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幻方、苏菂与 Deepseek:资本、技术与意识形态的交汇
梁文峰是资本市场上的高手,他的私募基金 九章幻方 成立于 2008 年,凭借高频量化交易,从最初的两亿元资本扩展至千亿规模,短短十几年间完成惊人积累。从一台笔记本电脑起家,到投入数亿元建造占地如两个篮球场的机房,九章幻方成为中国量化交易的代表。然而,随着监管层对量化炒股的严查,2023 年市场风向突变,那些屡教不改的量化公司纷纷受到重罚。幻方则嗅觉敏锐,迅速调整策略,华丽转身投向 人工智能(AI) 领域。然而,其 AI 投资规模远超其后期宣称的六百万美元,真实投入至少上亿美元,这种自我美化与市场包装,不禁让人怀疑其“科技转型”是否真的如宣传般光鲜,抑或只是另一种套利模式。
苏菂的“民族英雄”叙事与现实
在另一条科技战线上,北京的苏菂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展示他走私英伟达显卡的“壮举”。他深知这种行为违反美国法律,却以“这只是违了美国的法,而不是中国的法”自我辩护,并将其包装为“振兴中华”的行动,甚至获得了一部分舆论的支持。更讽刺的是,苏菂曾多次受到央视报道,被冠以 “车库咖啡创始人”、“You+公寓联合创始人”、“昆仑巢创始人” 等多个头衔,被塑造成一位推动科技创新的民族英雄。
然而,这样的“英雄”叙事背后,实则充满矛盾:一方面,他依赖灰色交易甚至非法手段获利,另一方面,又披上“科技自主”和“民族振兴”的道德外衣。这种两面性,正是某些商业精英在当下环境中操纵舆论、游走于规则边缘的生存策略。
Deepseek:意识形态框架下的 AI
相比于九章幻方的资本腾挪和苏菂的“民族主义牌”,Deepseek 体现的是中国 AI 发展的另一种困境。作为一款本土 AI 模型,它受限于严格的内容审核,在涉及历史、政治乃至某些社会话题时异常敏感,甚至无法展开有效对话。其内容筛选机制,使其更像一个经过层层过滤的“安全 AI”,而非真正的智能助手。
这一现象并非个例,而是中国科技产品在全球化与意识形态约束之间的矛盾缩影。AI 原本应当成为思维拓展的工具,而在特定环境下,它却可能沦为维持“正确叙事”的工具,削弱了其作为独立智能体的价值。
结语
九章幻方的高频交易、苏菂的走私 GPU 以及 Deepseek 的受限 AI,看似分属不同领域,实则共同折射出 资本逐利、技术封锁与意识形态约束 三者交织下的复杂现实。在这样的环境中,真正的科技创新,究竟是突破封锁、开辟新路,还是仅仅是利用政策缝隙、重新包装套利?这或许才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