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米兰·昆德拉

 



最近在重读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他是我最最喜欢的作家,这也是我最最喜欢的一本书之一。他的哲理小说格外符合我的口味。

手头这一本,小小的,老得有些发黄,恐怕是国内最早的一个版本之一了。说来这本书还得来不易。出国的时候没有把这一本带来。夏天准备搬家的时候,赶巧看到一个中国学生卖书的帖子,不停拨她的号码直到有人回答,抢尽先机。偏偏她的朋友也看见了帖子,她便允诺了会给朋友们预留他们要的书。她在电话里给一个朋友一本一本报我想要的书,到了这一本,就僵持了一会儿,显然对方也很喜欢,很难割舍,最后终于善心大发,成全了我的心意。我才又能找闲暇的时间慢慢细读。

米兰-昆德拉的文字让我着迷,光是看他的人生经历也足够令我为之吸引着迷。他一生有过很多职业,小到工人,大到教授、作家,新鲜如乐手。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让我联系的想起王晓波。一个深恶痛绝“媚俗”,一个创作了一个人人不忘的特立独行的猪。他们都是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打混过的人,而且都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幽默和讽刺的本领。你并不感觉他们愤世嫉俗,也不觉得他们尖酸刻薄;有时你甚至怀疑他们“油腔滑调”,“老不正经”。可是他们的玩笑偏偏让你感到一下子打到要害,让你不得不佩服他们对人性、人生和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之深刻。我们不能抛开我们成长的环境,我们也始终很难完全摆脱一种意识形态教育对我们思想强压影响后留下的印记。另一个我喜欢米兰-昆德拉的原因,就是他对他所经历的那个生活环境,那个动荡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和文化环境的一种如此清醒地反省。同时他又能超脱于这个境况,讨论一些生命很本源的问题,诸如选择的分量,生命的意义,灵与肉的关系。

于是,我们跟踪这几个并不非凡的主人公,一起去探讨生活,认识他们,也认识我们自己,思考我们很不同却不可避免的类似的生活处境,思考我们生命重重的潜层涵义。附和着托马斯的“非如此不可”曲中动机,和他在种种选择面前一起困惑与犹豫;静看特丽萨试图让灵魂从那乏于特质的肉身中挣扎而出,如同一群水手从船底一涌而出,欢快的在甲板上跳跃;和萨宾娜一起从一个背叛漂流到下一次的背叛,远离媚俗的大众,为着追寻精神的自由和生命本质的纯朴与宁静。

米兰-昆德拉在这里借托马斯之口,问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生命是否就轻得没有了重量,如果我们无法反复验证不同的选择会把我们带向怎样不同的生活道路,也就是说我们做出的选择,无论艰难或容易,或许根本没有意义?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读米兰-昆德拉的书,并不让我感到悲观,或者对生活失去希望和热情,他让我希望活得更清醒,更超脱。

见过米兰-昆德拉的照片,瘦瘦的,貌不惊人,但是一看就是很智慧的样子。我脑海里这位大作家的动态版的样子,是很专注和你谈话的神情,却不多言,偶尔轻松一笑,却让你觉得意味丰富。不经意的,他放下手里的烟,带一点开玩笑的微笑,撇下一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