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的清晨6点半,澳洲中部宽广荒芜的原野还沉浸在寒气逼人的黑暗之中,只有靠近红色中心的公路上有著成串的车灯闪烁,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寂静的荒原。我们和那些心急的旅游者们一样,摸黑上路就为了赶上东方日出的第一缕阳光。
位于澳洲中心位置,坐落著世界上最大一块单体岩石,高348公尺,底边圆周为9.3公里。这块巨石除了地面所见的部分,还深入地下达6公里之多。土著人称之为他们的起源之地,一切存在的根 - 乌鲁鲁(Uluru)。乌鲁鲁过去被称作艾尔斯山(Ayers Rock),著名的"1985年回归"之后,管理权已交回原住民手里,现在原住民同意和政府共同管理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根据当地的传统宗教哲学,祖先利加是创造乌鲁鲁,卡塔丘塔及周边世界的大神,他通过树木,岩石,洞穴和水潭留下印记。原住民相信祖先们的灵魂和精神仍徘徊在这块巨石周围,给他们的后代守护和指引。
![](/upload/album/49/a6/c5/10d429de7404iJVpBE2O.jpg)
![](/upload/album/49/a6/c5/10d429de7424t4spX0jP.jpg)
![](/upload/album/49/a6/c5/10d429de74385UVSiiKE.jpg)
当我们在观景台站定,虽然太阳还在地平线之下尚未升起,天空已经放亮。前方无比广袤的原始荒原上,凭空伏著一座浑然一体的异物,你不会想到它是山体或是石头,却以为是一头沉睡的动物,像一个趴在那儿的庞大无比的深褐色的巨兽,从天空俯瞰,它的前部伸出的如兽鼻大耳,中部至尾部是3个横伸出来的峰脉,恰似巨兽的腿柱。在它的周围土地生长著一些低矮枯黄的杂草,没有一棵高大的树木,连灌木丛也是干硬低伏的,犹如甘心衬托这块中央地表上奇峰突起的神石。
随著太阳从东边缓缓升起,巨石的颜色从褐色变成咖啡色,从咖啡色再变成暗红色。当金黄色的阳光撒上巨石,霎那间巨石呈现出语言难以描绘的带著半透明质感的红色,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令你忘却一切。一望无涯的平坦的大地上,就只有一座巨大的神物突兀地耸立在眼前,仿佛被烈火煆烧过后刚刚出炉的巨岩,呈纯粹的绯红色。神石的质感极强,骨肉一体,似乎无一杂质,神圣高贵傲视天下。犹如亿万年前天地初生时最关键的一块补天遗物,又好像是地球中心跳动著的心脏突然显型灵动于眼前。在这一刻,你不但会深刻感受到远古灵魂和精神的强大力量,你还将真正体会到,为什么乌鲁鲁不仅仅是一个被珍爱的标志,它还是一个有灵性的伟大的自然世界。大地精灵,千古一脉,神明鬼魄,融于一体。四万年土著之魂,尽在其中矣!
太阳渐渐地继续攀升,巨石被照射的越来越明亮。但是不知在哪一刻,巨石散发出的那种半透明的质感不见了,伴随这种质感而来的神圣力量也顷刻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蹤。我们仿佛突然被一种不可知的力量带入奇异梦境,但是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却又立刻回落人间。带著意犹未尽的情绪,我们踏上了环绕乌鲁鲁巨石一周的步道。
![](/upload/album/49/a6/c5/10d429de7474hWLJMk9H.jpg)
![](/upload/album/49/a6/c5/10d429de7493sSaxxUCR.jpg)
![](/upload/album/49/a6/c5/10d429de75146CwY9Oy1.jpg)
走在平坦的沙土步道,再看近在咫尺的巨石,又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随著方向角度的不同,巨石时而成半圆形,时而成椭圆形,有时却又近似长方形。四周布满大大小小的岩洞,成为当年土著人的天然居所。这块巨石不但给原住民提供精神支援,洞穴生存,还可以贮水。巨大的砂岩,可将每年仅300毫米的雨量涵至地底。顺著步道走进巨岩深处,可见到一池永不乾涸的水塘,让乌鲁鲁成为荒漠中的生命之源。绕石一圈11公里,途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巨大的岩石平面上,布满了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岩洞,远远望去就仿佛是远古大能刻下的书法杰作,或者是宇宙来客留下的天书神迹。
![](/upload/album/49/a6/c5/10d429de7546hIU44K2C.jpg)
![](/upload/album/49/a6/c5/10d429de7564b0XM6BWy.jpg)
距离乌鲁鲁约50公里的广阔荒原上还有著一处神奇的地方,那就是卡塔丘塔那36个拔地而起的圆石丘。1872年探险家吉尔斯曾经把这些圆丘形容为"紧靠在一起的粉红色草墩"。从远处看,最高的圆丘-奥尔加山并不高大。其实它高达560公尺,几乎是艾菲尔铁塔的2倍,比乌鲁鲁高近200米,是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的最高峰。卡塔丘塔的中心地区有一条峡穀,两旁是红色崖壁,谷中常年劲风呼啸,故被称为"风谷”。卡塔丘塔的圆丘于乌鲁鲁巨石不同,它们不是整块砂岩,而是由巨砾和卵石混合,由一种暗红色水泥样物质将这些不同性质的石块粘合成一个整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upload/album/49/a6/c5/10d429de7586ENpmte3s.jpg)
第三天早晨,我们驱车直奔300多公里外的帝王谷(Kings Canyon)。人称澳大利亚是地球上最平坦、最乾旱的大陆,不踏进中部原野,这句话仅仅只是一个抽象概念。驾驶著时速110公里的汽车,沿著笔直向前的平坦公里呼啸前行。一路看去,随你放眼欲穷千里目,向东,向西,向南,向北,都是无边无际的戈壁荒原。方圆数千公里的范围,没有一座真正的高山,没有一条成型的大河,只有一望无际的红土沙丘。除了袋鼠窜过公路,乌鸦的不祥乱叫和啄食死尸,鹫鹰斜掠过天空,野狗大摇大摆地在路旁觅食,野马懒洋洋地啃著草,野骆驼傻乎乎的漠视著我们,剩下的就是永无尽头的荒漠,枯黄的野草和低矮的灌木,已经死亡或者顽强支撑著的半死的树。
![](/upload/album/49/a6/c5/10d429de76043GUBuzMj.jpg)
离开乌鲁鲁不到一个小时车程,坐在副驾驶位置的我突然发现右前方的荒原里耸立著一座规模宏大的土红色平顶高丘,啊!今天鬼打墙了,怎么又回到了乌鲁鲁,这是当时的第一个自动思维反应。立刻高呼快看快看右前方,我们又开回乌鲁鲁了。同车另外三个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在胡说八道,但是他们立刻惊讶地张大了自己的嘴巴,当他们亲眼看到那突然拔地而起的庞然大物。在澳洲生活了那么多年,书报杂志电台电视说起乌鲁鲁,那就是澳洲中部唯一凸起的高地,加上文人墨客的渲染夸张,记忆里早就被打上了极深刻的烙印 - 乌鲁鲁是澳洲中部唯一的高地,以至于我们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居然还有这样一块明显比乌鲁鲁还要庞大的巨无霸默默地卧伏在旁。好在我们是生活在有着互联网的世界,周老师上网一查,原来这块高地是康纳山(Mount Conner),这块马蹄形的残丘有5公里长,4公里宽,300公尺高,比乌鲁鲁要大上好几倍,科学家们认为它成型的时间比乌鲁鲁要悠久的多。知道了缘由,大家不由得暗暗地在内心为康纳山叫屈,虽然小弟乌鲁鲁神灵通天,但也不至于就将大哥康纳山抹杀的不留一丝痕迹吧。康纳山距离主路有20多公里,又是坐落在私人牧场之内,所以我们在远处拍照留念,然后继续前行。
![](/upload/album/49/a6/c5/10d429de7627nTNuH0Xo.jpg)
![](/upload/album/49/a6/c5/10d429de7645uxif7Dse.jpg)
当夜我们就寝在帝王谷附近的帐篷里,这里没有网路Wi-Fi,没有电视,没有沙发,就连椅子也没有一把。入夜后,游客聚拢在篝火旁聊天消磨时光,熊熊的火光映红了这些来自不同地方,有著不同背景,年龄,性别和职业,而且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的脸膛,也温暖了大家的心。这时候,四海一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大家的共同心声。人类的历史,99%以上的时间段是在篝火旁渡过的,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都对篝火有著天然的亲切感。
![](/upload/album/49/a6/c5/10d429de76798k2UluxN.jpg)
![](/upload/album/49/a6/c5/10d429de7702j1GikDfQ.jpg)
澳洲中部的帝王谷是我走过的第四个帝王谷,第一个是埃及埋葬古代法老的帝王谷,第二个是美国加州东部巨杉国家公园的帝王谷国家公园,第三个是伊朗波斯波利斯附近葬有四个波斯王的帝王谷。不知道世界上一共有多少帝王谷,但相信这些应该是最有料的四个了。澳洲的帝王谷没有任何声名显赫的墓葬,属于纯天然的自然保护区,红色的砂岩在平坦的荒原上拔地而起近300公尺,形成1公里多长的浩瀚峡谷,是澳洲最深邃,最陡峭和最雄伟的峡谷。
我们选择了绕行整个峡谷两边的环形步道,总长约6.5公里。这条步道开始就是一段200多公尺连续向上攀登的石阶,当你微微出汗的时候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的荒漠已在自己脚下。虽说帝王谷和乌鲁鲁一样也是砂岩构成,但是帝王谷的砂岩质地明显比乌鲁鲁来的坚硬,加上峡谷边缘如刀削斧劈上下垂直近百米,看上去巍峨耸立,气势磅礴。尤其是当我们走到峡谷边缘,俯视前方:壮观的峡谷绵延向前,远方一片苍茫;风势很大,掀动著衣襟泼啦啦直响;一只鹰以高速俯冲进入峡谷,突然改变方向,振翅拔高飞向远方 …… 面对帝王谷令人肃然起敬的景观,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大自然深不可测的威力。这种力量时时给人以启迪,给人以警示,给人以告诫。但是这种力量也常常被狂妄的人类所漠视,以致酿成许多不可挽回的悲剧。
![](/upload/album/49/a6/c5/10d429de7730Uy69eAJ3.jpg)
![](/upload/album/49/a6/c5/10d429de7752XZoWmBG7.jpg)
帝王谷和任何世界一流自然景观一样,没有任何人可以用笔墨真实描写它们的雄浑壮阔,任何最现代化的摄影摄像设备也不可能完全再现那气象万千的现场感受。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却分明是冰冷坚硬的岩石;好比一片浩瀚的怒海,翻滚的却是绵延的峭壁;似乎是一个虚幻的梦境,但它却是真实的存在。无论我们赋予它多少赞词多少颂歌,或者完全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其实于它丝毫没有关系,它已经存在了千万年之久,并将直到永远 ……
四天的时间,我们将特种部队长途奔袭定点清除的作战原则用到了旅行之中,只不过我们奔袭的是世界一流的景点,清除的是人生必到目录上的大专案。从悉尼到乌鲁鲁,来回飞行4332公里,驱车自驾近1200公里,徒步行进36公里。从豪华都市到苍茫原野,从现代生活到远古场景,穿梭往返对比强烈。我们圆满地观赏了澳洲中心最具盛名的三大景点,还意外地发现了这个地区占地面积最为庞大,却又默默无闻的巨无霸石山 - 康纳山。再次应征了那句老话:"You never never know if you never never go." 你永远不会知道如果你永远不去。
![](/upload/album/49/a6/c5/10d429de7776KGF71EF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