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基本技法 By一得愚生

梦自蝉声起,诗从岁月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起承转合
诗,讲究起、承、转、合,“章法则须一气呵成,开合动荡,首尾贯注。”(东方树《昭昧詹言》卷十四)然而又不可拘泥。沉德潜说“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于不得不止,而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其中;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行法,转以意从法,则死法矣”可见诗之法不是固定的。即使起承转合,也有多种形式,以绝句为例,归纳如下几式:
(一) 并列式。如:
杜甫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杨慎谓:“绝句者,起于《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咏秀孤松”,是也。”《四时咏一章四时皆备,杜诗则一章四景皆列。此类并列布局,何以见起承转合?曰:“江山丽而花草香,从气化说向物情,此即一起一承也。下从花草说到飞禽,便是转折处,而鸳燕却与江山相应,此又是收阖法也。”(仇兆鳌〈杜诗详注〉)

白居易 遗爱寺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杜甫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个人理解:此类布局,适合描景,类似西洋画。特点是多用对仗。最初可能是用于题画或者题作屏风而成一体的。非功力深厚者不宜效法,易至零散无章。

(二) 承接式。如:
李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诗纯为白描,四句上承下接,如行云流水,自然畅达,卒章点题,极富魅力。

刘禹锡 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枝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浓愁。
此诗首两句各写一景,上说山花,下说江水;第三句承首句,系由“山桃红花”生发出来,第四句承二句,系由“蜀江春水”生发出来,四句诗两两并列,对应承接,结构严整,格调清新,颇句民歌特色。
个人理解:此布局宜乎天籁,信手拈来,白描取象,不加雕饰,自然成妙。类似素描速写。或卒章点题,或隐题其中,不用工对,多采用半对半不对,似对非对的句式。适合民歌,如竹枝词、杨柳枝词等等。

(三) 转折式。如:
李白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前两句一起一承,如行云流水,第三句突转,如奇峰突起,最后顺流而下,如水到渠成。
清人桂馥赞曰:“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白居易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个人理解:此布局乃绝句经典布局,起承转合分明、章法严谨。通篇用散句者较多,亦有少数用对仗者。其关键处在三句,全诗主旨的表现端凭此引领。此格变化甚多,然总体布局不变,脉络清晰,结构分明。

(四) 因果式。如:
王昌龄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第一句与第二句、第二句与第三句、第三句与第四句,互为因果,环环相扣。因果相连,结构严谨。

李涉 登山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客,又得浮生半日闲。
首句起,二句转,以转为承;三句“因”,四句“果”,“因”转“果”收,自然流贯。
也有顺序倒转的,即前“果”后“因”的。

金畅绪 春怨
打起黄莺儿,不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个人理解:此布局仅次于转折式,亦可和转折式结合使用,如用对仗则以流水对为宜。因绝句之结构乃是一句一个单位,不若律诗一联一个单位,律诗之开合动荡于绝句无法实现,故善篇者于绝句中采用曲折回环之笔,极尽抑扬之能事,看似平铺直叙,实则隐伏波澜。

律诗之结构大抵亦如此,唯运笔稍有不同,盖律诗每联之中尚有回旋之余地。
布局谋篇,起承转合,因诗而异,因人而异,自是灵活多样,不是几种“归类”所能归纳的,也不必拘泥于此几种。或曰:法不可废,亦不可泥,废之则乱,泥之则死!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然则绝句之空灵小巧、律诗之厚重开合,此为基本之特点。至于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乃至选材立意无不顺应于此,否则断难成篇,或不伦不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