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家庭复合
丁根茂心中有一处神圣不可碰的禁地,那就是哥哥丁国铣立的地方。这一方面是出于真心的钦佩,一方面是出于虚荣心。
在亲朋好友与同事间,丁根茂时不时总要找机会提起他的哥哥,有几句口头禅,丁夏也已听得耳朵生茧:“……我哥哥在抗日战争时……我哥哥在汇海战役中……我哥哥在抗美援朝时……”
这确实使他沾了不少光,也使自己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当时是个崇拜英雄的年代,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有个哥哥如丁国铣般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与卫国战争,这是无上的光荣了。
丁根茂对哥哥的名誉极其看重外,对哥哥也是关心备至,因嫂子奶水不足,以前曾叫贝仙霞放下自己的女儿去当哥哥的同龄女儿的奶妈,因哥哥无儿子,也曾提议送丁夏去作丁国铣的儿子,只因丁夏外公贝标金的极力反对,这些事才没有做成。
这些以牺牲自己重要东西去给哥哥锦上添花的作法,可看出丁根茂潜意识里一些趋炎附势的本性,而趋炎附势的目的是为得到好处,这好处是心理上的和物质上的,丁根茂对哥哥给的一切来者不拒。
每次去哥哥那,总会大包小包带回来些东西,有旧军衣,有哥哥两个女儿穿过的旧鞋,拿回家后,丁根茂象炫耀宝贝一样地展示给人看,似乎这是某种荣耀的象征。
久而久之,拿哥哥的东西已成了习惯,哥哥给丁根茂钱与财物是理所当然,哪次不给就是不对是反常的了,回来后有许多的怨言,这是人性的弱点,丁夏虽年幼,但对丁根茂的这种心理了解得很清楚,很反感父亲的这种行为与想法,尤其后来丁国铣在部队里逝世,丁根茂去开追悼会时开口要钱要物,觉得无人格,丢脸,今后好长一段时间里,丁夏在堂姐她们一家人面前总觉得羞愧抬不起头。
丁夏宁愿饿死,也不要这种抬不起头的羞愧的感觉,退一万步说,如真的要饿死了,宁愿去要饭也好过向兄弟亲戚家要东西。去要饭,人家可给可不给,如给了,那是人家真的愿意给,接受这份施舍心中也不会有多大负疚的感觉,因为没有让人家为难。如向兄弟亲戚要,尽管心中一万个不愿意,兄弟亲戚也一定要多少给点,这是以亲情的名义去让兄弟亲戚为难,在丁夏看来,这是利用了亲情,亵渎了双方的关系,比要饭更无一点自尊可言。
丁国铣在抗美援朝时肝上留下了一个枪眼,后来由于工作劳累得了肝硬化,久治不愈,丁根茂有次准备了些家乡的鱼干与豆腐衣,等有机会带去杭州送给哥哥吃。哪想到,这些当时是难得的上等食物竟然给朱老师偷偷拿来吃光了。
丁根茂这下真火了,千不该万不该,朱老师再贪吃也不该吃丁根茂送哥哥的食物。那天丁根茂冲到学校,砸了朱老师的锅子与碗,大骂她是个好吃懒做的败家婆娘,连给病人吃的东西也偷拿来吃掉,气头上狠狠地扇了朱老师几个耳光。并严正警告搬回家来住,不准吃小锅饭。走时扔下一句:
“你弄得家不象个家,你与丁燕不搬回来住,就永远不要回来了!”
朱老师大哭大闹,到处诉苦,说是丁根茂连饭也不准她吃,喊天呼地地大闹一番后,见丁根茂心意已决,几天后就从学校搬了回来,并把丁燕从外婆家接回来了。
此时丁浩已三岁,也从奶妈家接了回来,一家人又重聚在一起。然裂痕已明显,心思各异的一家人,不知将来的生活又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