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语言学守望者》的作者彭泽润等先生

老师啊,老师: 你是慈父?你是友朋?你是红烛? 从古老的中华到年青的美利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韩陈其: 关于汉语“名·名”结构研究 致《语言学守望者》的作者彭泽润等先生 尊敬的彭泽润、袁先锋、曾 宝芬、丘冬诸位先生: 大作《中国20世纪以来关于语言结构的理论研究》说:“在 20世纪后期,人们开辟新领域挖掘出相同结构形式中的不同的隐蔽的意义关系,例如,1992年袁毓林《现代汉语名词的配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1998年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2000年储泽祥《名词及其相关结构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有的对一些常见现象进行了深入解释,例如储泽祥《数词与复数标记不能同现的原因》(《民族语文》2000年第5期)提出汉语“们”不是简单的复数标记。谭景春《词的意义、结构的意义与词典释义》(《中国语文》2000年第1期)从“酱油瓶子”、“塑料瓶子”的类似语义关系中概括出“被容纳的对象容器”和“材料成品”。” 对于上述文字,以我的视野和个人研究经历而言,可以提供一些材料和意见以供参考;并顺便说一下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复印的一篇文章的问题: 一、“在 20世纪后期,人们开辟新领域挖掘出相同结构形式中的不同的隐蔽的意义关系,例如,1992年”云云, ——韩陈其按:失之于时间的太晚,至少晚了十几年。 二、我对于汉语“名·名”结构的研究,大约是中国最早系统地从语义结构方面研究“汉语名词短语”的,至今一共至少正式公开连续发表了五篇专论,这五篇专论也收于拙著《中国语言论》的第二章《语义结构论》[137页---204页,共67页](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年10月版)。现将这五篇专论列举如下: 《试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中国语文通讯》1982年第4期,第1-6页(北京) 《再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徐州师院学报》1984年第1期 《三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汉语学习》1986年第1期 《四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徐州师院学报》1987年第1期 《五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徐州师院学报》1992年第1期 三、“谭景春《词的意义、结构的意义与词典释义》(《中国语文》2000年第1期)从‘酱油瓶子’、‘塑料瓶子’的类似语义关系中概括出‘被容纳的对象容器’和‘材料成品’。”云云 ———韩陈其按:奇哉,怪哉!!!一奇:拙作《试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中国语文通讯》1982年第4期,第1-6页[北京])早在23年前就公开发表过有与此相关的表述,以后各论更有深入表述;二怪:发表拙作《试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的《中国语文通讯》,与发表谭景春《词的意义、结构的意义与词典释义》的《中国语文》,原来都是一个编辑部,是谁在匿名审的稿呢? 四、一位曾经荣获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语言学大奖的先生(获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语言学大奖的先生有王力、吕叔湘、朱德熙等),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于2004年复印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亮点是说,发现在《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牛”作为修饰语后置的“车牛”之类的结构。 ———韩陈其按:怪哉,奇哉!!!一奇:拙作《四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徐州师院学报》1987年第1期),早在在将近20年前就发表了几乎与此完全一样而且更加详实的表述;二怪:说来更有意思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于2004年复印的这篇文章原也刊载《徐州师大学报》,《徐州师院学报》就是现在的《徐州师大学报》! 此致 敬礼!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韩陈其 2005-06-08于韩国湖西大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