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附近的咖啡店点杯咖啡慢品,旁白桌来了一对中年男女,两人间的凝重气氛把空气凝结到我这里都阴风阵阵。
昨天晚上忘了充电,我的蓝牙耳机没电了,但是还是习惯性的戴在耳朵上。旁边这两人对着自己眼前的咖啡都沉默不语,我觉得有点武侠小说里面要决战的氛围。然后我开始很盼望他们能说些什么,毕竟这是个温馨的咖啡店,他们这架势有点不合。我知道我很多事,但是我其实可以在家喝咖啡,之所以到这里点一杯咖啡,并非味道有什么特别,氛围感也是花钱的主要理由。
“我都不晓得你有什么好生气的!已婚男人就不可以有异性朋友?已婚男人就只能在纯男人的世界里面?”中年男终于开口了。
“你那是纯友谊么?已婚男女之间真的有纯友谊么?你自己诚实的回答你自己啊。” 女人面无表情的回答。
.....(此处省略他们之间的对话不知道多少字)
原来又是这个已婚男女间最频繁也最争议的话题。
在我看来,其实存不存在纯友谊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为什么需要这种纯友谊,也就是出发点才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网上关于这个话题很多所谓情感博主,心理咨询师都有长篇大论,一开口都是“根据我手上超过上千案例分析”,然后各种心理理论,生理依据,事实案例,看下面的评论就知道这个话题相当热门,无数人在里面沉沦。
诚实地说,我也不落俗的曾经在这个话题里面辗转反侧。理科生的思路下还认真翻阅各种相关心理和生理的专业文章和书籍,最后突然想到问自己“这个对我真的那么重要么?”转而问到”男女之情对于我的人生意义究竟有那么重要么?“
之所以我曾经会纠缠这样一个问题,是因为我有一个被朋友称之为”中央空调“的老公。他的微信朋友里面女性朋友比我多得多,可以用”成倍“来形容这个数量。而我也是无意间看到他和其中几个的对话才恍然,原来他也懂安慰人,原来他也懂温柔体贴,原来他也懂情调。他经常跟我说男女有别,所以男人跟女人没有什么太多可聊的,毕竟关注的话题和重点不一样,所以他和我就算聊天也都是顶多十来分钟,然后就各做各的。但是他可以和微信里面某个女性朋友约喝咖啡一聊2个小时,回来还意犹未尽得给人家发微信说“和你聊天很舒服,我们可以经常约经常聊”。这类事情很多,而且发生得很有规律,就像女人来例假一样具有周期性。我这个人喜欢直来直去,所以很直接的去问他和这些人交往的理由和感受,他的回答也都基本和这个咖啡店的男人类同。
就我对他本人成长经历,个性以及他对与这些异性交往的细节的了解,并结合我的自我学习,我觉得我老公对婚外异性“友谊”有需求,是因为在他的人生经历当中乏异性关爱和关注,而他又对此有极端渴望。譬如他在青少年时期,他的母亲没有给予其足够的关注和赞美;又譬如对自我的感觉比较良好,觉得自己对女性尤其是心仪的女性是有足够的吸引力,但实际效果并不如意造成年轻时候的“遗憾”和不满,所以他认为有异性主动愿意和他交往是对自己吸引力的一种肯定。当然会有一种说法是家庭生活中的配偶与之相交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鸡毛蒜皮相当没有美感,处于男性本能需要生活的新鲜刺激感也是触发他需求婚外异性交集的因素,在我看来,寻求新鲜刺激感也都是因为他一直执着于自己对异性吸引力的肯定。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家庭教育让他对自己的道德底线放得很低,对婚姻也缺乏尊重。毕竟他的父母是各自离异后以“奉子成婚”的剧情组合,他的姐姐离婚后又和前夫生活在一起,哪怕被前夫的家人骂做“妓女”都能忍。别问我为什么会找了个这样的男人,这些都是我婚后才知道的,婚前就凭感觉,觉得这男人表现得很单纯直率,说起来又是泪。
当然咖啡馆里的中年男肯定有他不一样的理由去寻求所谓的婚外异性友谊,但是这些理由又有什么要紧呢?作为这种人的配偶,你是巴望着改变他还是感化他?婚姻是一种选择,你没有教育你的配偶的权利和义务。就算你当时的选择让你觉得满意,漫长婚后岁月,一地鸡毛,人都会变,连你自己都变,你会一直满意么?我很肯定的说,就我看来已婚男女之间没有纯友谊,都是打着友谊的幌子行暧昧甚至苟且之实。没有什么好去分析或是较真的,这些沉浸其中的男女把自己的底线降到最低,只要没有打算“另起炉灶”都不是事,无所谓对不起谁,无所谓什么负责任,他们只忠于自己的欲望和感受,和谁在一起什么关系都不重要,只要自己舒服愿意就可以。作为配偶,你自己跟自己做一个选择题,权衡利弊下如果你可以接受,那就接受,但是找一个自己舒服的方式去面对现实,很重要的是和他谈清楚你能接受的边界在哪里,比如你可以临时下车欣赏一下野花,但是你要采花那大家就game over; 又或者你也可以坚决的抽离,当然你不能让自己抽离以后还经常回头看或是过得比现在更糟。
一句话,永远不要想去改变或控制任何人,你可以控制和改变的的永远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