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的何去何从

默守边疆,思想边境线另一边的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特朗普总统的关税战要达到的目的,平衡贸易只是一个表象。贸易平衡的结果是对美元需求的平衡(达到一个常数),那么美国一直以来的高投入高消费高回报经济模式就会呆滞。因为外国政府和企业在(可能出现的)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不需要持续不断且也没有必要扩大购买美元和美元资产(政府债券等)以增加(商品和货币)流通性。这是一个需要高超的平衡技术的工作。作者相信美国商界和学界有足够的人才来设计和完成这样的工作。但另一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是不知道各国政府有多少是愿意配合的。至少在明面上,中国政府已从美债最大的购买者和拥有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

其二,关税的直接效应是进口物品的价格上升,给国内生产的商品提供一个有利可图的空间。这就涉及到两个最重要的因素:第一,美国国内的生产流通领域的系统;第二是作为寻求最大利益的私人企业愿意降低自己的利润。对于前者,美国在生产领域的外移不是在中国加入世贸以后这近20年的事,所以不是中国的问题,虽然中国是一个大的受益者。而是从1960年代就开始的,美国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先是外包到日本,香港,韩国,和台湾。随着上世界80年代90年代日本,香港,和台湾再外包给中国大陆,从2000年左右,美国就跳过这些国家,直接将技术密集型的工作也转移到中国。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从一个简单和直接的工作接收方(两头在外来料加工),转变成一个产业的再创造的投入方。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产品还是供应链,在中国大陆这近20年的发展中,得到扎根,从而本土化。这里且不讨论,美国的产业外移的本质是不断推升的员工成本和工会的抗争,因为美国国内在这半个世纪以来并没有解决这些。相对于前者,后者的问题似乎更容易解决。例如苹果手机的90%的利润是在苹果公司。你可以想象苹果公司将手机降到$400的世界吗?但这是一个“一人一把木头枪”的不可能(小时候的一个笑话,不知道有多少读者听得懂这个笑话)。

其三,通过关税,来重塑世界经济模式和逼迫各国和美国进入谈判,这两个题目就实际而言,就是谈判的技术应用的问题 – 增加谈判的不确定性而取得优势。但问题是,这个不确定性,不会只停留在谈判中,而是会外溢到经济的各个方面。

世界何去何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