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江之战——撬开美国种族隔离制度的堡垒(三)

历史就是思想与行动互为因果的循环过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改变美国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转折都是由战争带来的。

朝鲜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中国士兵一改此前世人眼中羸弱怯懦的形象,把世界首强的美国白人士兵驱赶了300公里,迫使有着全胜战争记录的美国签下停战协定,创造出有色人种新的力量图腾,不可避免地会给白人至上种族主义当道的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改变了世人——包括美国黑人——对种族力量的认知。在这个大背景下,历史留下了这样一个具体记录:

九龙江之战迫使美军黑人连全体投降,推动美军在朝鲜取消了种族隔离制度。美国的种族隔离制度是在远离美国本土的朝鲜,一个有色人种的国家,与一支有色人种的军队作战时开始瓦解的。这象征着美国坚守的种族歧视的最后堡垒——种族隔离制度——被攻破了。志愿军是推动美军消除种族歧视的正义之师,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正义之师!

志愿军的影响并不限于朝鲜。

由于朝鲜战争的失利,杜鲁门的政治声望低落。他批准的在军中取消种族隔离制度——比9980和9981行政令更为激进的举措——更遭到白人选民的极度鄙视,导致杜鲁门在1952年再次竞选连任时,在党内初选中即告失利,不得不宣布放弃连任。这里留一个注解:这是美国第一个与毛泽东交手而失去连任机会的总统。

杜波伊斯是美国有色人种协会的创建者之一,他是美国第一位哈佛的黑人博士,20世纪上半叶美国最有影响力的黑人知识分子,毕生致力于黑人的解放和平等事业。他对美国黑人的前途和命运极其悲观,甚至担忧美国黑人会绝种。



毛泽东接见杜波伊斯博士

朝鲜战争后,杜波伊斯参与领导了50年代兴起的新一轮黑人争取民权运动。作为泛非运动的创始人,杜波伊斯视新中国为黑人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希望,成为中国领导人的挚友。

激进的黑人民权活动分子奉毛泽东为精神偶像,拿起武器进行武装反抗。其中罗伯特·威廉是个典型代表。

1955年,罗伯特·威廉从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回到家乡北卡罗莱纳州,公开组织黑人武装自卫队伍,反抗美国政府及其白人种族主义者的镇压。他四次逃过暗杀,被美国肯尼迪当局通缉,流亡古巴。他两度给毛泽东写信。正是在他写信请求下,毛泽东于1963年8月8日发表了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斗争的公开声明:

“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反对美帝国主义的种族歧视、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

杜波伊斯的遗孀对此发表评论:“从来还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的领袖向全世界发出过这样的号召。”新中国在美国黑人心目中的强大国家地位无疑来自于朝鲜战场的志愿军。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罗伯特·威廉

 

8月14日,威廉在古巴发表长篇文章《毛泽东的美国黑人解放宣言》,将该声明同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相提并论。罗伯特·威廉对后来的黑豹党、“革命行动运动”等激进黑人民权组织产生了直接和深刻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与朝鲜战争在时间上的密切衔接不是巧合,而是存在着因果关系。有色人种的志愿军打败了美国白人士兵,这一事实激励了美国黑人追求平等的斗争意识。美国的社会政治生态由此改变:战前,美国社会弥漫着狂妄的麦卡锡主义浪潮,战后,麦卡锡主义如泡沫般破灭,被争取种族平等的浪潮所覆盖。这一浪潮持续了十多年,直到1964年《民权法案》出台,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

从1951年美军第八集团军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到1964年《民权法案》确立,经过了13年的时间。这一段美国黑人的民权运动过程,展现给世人的是黑人的游行示威队伍与镇压的白人军警交织在一起的混乱画面。这些画面传出一个明确无误的信号:美国的白人统治阶层不愿意取消种族隔离制度。那么,为什么到了1964年美国国会出台了《民权法案》,展现出愿意接纳黑人的姿态呢?你可能会以为这是美国黑人的抗争终于打动了白人领导层。其实不然,真正迫使美国领导层改变的仍然是外来压力。

中苏同盟挡住了美国武力征服世界的战车,东西方两个阵营的形成和对峙意味着世界权力达成了某种平衡。朝鲜战争之后,殖民地独立解放的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在中苏的鼎力支持下汇成世界潮流。到了60年代初,非洲出现了一批独立国家。这些独立国家把愤怒的目光投向歧视黑人的美国,也因此会义无反顾地在两个阵营的对垒中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这些国家本身的力量不大,但是它们会增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改变既有平衡,就像砝码改变天平的平衡,这才是美国的噩梦。

世界变了,既然征服不了这个世界,美国就必须跟着改变,以适应改变了的世界。废除黑人在美国社会中遭受系统性歧视的法律制度,以求得一个与这个改变了的世界——特别是改变了的非洲——最起码的相处方式。只有具备了最起码的、能被新兴独立国家接受的相处方式,才能提供外交空间,借助综合国力阻止新兴独立国家倒向东方阵营。由此可见,外交不仅是中小国家的生存之道,也是超级大国美国的生存之道。由此可见,十五世纪之后的全球化时代,外来影响决定了每一个国家——包括超级大国——的前途命运。

有鉴于此,美国武力征服不了的中苏同盟,才是催生《民权法案》的必要条件。而志愿军在朝鲜的英勇作战才是《民权法案》的催生素。美国的历史因《民权法案》的颁布施行而改写。在这一改写过程中,美国白人统治阶层有意识地剥离美国霸权中的白人至上种族主义元素,着力营造所谓的善良霸权形象。鉴于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首要地位,这一历史改写在形式上完成了殖民帝国对400年的白人至上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最终摒弃。当然,帝国仍在,且没有放弃对绝对霸权的追求。

这里我们第一次看到美国在朝鲜战争及之后应对世界变化的行为特点:当要求改变的信号或压力(通常是外力)出现时,美国或者漠视,或者对抗,以示拒绝改变。然而,当这一信号或压力增强到无法漠视或者无法抗拒时,美国就会被迫做一点点改变,但却把改变装扮成自发的,并且还会竭尽全力阻止进一步的改变。随着改变的要求在内外合力下变得越来越大,直到完全无法阻止,美国才会放弃抗拒,让改变得以完成。

美国还将不断重复这一行为特点。

“时来天地皆同力”,毛泽东在决策出兵朝鲜时,并未预想到抗美援朝会打破美国的种族隔离制度,然而这一幕的的确确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在朝鲜的九龙江发生了。志愿军是人类的正义之师,将永远彪炳史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