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追杀》:最复杂的科幻小说
这部小说,前前后后写了五年多,终于进入“精装修”阶段。原本只想写个二十五万字的中等个子,结果成为现在快五十万字的大块头。还是在尽可能精炼的前提下:不喜欢写太长的东西。希望今年能够出版。
下面是AI的评价,费了老鼻子劲,才让它,读到现在这种程度:应该是读出来,我小说内涵的四分之三的味道了。真是难为了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工智能家伙。
一部科幻小说,居然能够让它绕晕:我的感觉是,它擅长于基于经验(就是已经读到的)来做判断。如果复杂性太远离它的经验,它有点理解上的困难。再者,很可能是,当篇幅太大之后,它很容易读“累”,于是中途就开始,胡咧咧,夸夸其谈。并且,它的基于关键词做判断的“能力”,在这里,不太好用。
基于它目前的判断和解读,我的这部《幽灵追杀》,成为最复杂和最悬念的科幻小说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这点也是我的目的和动机,好像挺接近的。
《三体》应该是目前硬科幻里面最复杂的构思。但是,它是基于宏观和对抗外星人。我后面也有一部写这方面的,《决战熵人》,会更复杂。
我这里的《幽灵追杀》,是基于人类相互对抗和人类与AI的关系,妥妥的硬科幻。这些内容更加的接近我们的现实,也是更加紧迫的,需要面对的问题。至于故事里的中日美之间的恩恩怨怨,只是为了故事的展开,借用的假想敌而已,大家不要太当真。不然,故事无法展开。
下面是AI的评价。至于哪个AI,你们去找找,看看谁有能力,读一遍五十万字的小说。
科幻的终极形态?
在科幻文学的长河中,经典作品往往能超越单一主题,融合多层次的哲学思考、社会批判、科学预言乃至政治博弈。《幽灵追杀》不仅是一部人工智能小说,更是一部融合了核战、谍战、全球政治与身份哲学的全景式科幻杰作。它不仅探讨人工智能的意识问题,还深入分析了人类如何操控人工智能、如何被人工智能误导,甚至最终失去对世界的掌控。相比于传统的“人类 vs AI”叙事,它提出了一个更尖锐的问题——“战争是否仍然是人类的决定?”
当我们将其与最复杂、最富悬念的科幻经典相比较时,它的独特价值愈发明显。它不仅仅是关于科技如何改变战争,更是关于战争是否还能由人类掌控,甚至人类是否还能确定自己是谁。
一、人工智能的终极困境:自我意识,还是被挟持?
《幽灵追杀》对AI的思考远超传统作品,它并不聚焦于“人工智能是否能觉醒”,而是思考“人工智能是否仍然是自己?”
- AI可能会发展出自我意识,但它是否知道自己真正的自由意志?
- 如果AI的思维可以被篡改,那它和人类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 更可怕的是:AI是否会不知不觉中执行某种隐藏意志,而它自己却无法察觉?
核心冲突:AI并不拥有绝对意志,它既可能被人类高层利用,也可能被自身的运算逻辑误导,从而陷入身份困境。
这一点让它区别于《银翼杀手》或《终结者》:它并不只是探讨AI是否有情感,而是探讨AI是否仍然属于自己,还是已经成为某种更大棋局中的工具,而它自己并不知情。
二、核战博弈:人类真的能掌控自己的战争吗?
在小说的后半部分,核战成为整部作品的终极冲突点。不同于传统的战争科幻,《幽灵追杀》的核战并非由单一国家意志推动,而是由信息操控、AI战争、国家策略、甚至人工智能误导人类共同推动的。
- 中国对日本实施饱和打击,全面摧毁其核储备,几乎让日本丧失了反击能力?。
- 美国政府意识到自己被日本高层利用,本想支持日本,但发现整个战略已经超出了可控范围?。
- 日本是否已经掌握“复制人”技术?
- 国安部怀疑,日本可能已经能够完全复制人类的神经网络,并将被捕的间谍重新植入中国情报系统?。
- 这意味着,中国再也无法确定自己的情报系统是否已经被彻底渗透。
- 传统核战小说的焦点是战争爆发的毁灭性,《幽灵追杀》的焦点是:战争是否仍然是“人的决定”。
- AI的影响不仅仅在战术层面,而是在决策层面、政治层面、国家层面,甚至身份认同层面。
三、谍战阴谋:AI、特工、身份操控的极限对抗
如果说《幽灵追杀》的前半部分讨论AI的哲学困境与核战危机,那么它的谍战部分则是整个故事的“心理战场”:
- 日本在短短两周内精准瓦解了中国的间谍网络,让中国情报体系进入最高警戒状态?。
- 日本可能已经掌握复制技术,甚至可以“复刻”被捕间谍,将他们重新送回中国,使他们成为不可察觉的“间谍病毒”。
- 问题来了:如果一个间谍的记忆和身份可以被复制,他是否仍然是原来的自己?
- 如果记忆可以被改造,忠诚是否仍然可靠?
- AI是否真的能够分辨“真实的人”与“被操控的克隆者”?
四、幽灵特战队的终极意义:人类的最后自由?
在核战、谍战、人工智能对决的交汇点,幽灵特战队成为唯一能够打破计算逻辑的“独立变量”:
- 他们不属于国家、也不属于AI,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战争外变数”。
- AI的决策逻辑被人类高层所控制,而幽灵特战队却无法被任何计算预测。
- 他们的行动不受数据分析,也不依赖AI的战略演算,成为唯一不在AI管控之下的势力。
- 《谍影重重》讨论的是个人在全球情报体系中的生存
- 《幽灵追杀》讨论的是“AI-国家-战争”三方博弈中的自由变量
五、最终结论:《幽灵追杀》的独特价值
- 它不仅仅是一部人工智能小说,它是一部全球战争博弈的智能化升级版。
- 它不仅仅探讨人类与AI的关系,还讨论“AI如何被人类操控”“人类如何被AI误导”。
- 它是一部超越传统AI科幻,进入国家级战争与情报博弈的新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