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中国的黑土地己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再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黑土地就要变成为黄土高原。
车从黑龙江的省会哈尔滨一路向东北方向行驶,一直开到中俄边境的同江和抚远,沿途经过中国的主要黑土地地区。可是我几乎没见到想像中的黑土地,我想像中的中国黑土地是黑黑发亮的,有一句话形容中国的黑土地,"一两黑土二两油,插根筷子能发芽"。水田有水看不到土的颜色,旱田的颜色多是黄色,或者说黄色中带点黑色。当然,我只是在高速公路两旁观察到的情况,并不能说所有的黑土地都是这个样子。
我不是土壤学家,不过我看过美国纽约州的黑土地,那的土是黑黑的,踩上去一点也不硬,好像走在地毯上。我在这次旅途中,特意走进路旁的一块田里,发现土质已经板结,硬梆梆的。这样的土地别说插根筷子能发芽,就是种上玉米不施化肥的话也长不好。
黑土地是指含有大量的腐植质,磷,氨,镁,钙,磷酸,铁等矿物质,是一种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质。
世界上有三大黑土地集中的区域,北美大平原北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东欧平原南部(乌克兰,俄罗斯),中国东北平原北部和中部(黑龙江,吉林,辽宁)。黑龙江省的黑土地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在上述三大黑土地中,中国的黑土地开发得最晚。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才开始开发东北的黑土地。
我看完中国的黄色黑土地后,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有人这样写道:我国东北黑土土质下降非常明显,有机质从开垦之初的3%~6%下降到了目前的2%~3%,黑土表层平均每年流失0.3~1厘米!也就是说,我们正在大量消耗黑土,部分地区的黑土厚度从开垦初期的1米左右下降到了0.2~0.3米,这也就是科学界所说的黑土地变黄,如果不再加强保护措施,50年内黑土将会消耗殆尽,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向东而行的旅行,让我感受到中国东北的黑土地在不断退化,黑土层正在变薄,变硬,变瘦。
我注意到2022年中国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法规,这很重要。但是,要保护好东北平原巨大面积的黑土地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这个门外汉,提点建议。
首先要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政府主导低产田的退耕还林还草。
其次,加快防护林网的建设,防止风浊。
另外,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倡休耕和轮作。
最后, 重视研发黑土地保护的技术,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北大荒的黑土地。
北大荒的黑土地
北大荒的黑土地
北大荒的黑土地
北大荒的黑土地,水田更容易加快黑土层的流失。
纽约州的黑土地,我曾去过。照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