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况,《荀子》和《劝学篇》 (图)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荀况,《荀子》和《劝学篇》

鸟歌

学习国学就是要学习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的那几个“子”里边,我最喜欢和推崇的是“荀子”。

其实,“荀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本在战国末期由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一本书,叫《荀子》。一些人说“荀子”就是荀况说法是不正确的。看来那些研究荀况和《荀子》的人要好好的读一读《劝学篇》,改掉那些治学不严的坏毛病。

荀况本人姓孙,故《荀子》那本书又称为《孙卿对书》或《孙卿子》。后来,《荀子》一书由西汉的刘向整理,定为32篇。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荀子亲手所著的22篇,一类是荀子弟子所记录的荀子言行,共5篇,还有一类是荀子及弟子所引用的材料,共5篇。

荀况,号卿。生于公元前313年,死于公元前238年。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荀老夫子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曾在齐国游学,两次担任学宫祭酒。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晚年在楚国任兰陵令,著书立说,直到逝世。

他老人家有几篇文字,我特别的喜欢,可以倒背如流。假如我奶奶要是活到今天,看到我如此如此地背着手,摇头晃脑地背书咏史,一定会感叹地自语:“朽木也可雕啊。”可惜鸟歌的脑子的容量有限,好多以前熟背的东西,都被洋字码挤了出去,不知流浪到了何方?

鸟歌特别喜欢荀况在《劝学篇》里对学习方法论的论述。每当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坐在书房里, 回味他老人家的文句时,总会有不同的,新的心得。

在《劝学篇》里,他强调“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他深入浅出地讲了一个道理,就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他对事物的看法,总是辩证地去认识,“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 ,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世间的因果关系,他老人家几句便点透了。(《劝学篇》)

在治学方面,他告诫人们要“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他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劝学篇》)

看来他对那些治学不谨的人是嗤之以鼻的。他老人家要是能活到现在,看见如今国内的一些“野兽”们在学术界胡作非为,沽名钓誉,肯定会气得休克过去。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劝学篇》)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 ,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劝学篇》)

屋外北风呼号,斗室内,寒灯微暗。反复背诵上面的句子,鸟歌体会再三,又有了心得。不得了,学无止境啊。仰望苍天,叹服。

03-03-06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