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在辽宁作了什么
在文革的时候,毛远新在辽宁继续实验毛的公社化。刘少奇的三自一包之中,三自是自由市场、自留地和自留畜。在文革之中,其他地方没有敢废除这三条。可能是基层干部都知道这三条对农民生活太重要。但是在辽宁毛远新搞了个“赶社会主义大集”和 “割资本主义尾巴”。几乎就把这三条废除了。其中赶社会主义大集是在75年才开始的。以前农民在集市上可以自由买卖。但是在75年毛远新命令农民到集市上把东西卖给国家的收购站。当然那价钱比市场上低一些。农民当然不愿意。不愿意就抓。从城市里面派出工作队,在集市的外面等着,看那个老乡提着鸡蛋白菜葵花籽,花生玉米大蒜头,就让他放下,鸡蛋是7分一个收购。在集市上可以卖到一毛或一毛一。其他的也按这种比例低价收走。有的老乡说鸡蛋是给自己的作月子的女儿的,那也不行,你不卖可以,但是要惩治你。就是把你的鸡蛋打破,让你卖不成。当时从城市里面抽调来的工作队员,多是在工厂里面不干活的年轻工人,其手段也类似流氓。收购上来的东西,本来不多,因为人们知道了这回事,都不敢来赶集。收上来的东西,大部被这些人私分。
对自留地和自留畜下手的办法,是勒令每户农民以国家收购价上缴一定数量的鸡蛋。有的农民并不养鸡。那也不管。你就是花钱买鸡蛋,也得缴上。有的地方要把自留地合在一起种。实际上就是没收自留地。
毛远新还继承当年公社化的办法,大搞水利和“大寨田”。搞水利的结果和公社化的时候一样,变成一场劳民伤财的经济灾难。当时为了表现积极性。各村都派青年人“夜战”。就是在晚上点篝火,晚上挖水渠。要使平原“水网化”。这事情没有一点科学性。一来是在挖水渠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地势的高低,和水的来源。结果只是破坏了大量的农田。而且人在晚上干了活,白天必然睡觉。和白天干活并无区别。当时东北农村的劳动力并不富裕。这样大量地浪费劳动力,对生产有很大坏处。
也就是说,毛远新在辽宁,几乎把当年大跃进的事又作了一边。目的似乎是要证明,当年那么干还是对的。但是实际情况与他期望的相反。当时辽宁是全国供应最差的地区。当时全国各省的食油供应,为每人每月5两。而辽宁为每月3两。人们戏称陈锡联为陈三两。军区干部在作报告的时候,对群众说,以辽宁的情况,每人三两油已经好得很了。做到每人五两根本是不可能的。而且,为了支援世界革命,每人吃三两油就够了。但是军官每人可有一斤油。而且,军队自己有农场,每年的收获可给军官一些油。当时为了提高产量,种的吃的多是杂交高粱。这种东西很不好吃。只有军官每月有三十斤大米。所以当时军官在辽宁的地位最为崇高。姑娘们以嫁军官为荣。军官的生活水平确实比平民强了不少,但实际水平(绝对水平)还是相当低。当时军官每月可有一斤肉和一斤鸡蛋。如果全家分吃,也就没有什么了。
毛远新也把毛泽东知识份子的态度,发挥到了极致。大家都知道有个张铁生。这件事不能怪张本人。他只是一个下乡青年。毛远新把他抬起来,目的是要把已经很倒霉的知识份子,再狠狠地整一遍。从此发明了用高中或大学式卷考教授。北京大学的军管会迟群等人就对北大教授作了一次突击考试。并公布成绩。全国大学考教授成为风气。并让“工农兵学员”上学,在学校里监视管制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