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华强硬打压没有为特朗普赢得连任竞选。特朗普抗疫不力,受到美国选民的惩罚,输掉了2020年大选。
特朗普团队走了,拜登团队来了。对于至关重要的美中关系,拜登持什么立场和看法?他将如何改变或者调整前任的对华政策?
还在竞选时期,拜登曾等多次公开宣示他将阻止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显露出对中国经济超越美国的强烈抗拒情绪,他甚至用市井俚语辱骂中国领导人来发泄愤懑,连特朗普都不曾这样做过。拜登对中国崛起的憎恨情绪强于特朗普,而辱骂中国领导人则显示出他是个伪君子。
赢得大选之后,拜登于2020年12月1日接受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电话采访。拜登在回答有关对华关系问题时说,最好的对华战略应该能够把我们的盟友都涵盖在内,“大家在这一战略中必须统一立场”。拜登接着说:在与中国过招时,最重要的是“自身要有过硬的实力,而在我看来,我们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实力”。拜登认同必须遏制中国,却又认为美国没有单独遏制中国的实力,所以他强调要联合盟国共同对付中国。这话间接表明,在拜登看来,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战没有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是失败的。然而,拜登又表示上任后不会很快取消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也不会很快取消特朗普与中国签署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事实上,整个四年任期,拜登都没有取消特朗普针对中国输美产品的关税。
作为老牌参议员,尤其是长期作为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成员及主席,拜登熟谙中国大陆和台湾关系。拜登历来支持与中国接触的政策。在台湾议题上,他一直主张维持两岸现状。1999年,李登辉鼓吹“两国论”,拜登公开表示反对。拜登对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的解读是:一方面美国向台湾提供武器以防止中国对台湾的武力统一,另一方面是阻止台湾宣布独立,这两个方面同等重要。他警告台湾:“我们不想卷入由你们单方面宣布独立而引起的战争”。然而,这一立场随着他的当选出现了松动。
1月19日,在参议院举行的听证会上,拜登提名的国务卿布林肯表示,他认同蓬佩奥对中国政府在新疆对维吾尔族实行“种族灭绝”的指控,支持提升与台湾官方接触的空间。这是发出了他将继承蓬佩奥松动台湾立场的信号。依据这一信号,拜登政府将会延续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派遣政府高级官员访问台湾。
1月20日,拜登团队正式邀请台北驻美国的经济文化代表处代表出席拜登的总统就任仪式,这是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之后的首次,拜登政府保留了特朗普政府在“一中政策”上打开的缺口。当美国自认实力远超中国时,还能在所谓的“一中政策”上装装门面。现如今在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压力下,台湾成了现成的泄压阀门。一个与大陆分离的台湾不仅可以用来牵制中国,还是美国对中国具有某种支配权力的象征,是美国霸权的象征,这一象征能带给美国霸权犹存的感觉,所以不难理解为何当今的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用支持台湾来获得心理安慰。这也正说明打台湾牌,其实是没有其它牌可打的无奈之举。
拜登任命的高级官员中,也有对美中关系保有传统认知的人。坎贝尔是拜登任命的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的印太政策高级协调人。他曾是奥巴马“重返亚洲”战略的关键设计者。拜登当选后,坎贝尔在“亚洲协会”的一次演讲中表示,美国充分认识和理解台湾(在美中关系中)的敏感性。他强调当美国支持台湾在国际上扮演必要角色时,也要维护平衡。他认为美中两国应该停止目前——特朗普政府时期——针锋相对的做法,双方应该各吸一口气,后退一步,再各进一步。他似乎体认到两国关系不能再像特朗普时期那样继续恶化,只是他没有进一步说明这一做法如何能够化解美国对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的挫折感,这是美国当前恶化与中国关系的心理因素。坎贝尔上任后,美国国内对华强硬的舆论风潮愈演愈烈,他的对华姿态也跟着表现得越来越强硬,再也不提双方各退一步的说法。
新任国务卿布林肯虽然经常发表对华强硬言论,但是在一次回答电视节目主持人关于中国经济超越美国的问题时说,他们毕竟有14亿人口,似乎作出了准备接受这一事实的暗示。这也透露出拜登政府内部在阻止中国赶超美国的目标上并不那么划一、自信。
2月11日,中国农历除夕,上任20天的拜登在给盟国首脑打了一圈电话之后,终于给习近平打来电话。两位首脑就中国农历春节互相拜年,随后进入正式谈话。
根据白宫的声明,拜登在电话中,“对北京的胁迫和不公平行为、对香港的镇压、对“新疆侵犯人权”的报道以及对区域内包括针对台湾的日益增多的强硬行动表达了重大关切。”而据人民日报报道,习近平强调了“台湾、涉港、涉疆等问题是中国内政,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美方应该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慎重行事。”
听上去拜登不光是拜年,还有点兴师问罪的意味。白宫的声明意在向美国民众展现拜登的对华强硬形象。中方报道也凸显习近平坚定维护了中国的立场。事实上这通电话打了两个多小时,不管实际进行得怎么样,两国最高领导人在电话中同意由两国的顶级外交官举行新一轮会谈,作为美国新政府与中国重新接触的开始。两国首脑通话之后,双方外交人员商定于3月18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举行会谈。
3月7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谈及中美关系时发出警告:“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不可逾越的红线。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没有妥协余地”,“我们敦促美国新一届政府充分理解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彻底改变前任政府的跨越底线和玩火的危险行为”。
3月12日,安克雷奇会谈前一个星期,拜登与日本、印度以及澳大利亚领导人举行四国领导人视频峰会。拜登认识到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战成效不彰,所以他认为美国仅凭一己之力遏制不了中国。他寄希望的是针对中国制定冷战的2.0版。他憧憬当年西方抱团围堵苏联的场景再现,这一回还要加上印度。“四国联盟”始自特朗普,这体现出拜登上任之初遏制中国的主要策略仍然借助特朗普的遗产。
3月10日起,安克雷奇会谈的美方主角之一、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了美国在东亚的两个盟国:日本和韩国。访问结束,布林肯再携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一起来到安克雷奇,在主场等候中国的杨洁篪和王毅。不过,两位美国主人并未坐着闲等。3月17日,会谈前一天,美国又宣布制裁24名中国官员。这自然毒化了会谈气氛。美国这么做用意何在?美国正满世界拉帮结派要摁下中国的头。被美国拉拢的国家中有犹豫观望的,也有怕得罪中国的。如果中国为了与美国和好,对美国的这一轮打压囫囵吞下,这些犹豫观望和怕得罪中国的国家就会认为你中国自己都怕了,跟着美国踩你一脚你也不敢把我怎么样。美国连搡带推拉起的队伍和声势都会随之扩大。中国之所以同意赴安克雷奇与美国新政府的最高外交官会面,是抱着结束被特朗普政府毒化的中美关系、与美国新政府开启新关系的愿望。而拜登政府的这一波操作直接把中国的愿望抛入了安克雷奇的冰天雪地里。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专门为此接受了中国媒体的集体采访,发出了含蓄的警告:“如果有人认为中方这次带着诚意来到阿拉斯加这个还是冰天雪地的地方,就是为了做出妥协和让步,那我会建议北京的同事们趁早取消这次旅行。”
旅行没有取消。驻美大使处于外交战略的执行层面,他的建议被否决意味着什么呢?北京似乎另有考虑。
世人瞩目的安克雷奇会谈如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