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胆点评红楼之---葬花吟 (图)

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鬼头鬼脑,专造时代的反,一个不顺眼且看我鬼话连篇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红楼梦多年前只看过两遍,直到现在也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求不到一个真谛。现在各大名家面前冒死点林妹妹的葬花吟,恳请大家踊跃拍砖,特别是船长。近日老鬼儿作恶多端,欲求拍砖释罪,毒打释怀。 葬花吟 花榭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是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语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奏,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语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是曹雪芹借以表现林黛玉身世遭遇的代表诗篇。相信大家都知道唐朝时期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那缠绵的“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写意。红楼中的很多对诗,都为这种在唐朝时期兴盛的歌行。这种歌行,继承了隋乐府诗的清新淡丽,抒发离别的真挚感情和富有韵味的人生哲理,韵味悠长绵延,清新自然,首先,不能不说这是作者在红楼中的一大亮点。 全诗并没有完全的讲述林妹妹的悲伤凄恻,更道出了林妹妹心中无法拭去愤愤不平,积郁在胸的心境。“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说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对她长期迫害冷酷无情的现实社会控诉?生于高宅深院,幸福与自由仿佛咫尺,却已然天涯,“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曩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守着心中的理想,宁愿走到生命的尽头,柔弱的林妹妹用生命去抗衡无法改变的现实,不甘屈服,孤敖不阿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我想,这才是作者用笔的真意。 其实,在这首诗词中,宝玉和林妹妹后来的悲剧也隐于其中。 在红楼众批语中的甲戊本中有言——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曰:‘先生身非宝玉,何能下笔?故挺笔以待” 要注意的是,没有看过宝玉下文的,是没有办法下批注的,所谓的下文,应该是后半部写林妹妹之死的文字,如若仅仅以花落来象征红颜美人多薄命的话,用不着一定要等待后文才可以的。看过后边,在来看这首诗,就会知道,诗词中并非泛泛,信手拈来。 可以说,实际上葬花吟就是林妹妹的诗谶,这点上可以从当是作者友人的明仪的“题红楼梦”中证明: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作者笔下会有林妹妹之死的人才可以说的话,这后两句明仪说,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让宝、黛两人有情人终成眷属,把已断绝的月下老人所牵的红丝绳再接续起来。这与后来整理续书的程伟元、高鹗想象的因为婚姻不自主是多么的不同。 若真象此二人想象那样,宝玉已有他属,试问,起黛玉“沉痼”又有何用?难道“续红丝”是为了要她做宝二姨娘不成?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几次重复,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这之前有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中可以无疑。 并非大家都忙着为宝玉办喜事,因而无暇顾及;恰恰相反,宝玉、凤姐都因避祸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论亲”、“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日子,诗中“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也许含有此意。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几句,大概春天里宝黛的婚事已基本说定了,即所谓“香巢已垒成”,可是,到了秋天,发生了变故,就象梁间燕子无情地飞去那样,宝玉被迫离家出走了。所以慨叹“花魂鸟魂部难留”,幻想自己能“胁下生双翼”也随之而去。“泪尽证前缘”, “花落人亡两不知”,若以“花落”比黛玉,“人亡”说宝玉,正是完全切合的。虽宝玉再回贾府,已然是“红瘦绿稀,落叶萧萧”了。虽与宝钗成了金玉良缘,却不也是“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吗? 这首诗中作者的谴词,完全不在怜花惜春的缠绵之上,后文大多韵于其中! 斗胆捉襟,望各位补刀指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