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好友夏君
(之二)
徐家祯
初识夏君
(接上文)上海师范学院位于上海西南郊的漕河泾桂林路。当时,校园分东西 两部分。我们的宿舍在东部,但上课的教室却在西部。东西部之间隔着一 条很小的无名河浜(可能就是那条漕河泾),河上有一座桥。我们每天要 跨过这座桥,来回于东西部之间很多次。
那时,所有的大学生都是要住校的。即使我们上海师院的学生,大 部分家都在上海市区,也都不许回家住。只有每周星期六下午政治学习 (要是有的话)结束,才许坐公共汽车回家。第二天,星期天晚上熄灯之 前,一定要回宿舍报到。
师范院校,按照中国传统,都是免费的。不但学费免了,连伙食费 都是免的。要不要交课本、讲义之类的杂费,我却忘记了。其实,据我所 知,当时跟我一样被“分进”上海师院读书的学生中,资产阶级、高级知识 分子出生的很多,家庭经济都很好,但也一视同仁,同样享受了“念师范 免费”的权利。
记得一进上海师院,把户口和油粮关系全都转到学校,就可以在食 堂免费用餐了。那时,所谓的“三年困难”时期还没开始,上海师院的伙食 在上海全市的高校中据说算是非常好的。八个人一桌,早上有包子、馒头、 稀饭、酱菜,不限量供应。中午、晚上,每桌四菜一汤,有荤有素,饭则 是装在大木桶里的,隔几桌放一大桶饭,学生们随便添饭,不定量。过年、 过节,改善伙食,常常有大块的红烧肉、狮子头吃。后来,“自然灾害”到 来,师院的伙食就每况愈下,那是后话,在此就不详谈了。
学校的宿舍是五、六层楼的红砖房。每层有十几个房间,中间是厕 所和装着两排自来水龙头和水池的梳洗间,洗手、洗脸、漱口、洗衣服, 都在那里。
宿舍的每个房间有四张双层床,上下铺总共可住八个学生。照理来 说,一般一间宿舍是很少住满八个人的,总留着一个空床铺可以放置东西。 但是那年可能像我这样被“安排”进师院的学生很多,所以每个宿舍都住得 满满的。我记得第一学期我睡的是靠门的上铺,而夏镛,则睡在我对面的 下铺。我们俩一上一下,面面相对,但就如我前文所说的,我从来不善于 与人打交道,更不善于主动去与人交往,所以,我和夏镛虽然同住一室, 一开始却并没有什么交往。
我刚进大学时第一个比较要好的同学不是夏镛,而是徐剑刚。记得 那是开学后第一次全班同学一起开会,相互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和来自什么中学之类的简单情况。我照例总是全班年龄最小的,比全班同学至少 小一岁,有的同学是“调干生”(已经工作,拿了工资再上大学进修的学 生),比我大十几岁的都有。会后,徐剑刚就主动来跟我交谈,说他年龄 也很小,只比我大一岁,是从上海郊区南汇县坦直镇来师院念书的。徐剑 刚好像并不与我同住一个宿舍,但是,有一段时期,我们经常同进同出, 一起去食堂吃饭,去教室夜自修。而夏镛,则与我并无来往,也没有引起 我的注意。
记得一进上海师院,把户口和油粮关系全都转到学校,就可以在食 堂免费用餐了。那时,所谓的“三年困难”时期还没开始,上海师院的伙食 在上海全市的高校中据说算是非常好的。八个人一桌,早上有包子、馒头、 稀饭、酱菜,不限量供应。中午、晚上,每桌四菜一汤,有荤有素,饭则 是装在大木桶里的,隔几桌放一大桶饭,学生们随便添饭,不定量。过年、 过节,改善伙食,常常有大块的红烧肉、狮子头吃。后来,“自然灾害”到 来,师院的伙食就每况愈下,那是后话,在此就不详谈了。
学校的宿舍是五、六层楼的红砖房。每层有十几个房间,中间是厕 所和装着两排自来水龙头和水池的梳洗间,洗手、洗脸、漱口、洗衣服, 都在那里。
宿舍的每个房间有四张双层床,上下铺总共可住八个学生。照理来 说,一般一间宿舍是很少住满八个人的,总留着一个空床铺可以放置东西。 但是那年可能像我这样被“安排”进师院的学生很多,所以每个宿舍都住得 满满的。我记得第一学期我睡的是靠门的上铺,而夏镛,则睡在我对面的 下铺。我们俩一上一下,面面相对,但就如我前文所说的,我从来不善于 与人打交道,更不善于主动去与人交往,所以,我和夏镛虽然同住一室, 一开始却并没有什么交往。
我刚进大学时第一个比较要好的同学不是夏镛,而是徐剑刚。记得 那是开学后第一次全班同学一起开会,相互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和来自什么中学之类的简单情况。我照例总是全班年龄最小的,比全班同学至少 小一岁,有的同学是“调干生”(已经工作,拿了工资再上大学进修的学 生),比我大十几岁的都有。会后,徐剑刚就主动来跟我交谈,说他年龄 也很小,只比我大一岁,是从上海郊区南汇县坦直镇来师院念书的。徐剑 刚好像并不与我同住一个宿舍,但是,有一段时期,我们经常同进同出, 一起去食堂吃饭,去教室夜自修。而夏镛,则与我并无来往,也没有引起 我的注意。
夏镛后来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开学后不久发生的一件事。 一天半夜,大家正在沉睡,忽然,我被刺眼的灯光和鼎沸的人声惊醒了。 醒来往床下一望,原来对床的夏镛在吐血!不知是谁那时已经给他拿来一 个脸盆,我们看着他一口口吐了差不多半脸盆的血。我一辈子从来没见过 有人吐那么多血,其他同学可能也没有见过,都吓呆了。最后,大概有同 学把他送到医务室去了,于是大家继续睡觉。后来,我才知道夏镛一直有 支气管炎,这是他家里从他父亲开始兄弟姐妹都有的家族病。一吃力,就 会吐血。所以,后来,我们大家去学工学农,他总被分配在图书馆里整理 图书。记得有一次我学农,从农村劳动回来,夏镛很得意地说我“又黑又 瘦,像个劳改犯”!
但是自这次吐血事件之后,我虽然注意到了夏镛,却并没有与他有 甚么交往。而我与他交往的开始,也是夏镛主动引起的。
虽然我听了父母的劝告,进了师院,但实际上,我却一肚子的不愿 意,所以,一开始,我把很多时间都放在看我爱看的小说上,学校的功课, 只要能应付过去就好了。在中小学时,我已经把中国几部有名的小说,像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三言二 拍》,等等,都囫囵吞枣地读过了。一次,我父亲建议我去看看《三侠五 义》。我对这类武侠小说本没有兴趣,但那时既然没有别的书好看,我就 在父亲的书架上找到了那本书,带到大学去看。有空,就常常躺在自己的 铺位上看《三侠五义》。不知怎么,我看这本书却被夏镛注意到了 —— 也可能,他本来就想找机会与我熟悉,现在只是碰巧找到了一个因头而已。 一天,他问我:“怎么看起《三侠五义》来了?”我回答说:“是我父亲要我 看的。”就这样,我们就交谈起来了。
但是自这次吐血事件之后,我虽然注意到了夏镛,却并没有与他有 甚么交往。而我与他交往的开始,也是夏镛主动引起的。
虽然我听了父母的劝告,进了师院,但实际上,我却一肚子的不愿 意,所以,一开始,我把很多时间都放在看我爱看的小说上,学校的功课, 只要能应付过去就好了。在中小学时,我已经把中国几部有名的小说,像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三言二 拍》,等等,都囫囵吞枣地读过了。一次,我父亲建议我去看看《三侠五 义》。我对这类武侠小说本没有兴趣,但那时既然没有别的书好看,我就 在父亲的书架上找到了那本书,带到大学去看。有空,就常常躺在自己的 铺位上看《三侠五义》。不知怎么,我看这本书却被夏镛注意到了 —— 也可能,他本来就想找机会与我熟悉,现在只是碰巧找到了一个因头而已。 一天,他问我:“怎么看起《三侠五义》来了?”我回答说:“是我父亲要我 看的。”就这样,我们就交谈起来了。
后来,慢慢地,我发现我与夏镛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可以交谈,于是 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