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思乡愁

秋风起深壑,秋叶舞商弦。 我在山头坐,静观秋月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文章来源: 龙少爷2005-09-16

我曾在爱坛说过,爱情就是一场病,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出国跟失恋也差不多。身处国外的人,总有那么一点淡淡的乡思乡愁萦绕在周围,时不时的还出来左右你的情绪。

想想出国的人,特别是原本国内有很好的工作的人,哪个不是单位里的顶尖高手,业务骨干,前程似锦?可一旦放弃这一切到了国外,就是从零做起,甚至变成残障人士,耳聋口哑,时常目瞪口呆。还有些人在国内已经做到了被人前呼后拥,鞍前马后,杯盏交错,灯红酒绿,声色犬马。冷丁到了国外,宛如正在上演的大戏嘎然而止,舞台上下空荡荡的,仿佛昨日是一场梦、一场戏剧演出,不免心里也像这谢幕后的剧院空荡荡起来。那滋味跟失恋可有什么两样?

更不妙的是,虎落平阳被犬欺。你不知你的未来在哪里,你不知道你的脚步应该向哪里迈。你是汪洋中一条小独木舟,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动力,全靠你自己横冲直撞了。口袋里的干粮已经有限,壶里的水也已见底。甚至掉头你也不知道应该朝哪里去,很多人此时往往失去了最需要的--耐心和信心。

我的一位朋友说过,你看吧,这些人原来在国内啥样,三年以后还啥样。现在五年过去了,真如他所说,我的朋友们几乎又恢复了国内的状态。应了那句老话,是金子总要发光的。

在海外,我们学语言,我们学技能,为了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第一份工作,我们像无头苍蝇般瞎撞。我们有如盲人摸象,每个人都在接触自己的那一小块。聪明的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信息共享。更聪明的人在向那些成功找到好工作、好生意的人学习,不聪明的人在那里聚堆儿抱怨、骂娘。

不管成功与否,因为我们没有一把固定的衡量是否成功的尺子。我们个人的心理,都存在着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思乡愁。我们跳跃在东西文化之间,白天上班不得不跟“鬼子”们打交道,讲“鬼”话,办“鬼”事。晚上回家仿佛又回到了人间,开始讲人话,办人事了。有时候从本能上拒绝英语,打开电视却看不进去,对当地新闻漠不关心,却对“外国”--中国发生的事情津津乐道。很多中国新移民给计算机装的是英文系统,以创造英语环境,多数人发现那是徒劳的,中文仍然无孔不入地渗透进来,你想看中文,你要用中文交流,你躲不开离不了中文,因为那是你的母语,是你母亲一个字节一个字节教给你的母语。

语言是一种文化,这是一位“老外”跟我说他在中国工作了六个月的感受。我们这一代可能永远无法逾越中西文化的鸿沟,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企图让下一代学习中文,了解中国,但顶多我们只能干涉到下一代,孙子辈的肯定是要全盘西化的,不管你乐意与否。

乡思乡愁最浓的时候,就是国内家里亲戚朋友有个风吹草动的时候,逢年过节的时候。加拿大政府规定,公民有权在自己的宗教节日享受带薪假,可我们的春节不属宗教节日。我有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头儿,他说如果我愿意就可以休一天假,我很感激他。其实春节我们是有权休一天的,其他跟菩萨有关的节日我们也可以休假。

过去在国内对共产党对组织不是特别的依恋,离开那块土地才知道,有共产党有组织是件好事。在这里也有很多中国人期盼一切都通过“组织”给解决问题,他们希望政府出面承认“海外”学历,其实除了医生等特殊政府发照的行业,加拿大并没有不承认我们的“海外”学历。他们还希望政府把春节定为法定假日,别忘了,我们只占加拿大人口的百分之几,我们是少数民族。

乡思乡愁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它使我们在开怀大笑的时候不能尽兴,它使我们遭遇挫折时更加悲伤。我们无法像跟国内亲友交流那样不吐不快,我们这里的 PARTY太过西化,客客气气远胜过推心置腹。我们心里的烦忧没有发泄的渠道,我们的每一个来自不易的进步,在国内亲友看来稀松平常,他们也无法完全理解我们的真实处境,我们也不愿意向他们倒太多的苦水。

每次回国,走前跃跃欲试,回来则怅然若失。我们的心业已四分五裂,在外不踏实,短暂回去也不踏实。自己的小家已迁居海外,回去即便在父母那里也有客居的感觉,语感迟钝,还生怕迸出点英语单词让别人说你装腔作势。

我们已无可救药,我们注定要带着乡思乡愁入睡,连梦都在故乡。

我们也是幸运的,我们经历了中国的大变革时期,我们从上山下乡一直走到国外,我们也许赶上了某个潮流,我们见多识广,我们是战无不胜的,我们抛弃了儿女情长,我们却无法摆脱乡愁乡思带给我们的滴滴忧伤。

有朝一日,我们也会被遗忘,被遗忘在异国他乡的高山上。

乡思乡愁,挥之不去,不招自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