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诸葛说老华(下)

事后诸葛说老华(下) 欧阳龙门 (七)华国锋能不能拢住民心? 任何一个明智的政权,都不会不顾民心,都明白“水可 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 任何一个没有完全丧失理智的政权,都要把民心作为旗 帜打出来。 民心除了可以成为执政的合法基础以外,还可以加强统 治者执政的自我信心。 争取民心,常常是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 的例子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上俯拾皆是。 华国锋和邓小平的棋局也不例外。一场文革下来,老毛 可以说是“人心丧尽”,只是由于昔日威风尚在,人们 还不敢言及老毛,只好指着“四人帮”这颗桑树痛骂。 这时要想收拾人心并不困难,人民的期望也不会太高。 华国锋作为党的主席,可以说是执黑先行,具有一定的 优势。 然而,在一些能够争取民心的举措上,邓小平力主而华 国锋反对,于是失去人心,例如平反的问题,前面已经 说过。在这些问题上,华国锋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也有一些事情,邓小平力主,华国锋也不反对,甚至也 赞成,属于何乐而不为的事情,但是由于华的因循、迟 钝,被邓小平占了先机,例如抬高在文革中被压低了的 知识分子的地位。更有一些事情,本是整个中央的措施, 而华国锋失去了作为主席的主导作用,好名声全归了邓 方,例如停止知青下乡,解决城市青年就业。 现在回过头去一步一步地细数,看起来大概有些枯燥, 但确实可以看出初段和高手的差距。 1977年9月,恢复大学入学的高考制度。老毛的“推 荐政策”,搞到后来实际上已经成了“后门政策”。邓小 平在上一次复出时就想改变,没搞成就被打倒了。老邓再 次复出,首先想到了这个问题。照华国锋的意思是一步一 步来,先搞个折衷,先搞个“推荐”与“考试”相结合, 然后下一年再看。老邓则当机立断,宁可让1977年的 入学推迟,也要一步到位,恢复“考试政策”。于是民心 尽归小平。当时,犹豫、反对的人还是不少,包括时任教 育部长刘西尧,邓小平就说:“刘西尧,你是不是害怕跟 着我再犯错误啊?” 这一招不仅为小平赢得当时的民心,而且成为老邓长久的 政治资本,因为当时的受益者是代表着未来的年轻人。至 今仍然有不少人感念老邓此举,包括事后诸葛亮本人在内。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华国锋、邓小平都讲了 话,应该都能争取到科技界的人心。但是,华国锋的报告 给人官样文章的感觉,而邓小平的讲话更给人亲切感,诸 如:为了把科研工作搞好,“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 4月,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这是一个重大的举措,整 个中央都该得分。按说华国锋应该多得分,因为在“反右 派”的问题上,邓小平应该担的责任比华国锋大得多。 11月,“天安门事件”平反。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大大得分,华国锋大大丢分。没办法,局面如此。 12月,“全国知青工作会议”,从此停止了老毛的“上 山下乡”运动。这又是一个大大的得人心之举。按说应该 是老邓、老华共同得分,而老邓敢言,老华不吭声,于是 老邓多得分。老邓当时的名言:“国家花了三个亿,买来 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1979年1月,“包产到户”合法化。这是文革前刘少 奇、邓小平路线的基本内容之一,邓小平等人长期以来想 走这条路线,被老毛否决了。这个路线不符合老毛的教条, 却符合农民的利益。华国锋囿于过时的理论,自然是不会 赞成。于是华、邓的较量成为教条和利益较量,教条败下 阵来,利益占了上风。邓小平又赢了关键的几子。 同月,全部摘掉地、富、反、坏帽子。不仅争取了这些人, 更重要的是还争取了这些人的子女。老毛批判刘、邓路线 的第一条就是批判“阶级斗争熄灭论”,这下子老毛费尽 心力的大批判全部化为乌有,也使华国锋的“抓纲治国” 烟消云散。 3月,中共中央撤销1971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 要》,否定了“两个估计”,从而否定了老毛的“教育革 命”的基础,调动了教育界的积极性。 10月,文艺工作者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代表中 共中央和国务院向大会致词,否定了“文艺黑线专政论”, 得到全体代表的一致拥护。华国锋哪里去了呢?以后这些 掌握舆论工具的人帮谁说话呢? 概括起来说,整个1979年可以说是中盘战,在争取人 心的角逐中,邓小平成功地压缩了华国锋的大模样,使华 国锋执黑先行的优势丧失殆尽。 (八)华国锋能不能保住汪、纪、吴、陈? 细细品味邓小平对华国锋的战法,其中可以体会到许多老毛在 文革初期斗倒刘、邓的路数。 1978年12月,设立秘书长,胡耀邦任秘书长,免去汪东 兴中央办公厅主任职务。这是效文革前杨尚昆故事。 1980年2月,设立书记处,胡耀邦任总书记,汪东兴、纪 登奎、吴德、陈锡联免职。 老毛在打倒刘、邓之前,先除去了“彭、罗、陆、杨”。而华 国锋的下台,则以汪东兴、纪登奎、吴德、陈锡联等人的出局 为先声。 这两组人马的职务,有着很大的相似性:有管中央办公厅的、 有管北京市的、有管宣传的、也有军方的。巧合还在于,管中 央办公厅的都是先挪个位置再说。 吃掉了这几子,棋局就进入了收官阶段。 华国锋是否明白:这几个人的去留与他自己是紧密相关的?应 该是明白,要是没这个眼力,就不够入段的水平了。 华国锋是否保过这几个人呢?看来是没有。据说汪东兴出局的 时候说过:“华主席没有为我说一句话”。那么,在这一点上 华国锋的做法和刘少奇一样。 就算华国锋要保这几个人,能保得住吗? 当时陈云已经当了副主席、中纪委书记,陈云要拿掉这几个人 比老邓还要心切。常委当中的对比是四比二。如果华国锋要拍 案而起的话,结果很可能连他一起拿下。对邓小平一方来说, 只是增加一些工作上的困难而已。所以华国锋的沉默,换来的 是他在主席位置上多呆一些时间,那个位置对他来说其实也只 是个空壳子。 这四个人免职的时候,中共中央文件专门提到:“由于这四位 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的长时间中对党和人民不同程度地做过 有益的工作,他们所犯错误的严重程度和现在对错误的认识程 度也有所不同,全会决定,根据党的全面地、历史地看待干部 的原则,由中央在全会以后按照他们所犯错误的严重程度和他 们对待所犯错误的态度,酌情考虑他们的工作问题”。 以后,汪东兴做过一届候补中央委员、一届中顾委委员。这个 候补中央委员是“以得票多少为序”的最后一名,真是“兀的 不羞煞人也么哥”。 吴德和陈锡联都做过两届中顾委委员。虽然纪登奎在四人中排 名第二,却没能进中顾委。因为中顾委的条件是:1937年 以前参加革命,文革前任副省级以上职务,这两条纪登奎都达 不到。所以纪登奎被安排到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做“部级 研究员”。 从这四个人的处理看,党内斗争已经开始避免血腥的场面,也 是好事。老邓多少应该的一些分。 (九)华国锋能不能不下台? 路线斗争必然体现为权力斗争(权力斗争不一定涉及路 线)。权力斗争的结果是人事布局。 1976年10月,华国锋粉碎“四人帮”,登上“英明 领袖”的宝座。 1977年7月,邓小平复出,高手和初段开始面对面的 较量。华国锋执黑先行。 1977年8月,中共十一大,华国锋任主席,路线仍然 是老毛的文革路线,至少在纸面上如此。华国锋占位置和 路线两子的优势。但是,政治局常委的对比为二比三: 华、汪对叶、邓、李。老邓拥有潜力。 过了一年多。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华国锋所坚持的老 毛的路线被邓小平的“经济建设”路线所取代。同时陈云 重新担任副主席,常委对比成二比四。邓颖超、胡耀邦、 王震入政治局。布局完成,邓小平明显占了上风。 又过了不到一年。 1979年9月,赵紫阳、彭真入政治局。邓小平又多了 关键的两子。经过中盘战,邓小平成功地压缩了华国锋的 大模样,使华国锋执黑先行的优势丧失殆尽。 再过半年。 1980年2月,胡耀邦、赵紫阳进入常委,重新设立书 记处,胡为总书记。汪东兴、纪登奎、吴德、陈锡联辞职。 刘少奇平反。华国锋败局已定,进入收官阶段。 又过半年不到。 1980年8月,华国锋节节败退,被迫让出总理职位。 11月,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华国锋下台。比赛至此结束。 从邓正式复出,到华决定下台,前后三年零四个月。 仅从人事布局的变化,就可以回答“华国锋能不能不下台” 的问题了。 如果想看看:华国锋要怎样才能不下台? 搞阴谋手段?幸好没有,那就不是他抓别人,而是别人抓 他了。 对抗?怎么对抗?在哪一步对抗?多数票在哪里?军队在 哪里?民意基础在哪里?有什么比“两个凡是”更好的旗 帜、口号? 顺从?怎么顺从?一切听由邓小平的,附和他的一切主张, 服从他的一切安排,让出第一把手的位置,争取留在决策 圈子里,以图再起。行得通吗?就算邓小平能容他,陈云、 胡耀邦能容他吗?只怕连薄一波都不能容他。 再看他下台的过程: 1980年11月,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华国锋下台,但 仍然保留主席身份接见外宾。 1981年6月,华国锋正式辞去党主席和军委主席职务。 仍然保留副主席职务。 1982年9月至2002年11月,继续为中央委员到 81岁。 如果有人要问:“华国锋能不能更体面地下台呢?” 事后诸葛亮认为:恐怕也只能这样了。还能怎么样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