和通用性。 DOT&E 指出,DBR 非常稀有,福特号在等待安装 AN/SPY-6 雷达变体时可能面临保持其正常运行的挑战。 注定要取代福特号上的 DBR 的 SPY-6 的特定版本是企业空中监视雷达 (EASR) 的子变体,将包括安装在航母岛周围的三个独立固定天线阵列,而不是 DBR 的六个阵列。所有后续的福特级航母都将配备 EASR,福特号将是唯一一艘曾经部署过 DBR 的航母。 



除了福特级航母,海军还计划在未来将各种新型水面战舰、航母和两栖舰艇上安装该雷达的各个版本,并且正在计划将其安装到现有的驱逐舰上。 SPY-6 雷达家族。(RTX) SPY-6 雷达的各种型号。(RTX)目前尚不清楚福特号何时会获得 EASR,新的 DOT&E 报告警告说,在此之前依赖 DBR 将面临挑战。据报道,目前,海军已要求制造商雷神公司继续提供工程支持 DBR 计划。截至周二截止日期,雷神公司尚未回应 TWZ 就其 DBR 工作发表评论的请求。 DOT&E 报告的数据截止日期为 2024年10月1日,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取得了任何进展。



问题:  据媒体报道,美国海军唯一服役的一艘最新型的宙斯盾Flight III, 所用SPY-6双波段雷达是4×37 (V)1,第一艘福特航母上准备安装或者已经安装的双波段雷达是SPY-6 3×9 RMA(V)3。4×37代表什么?RMA代表什么?

ChatGPT:

RMA(Radar Module Assembly, 雷达模块组件)是SPY-6雷达的基本构建单元,每个 RMA 本质上是一个独立的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单元。SPY-6雷达通过将多个RMA 组合形成不同规模的雷达系统,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舰艇,从驱逐舰到航母甚至巡洋舰。


在雷达系统的描述中,4×37 (V)1 和 3×9 RMA (V)3 的表示方式反映了雷达模块(RMA)的数量和配置。让我们分别解析这些术语的含义:

4×37 (V)1(SPY-6雷达在宙斯盾Flight III驱逐舰上的配置):4 代表四个独立的雷达面(即四个固定阵列天线,分别覆盖前、后、左、右)。37 代表每个雷达面由 37 个 RMA(雷达模块组件)组成。(V)1 代表特定型号或变种,(V) 在美军命名系统中表示变体(Variant),后面的数字标识具体的型号。


这意味着宙斯盾Flight III所用的SPY-6 (V)1 版本的雷达系统由 4 × 37 = 148 个 RMA 组成,每个雷达面都有 37 个 RMA 单元。3×9 RMA (V)3(福特级航母上的SPY-6变种):3 代表三个雷达面(而非四个,可能不需要完整360度覆盖)。9 RMA 代表每个雷达面由 9 个 RMA 组成。(V)3 表示这一版本是SPY-6的第3号变种。这意味着福特级航母上的SPY-6 (V)3 版本总共包含 3 × 9 = 27 个 RMA,相比宙斯盾Flight III的版本要小得多。SPY-6 的模块化设计使其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级别的舰艇,同时保证优异的探测能力和灵活性。

问题: 中国海军的055D和052D驱逐舰都已经安装了四个面的双波段雷达, 比较美国的海军SPY-6

ChatGPT:

中国的055D型驱逐舰和052D型驱逐舰都配备了双波段雷达(DBR, Dual-Band Radar),即S波段+X波段雷达,而美国海军最新的SPY-6雷达(AN/SPY-6(V))则采用了一种模块化S波段雷达系统,将装备于宙斯盾Flight III驱逐舰、福特级航母、未来巡洋舰等。那么,055D/052D的双波段雷达和SPY-6相比,谁的综合性能更好呢?




具体主要性能对比: 

1. 频段覆盖:055D/052D雷达更全, 双波段雷达(S波段+X波段)。

S波段(低频):适合远程探测,穿透大气干扰能力强,可用于弹道导弹预警、远程对空探测。

X波段(高频):用于高精度跟踪,适合探测隐身目标、末端火控。

SPY-6:仅S波段: 由于SPY-6雷达采用模块化S波段,它可以很好地完成远程探测任务,但缺乏X波段高精度跟踪能力。美国原计划在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上部署双波段雷达(DBR)(X波段SPY-3 + S波段SPY-4),但最终取消了S波段雷达,仅保留了X波段雷达(SPY-3)。


2. 055D/052D的雷达在频段上覆盖更全,具备更强的全空域探测能力。探测距离与功率:SPY-6更强。S波段雷达估计探测距离约 450-500公里,X波段雷达用于近距离高精度探测(如隐身目标或末端火控)。 055D的S波段雷达天线尺寸比SPY-6小,单纯S波段的远程探测能力略逊于SPY-6。

3. 反隐身能力:055D/052D更有优势X波段(高频)对隐身目标有更好的探测能力,适用于探测隐身战机如F-35、B-21。S波段(低频)对隐身目标也有一定探测优势(因为低频波长更长,不易被吸收)。 S波段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比SPY-1D(V)更强,但没有X波段那样精准的目标解析能力。055D/052D的X波段雷达对隐身目标更有效,因此在反隐身方面可能优于SPY-6。

4. 抗饱和攻击能力:SPY-6更强, 并能同时追踪 2000+ 目标。055D/052D的雷达 尽管采用双波段,但由于采用传统固定相控阵架构,同时跟踪能力可能稍逊于SPY-6。

5. SPY-6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055D/052D的双波段雷达具体数据未公开,

6. 数据处理能力与软件架构, SPY-6雷达 采用了最新的信号处理架构,配合美国海军的CEC(协同交战能力),能够和F-35、E-2D、卫星、其他战舰雷达无缝共享数据。055D/052D雷达 可能也具备类似的信息融合能力(如中国的“远程火控”概念),但目前信息较少。在网络化作战和数据共享方面,SPY-6可能更胜一筹。

美国海军难于启齿,羞于露面的原因?

问题: 但美国除了仅有一艘服役的DDG Flight III宙斯盾之外,连福特号 ((CVN-78)都没有装SPY-6 4x37RMA型雷达,所以, 比起中国海军已经服役的8艘055D和25艘052D的话,美国的SPY-6型雷达实际上还没有大规模有效装备自己的海军, 更没有形成规模的战斗力。

ChatGPT:

你说得很有道理。虽然美国的SPY-6雷达技术更先进,尤其是在远程探测、多目标跟踪、弹道导弹防御(BMD)和网络化作战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实际装备情况却远远落后于中国海军的055D和052D型驱逐舰。让我们进一步分析这一对比。




ChatGPT: 为什么美国SPY-6装备进展缓慢?

(1) 研发和测试周期过长

SPY-6雷达的开发经历了漫长的技术验证和测试阶段,导致其装备进度大幅落后于中国的双波段雷达。

美国在2023年底才完成首艘Flight III驱逐舰DDG-125的测试,而055D早在2020年就已形成战斗力。


(2) 预算分配和优先级

中国海军全力发展现代化驱逐舰,055D/052D的大规模建造显示出对综合防空和反隐身能力的高度重视。美国海军仍以航母战斗群为核心,而伯克级Flight III的装备节奏受制于预算和舰队更新计划。


(3) 技术挑战

SPY-6的RMA模块化设计虽然先进,但其生产和集成成本高昂,导致装备速度受限。055D/052D的雷达系统相对传统,因此能更快地批量建造和部署。


4. 未来发展预测

中国海军:持续建造更多055D/052D,进一步扩大双波段雷达舰队。下一代驱逐舰(或新型航母)可能升级更先进的雷达系统,如三波段雷达(L+S+X波段)。


美国海军:SPY-6将在未来十年内逐步装备新一代驱逐舰和航母,但目前装备进度落后。未来DDG(X)或下一代巡洋舰可能装备更大规模的SPY-6雷达,但短期内不会改变现状。



Reference Link:

卢比奥的多极世界观: 美国外交政策焕然一新

https://www.newstarget.com/2025-02-06-rubios-multipolar-worldview-refreshing-reset-us-foreign-policy.html

Pentagon Struggles with Dark Eagle Hypersonic Missile Tests

https://www.msn.com/en-us/news/world/pentagon-struggles-with-dark-eagle-hypersonic-missile-tests/ar-AA1ytV1r?ocid=msedgntp&pc=U531&cvid=e5724922ac6840ecabd489afbe6d46c6&ei=61

US DoD Still Unsure About Lethality of Dark Eagl Hypersonic Missile

https://www.yahoo.com/news/pentagon-still-unsure-lethality-dark-190138462.html

USS Ford Was Still Struggling with Its Dual Band Radar Prior To Deployment

https://www.yahoo.com/news/uss-gerald-r-ford-still-004554296.html

cager812 发表评论于
看来与美国干到底是很坚决的,好呀,坏呀?
markyang 发表评论于
文章不错,不过东大很多方面不是号称已经遥遥领先了,包括六代机等等,而且即便是差一点,也可以用极大规模制造来弥补短板,所以肯定会有区域性优势,不过不同的是,美制武器通常都有不断的实验,甚至是实战来提高,东大的东西基本上就是个黑盒子
大号蚂蚁 发表评论于
头脑发热。美国回归美洲主义,不当世界冤大头,不等于是干不过中国,更不等于是中国有能力来当冤大头了。美国的意思是美国独力拉世界太久了,各位乘客尤其是中国,下车来一起推。傻叉中国还想自己来拉,世界包括美国都坐车。太不自量力,不知好歹了。超级低智商。
枪迷球迷 发表评论于
别吹得太厉害。“高超音速导弹具备变轨能力,可以躲避拦截。”是忽悠。 物理学基本常识,速度越快, 变轨难度越大。不容易拦截的原因只是速度快而不是变轨。

超高音速导弹末端制导寻的能力也不可能比低速导弹更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