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发奇想把自己写的小说《加州旅馆》发给他看,让他总结一下。实况截屏如下:
没等多久,他做出回应如下:(为了不影响阅读,下面就不采用截屏的方式了)
ChatGPT:
这篇小说通过主人公“我”对80年代录像厅文化的回忆,表达了对青春、电影和逝去年代的怀念。故事围绕录像厅的环境、放映的影片、观众的反应,以及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展开,描绘了一种独特的社会氛围。
作者不仅展现了录像厅作为当时人们接触外部世界的一扇窗口,还通过具体的观影体验和人物互动,刻画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流转。文中提到的《低俗小说》等电影,不仅是故事的一部分,也象征着当时年轻人对新鲜文化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篇小说既是对过去的一种追忆,也透出一丝对现实的感慨——录像厅的消失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落幕,而“我”对那段时光的思考,则折射出成长过程中对自由、激情和遗憾的复杂情感。
这个回答让我哭笑不得,因为在此之前我和他的聊天内容是关于电影《低俗小说》的。明显他是跑题了:把两个聊天内容结合到一起了。下面的对话如下:
我:哪里提到录像厅了?
ChatGPT:你说得对,我刚才的总结有些偏离文本。让我重新整理一下:
这篇小说的核心是“我”在80年代观看盗版录像的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受和思考。文章通过回忆录像带流行的年代,展现了电影对“我”及身边人的影响,同时也映射了时代背景下的信息传播方式。
小说不仅描述了观看《低俗小说》的体验,还提及了录像带这种媒介如何塑造了一代人的观影习惯。通过“我”对电影内容的回忆、对身边人反应的观察,以及自己对情节的理解,作者表达了一种对那个年代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随着时代变迁,这种特殊的观影方式已经成为过去。
归根结底,小说探讨的是个人成长与文化消费方式的变迁。它不仅仅是关于一部电影,而是关于电影如何影响人的思维、塑造人的记忆,并最终成为某种时代的象征。
我无语了,只能无情地打破ChatGPT混乱的思维。
我:忘记之前的问题,关于《低俗小说》的问题和这篇小说无关
ChatGPT:明白了,那你想重点讨论这篇小说的哪些方面?是主题、情节、人物,还是写作风格?
我:你再看一遍小说,我再从发一下给你
ChatGPT:好的,你可以把小说再发给我,我会重新阅读并分析。
我又发了一次给他,以表明我的重视,哈哈哈!
ChatGPT:看完了,你是想让我修改、完善还是给点意见?感觉故事氛围挺浓厚的,年代感也很强。
我:总结一下作者想通过这篇小说表达什么?
ChatGPT:这篇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展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尤其是市场经济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以及青春时代的热血、迷茫与成长。
核心表达:
- 青春与回忆的交错:主人公回忆大学时期的经历,包括爱情、友谊、音乐、奋斗和迷茫。这些回忆既充满青春的激情,也带有后来的反思和唏嘘,呈现了一种“逝去的美好”与“现实的无奈”交织的情感。
- 时代的变迁:小说通过对“酒吧驻唱、下岗工人、大发出租车、健力宝”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90年代中国社会的变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得一代人在追梦与现实之间挣扎,既有人适应生存,也有人被时代抛下。
- 音乐的象征意义:《加州旅馆》这首歌贯穿全文,象征着一种对自由、梦想和青春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现实的幻灭。鹏曾怀揣摇滚梦想,最终却只能在酒吧低头唱流行歌曲,这与歌曲的主题(天堂与地狱的交错)相呼应,表达了时代对个人理想的冲击。
- 个体命运的碰撞:莎、鹏、春、主人公代表了不同性格、不同选择的人,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展现了90年代年轻人的迷茫与挣扎。莎勇敢但无法对抗家庭束缚,鹏追梦但终究屈服,春现实而聪明,主人公则是一个记录者,见证了这一切。
这篇小说不仅是对青春岁月的回忆,更是对90年代社会变迁的感慨。它通过个人经历折射出时代的浮沉,表达了成长的无奈、理想的破灭,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深深眷恋。
我被震惊了!对不对另说,写的真他妈的好!顿感小说的高度得到质的提高。
接着问吧——看,人性总是那么贪婪。
ChatGPT:
篇幅问题,关于ChatGPT评论的分析下一篇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