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购中国文物的思考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回购中国文物的思考 吴琦幸 常常有消息称中国正在收购流失在海外的文物,其目的是保存中国文化和珍贵遗产不再遭到外国的欺凌,尤其是圆明园相关的文物,中国的有关部门更是不遗余力地在海外进行搜求。因为圆明园牵涉到晚清时代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那一段奇耻大辱历史。前有保利公司巨款拍卖所得的几个牛头猴面,现在又有美国报纸报道中国文物局收购的纽约国际知名拍卖公司苏富比拍卖的圆明园丢失瓷器,为此还闹出了家庭纠纷打官司到美国法院的事,最后美国法院判决文物应该归还中国。 住在纽约的一对中国文物专家父女接受中国文物局的委托,把苏富比拍卖的四件圆明园文物用低于中国估价四十万美元的价钱竞拍到手。并准备将文物运送到中国。在这之前,女儿的美籍丈夫与该女离婚,要求将婚姻共同财产四件中国文物共同分割。经过美国法院的法官审理,中国国家文物局派员前往作证,说明是中国政府的委托,才解决了纠纷,文物顺利回到中国。 这个新闻告诉我们,现在国力雄厚的中国政府正在动用国家的资源,将海外的一些中国文物通过拍卖的方式回购中国。从习惯于用爱国主义来教育中国人民的角度来说,这当然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些文物大部分都是在丧权辱国的清朝被外国军队巧取豪夺的,回购之后,有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展现当年的中国在积贫积弱的情况下,让外国的侵略者任意宰割,今天中国强大富足,将一百多年之前丢失的宝物迎回本土,以显示中国当代的国力和繁荣盛世的景象。 如果是一些私人公司想要附庸风雅,赚够了钱,如今要用中国文物来装点自己的文化门面,到海外寻购文物,那倒也无可厚非。人家自己的钱爱怎么用就怎么用,谁也管不着。但是用纳税人的钱来进行这种回购活动,就要质疑一下是否有这个必要了。 我同一位美国著名的中国文物研究专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方语言文化系教授周鸿翔先生谈起此事,他说中国政府大可不必花巨资到海外来回购中国文物。因为中国流失在海外的珍贵文物何以亿万计数,仅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的敦煌经卷和史料就有几万件,也是被当年的斯坦英、伯希和之流通过王道士之类的庸人倒卖出去的,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甲骨文片、无数的唐三彩、明清瓷器。如果想要回购的话,这个工作所花费的资金和国力是在太庞大了,在今天中国的农村还有很多失学儿童没有钱上学的情况下,似乎应该把钱花到刀口上。再者,今天的世界已经全球化,人类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每个国家的学者都有研究其它国家文化的兴趣和必要。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在世界各地流传文物,不会使文物的价值或者文物本身消失,只会增加海外人士研究中国文化的便利和兴趣,还会大大丰富中国文化研究的成果。就好像储蓄在高利的银行中,增值很大。最后他说,有的时候,中国文物藏在海外也是一种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比我们派些人到海外教中国语言文化更重要。试想,如果中国珍贵文物全部都回购到在中国大陆,海外研究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学者要想了解各个时代的文化风俗、典章制度,都要到中国去,一些没有机会到中国的学生就无法接触,影响了汉学在海外的发展。事实上,从十九世纪末年兴起的亚洲研究,一开始都是以日本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因为资料比较容易找得到。现在日本研究的地位已经让给了中国研究,这跟研究材料的来源和多寡有很大关系,尤其事最近几十年来的中国热,跟这些中国文物在海外的传播、常常有中国文物精品在海外市场上出现有着很大的关系。 中国政府是乐见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的。前年中国国务院侨办还化巨资在美国搞了一个中国文化美国行活动,传播中国文化。海外学汉语的人数也在急剧上升,每年到中国寻根的青少年都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领导的接见。中国这个泱泱大国,有着气度让海外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乐见“四海来归”。 但是为什么还要花费巨资把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购回国内?这似乎又与上述的作为有矛盾。这些无声的宣传中国文化、传播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物,在海外的影响力远远大于躺在中国博物馆中的作用。况且,中国博物馆系统还常常出借珍贵文物给海外的博物馆展出。以期展现“走向盛唐文化“(最近纽约的一个中国文物展览的名称)的风采。 还要警惕一些人拉大旗当虎皮的现象。海外有的人已经接过中国政府回购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文物的旗号,来作一些私人的勾当,赚取其中的利润。如果纽约的这位受中国政府委托的文物专家要想赚钱的话,按照中国文物局估价的一百万美元价钱卖给给中国,这其中的将近四十万不就轻而易举地进入了自己的腰包?这在海外是非常自然和合法的商业行为。据我所知,一些华人正在接过让流失的文物回到中国的旗号,组织所谓的中国文物鉴定协会或者中国文物回归本土协会,将海外的文物携回中国,其中赝品充斥,投机的成分多过爱国情操,中国政府千万要注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