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土地,你别哭泣一向东而行(10)

游走世界,开阔眼界,一直走到世界的尽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保护中国的黑土地己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再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黑土地就要变成为黄土高原。

     车从黑龙江的省会哈尔滨一路向东北方向行驶,一直开到中俄边境的同江和抚远,沿途经过中国的主要黑土地地区。可是我几乎没见到想像中的黑土地,我想像中的中国黑土地是黑黑发亮的,有一句话形容中国的黑土地,"一两黑土二两油,插根筷子能发芽"。水田有水看不到土的颜色,旱田的颜色多是黄色,或者说黄色中带点黑色。当然,我只是在高速公路两旁观察到的情况,并不能说所有的黑土地都是这个样子。

    我不是土壤学家,不过我看过美国纽约州的黑土地,那的土是黑黑的,踩上去一点也不硬,好像走在地毯上。我在这次旅途中,特意走进路旁的一块田里,发现土质已经板结,硬梆梆的。这样的土地别说插根筷子能发芽,就是种上玉米不施化肥的话也长不好。

    黑土地是指含有大量的腐植质,磷,氨,镁,钙,磷酸,铁等矿物质,是一种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质。 

    世界上有三大黑土地集中的区域,北美大平原北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东欧平原南部(乌克兰,俄罗斯),中国东北平原北部和中部(黑龙江,吉林,辽宁)。黑龙江省的黑土地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在上述三大黑土地中,中国的黑土地开发得最晚。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才开始开发东北的黑土地。

    我看完中国的黄色黑土地后,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有人这样写道:我国东北黑土土质下降非常明显,有机质从开垦之初的3%~6%下降到了目前的2%~3%,黑土表层平均每年流失0.3~1厘米!也就是说,我们正在大量消耗黑土,部分地区的黑土厚度从开垦初期的1米左右下降到了0.2~0.3米,这也就是科学界所说的黑土地变黄,如果不再加强保护措施,50年内黑土将会消耗殆尽,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向东而行的旅行,让我感受到中国东北的黑土地在不断退化,黑土层正在变薄,变硬,变瘦。

   我注意到2022年中国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法规,这很重要。但是,要保护好东北平原巨大面积的黑土地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这个门外汉,提点建议。

   首先要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政府主导低产田的退耕还林还草。

    其次,加快防护林网的建设,防止风浊。

    另外,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倡休耕和轮作。

    最后, 重视研发黑土地保护的技术,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北大荒的黑土地。北大荒的黑土地北大荒的黑土地北大荒的黑土地北大荒的黑土地,水田更容易加快黑土层的流失。纽约州的黑土地,我曾去过。照片来自网络。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1
河套人 发表评论于
在公有制的框架内,土地根本不属于农民。
没了归属感,农民只是不情愿地种田,仅期望短期从中获益,毫无保护土地的动力和责任。掠夺性地耕种,没有休耕轮作制度,土地得不到任何休养生息,更谈不上恢复。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土地板结贫瘠、肥力退化,甚至被化肥农药污染毒害。
东北曾经盛产大豆和玉米。现在美国芝加哥农产品交易所的大豆和玉米价格是中国东北的
一半,足以击败东北所有的个体户农民。大量的东北农民放弃了土地,背井离乡远走他乡,到南方城市打工开餐馆。
中国2023年购买了9940万吨大豆,玉米2713万吨。
中国的农产品过去20多年没有涨过价。
同江和抚远,处于曾经富饶的东北三江平原外围。与全国各地的农民一样,仅仅在温饱线上下徘徊,祈求千万不要生病!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这题目让人泪奔!黑土地确实退化严重。文革中的副总理陈永贵到讷河,中途下车,捧起路旁田间的黑土,感慨地说:“这在大寨就是肥料!”
大号蚂蚁 发表评论于
忆满洲
世界在我心中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魅力野花' 的评论 : 你说得对,谢谢你的点评。
魅力野花 发表评论于
过度耕作,化肥过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