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尖兵:航空与飞行器总体设计师

给父亲收集的抗战期间在空军的记忆和有关祖父的中国海军文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国防尖兵:航空与飞行器总体设计师 
 

★中国近代航空先行者 华凤翔
1917年考入清华学堂,1920年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1923年进入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34年在中美合营的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任工程
师,1948年在中国航空公司主管航空器材供应工作,1949年参与"中国"和"中央"两个航空公司起义的组织和发动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军委民航局机务处副
处长兼太原飞机修理厂厂长、民航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民航局顾问、对中国民航事业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空气动力学家 沈元院士
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攻读航空工程,毕业后留校任教。1943年公费留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航空系,从事为设计高速飞机奠定理论基础的研究工作,取得理论上的突破,
引起航空界的瞩目。1945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北航校长;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是陈景润从事"歌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启蒙恩师。早年证实了高亚
声速流动下似圆柱体附近可出现正常流动的局部超声束区,当速流马赫数增加至一定值时方开始出现极限线的存在。

★航空发动机专家、中国首架飞机发动机研制人 王玉京
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曾任南川第二飞机厂工程师。1943年后,先后在美国、英国航空发动机厂实习和工作。1947年回国。任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厂设计
课课长。建国后,历任贵州大学工学院教授,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分局副总工程师,株洲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总设计师、第二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副处长、第三机械工业部技
术司副处长、中国航空学会第一届理事。 1954年主持试制成功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航空发动机。

★中国歼击轰炸机之父、飞豹总设计师 陈一坚院士
中国飞豹FBC-1飞机的总设计师陈一坚日前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一坚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从事飞机设计研究工作47年,为国产强五、运七、FBC-
1(飞豹)等十多个飞机型号的设计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FBC-1飞机是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研制的重点武器装备,将在保卫祖国领海、领空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承担重
要使命。陈一坚作为型号总设计师,不仅是重大方案和关键技术的决策者,而且是这项大型系统工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他成功地领导并组织完成了FBC-1飞机的研制任务,填补
了我国歼击轰炸机机种的空白,成果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并通过专家评审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9年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阅兵中,该机以六机箭形编队过天$安$门,引
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材料科学专家、航空工业最高奖获得者 周尧和院士
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1953年-1957年在莫斯科钢铁学院冶金系深造。1957年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在西北工业大学执教。1991年当选为中
国科学院院士,除获多项科技进步奖外,还获航空工业最高奖-航空奖,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授予的最高荣誉-科技成就奖。

★歼8-I总设计师、歼8-II副总设计师 管德院士
管德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高级工程师,兼任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1956年进入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沈阳飞机设计室。参与研制
了歼教1飞机,后负责歼8-I的总体设计,1982年他调沈阳飞机工业公司任总工程师、副经理,在主持歼八II飞机研制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歼八II飞机研制上,管德荣立
航空工业新机首飞一等功。

★歼教-Ⅱ、初教-6设计人 徐舜寿
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工程组,l944年赴美,在麦克唐纳飞机公司实习,参加了FD1、FD2飞机设计工作。他是我国飞机设计研制的开拓者和第一个飞
机设计研究机构的创建人之一。曾任航空工业局飞机科科长和总工艺师、西安重型飞机设计研究所技术副所长、所长兼总设计师,负责该所的组建和大型飞机的设计。他成功主持设计
了歼教-I型喷气教练机,并且是歼教-Ⅱ、初教-6型初级教练机和强-5型超音速喷气强击机的总体设计人。还领导设计了民用飞机运7的总体设计。此外,徐舜寿还接受并领导
了我国供核试验用的取样器的设计和利用飞机投放氢弹的可行性研究。他先后设计了5种型号,圆满完成了我国第一次氢弹爆炸的取样任务,并被后来的历次试验所采用。为研究氢弹
爆炸对载机的影响,徐舜寿亲临模拟试验现场指导试爆,实测数据,分析研究,采取措施,得出正确结论后立即向周恩来总理报告,为中央下决心用飞机投放氢弹提供了重要依据。

★歼8飞机研制的主要设计人 冯钟越院士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其父是冯友兰。他长期从事飞机结构设计与强度研究工作。在新型歼击机结构强度计算与试验,航空结构分析系统(HAJIF)的开发研
制和航空结构静、动、热强度试验现代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曾主管歼教1飞机的强度工作,拟定和发出了全机静力试验大纲和试验任务书。后来参加两种高空高速歼击机的设计
工作,用计算机对东风113飞机进行了应力分析,在歼8飞机设计中,冯钟越负责全机的结构强度和试验工作。并签发了歼8飞机的主要设计图纸。歼8飞机在1985年被评为国
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由于冯钟越是歼8飞机研制的主要参加者。其后歼9飞机设计方案的论证工作,领导了水轰5飞机、运7飞机、运8飞机、运10飞机的全机静力破坏试验。所有
这些试验项目都做到一次成功。

★初教六、强-5、歼教六飞机以及民用运十飞机设计师 程不时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毕业后参加了沈阳飞机厂(今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沈阳发动机厂(今沈阳黎明发动机集团)、哈尔滨飞机厂(今哈尔滨飞机工业集
团)、哈尔滨发动机厂(今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公司)四个厂的设计工作,程不时参加了多种型号设计,如歼教-1、初教六、强5、歼教六、还组织了螺旋桨式飞机的"勤工"的设
计,以及伞翼机、旋翼机、地效飞行器的实验机型的研究。1971年被调往上海参加运十飞机设计,最初担任总体设计组副组长,以后任飞机副总设计师,负责总体、气动、计算机
以及试飞方面的工作。1984年1月31日,运十一举飞向世界屋脊,首航拉萨,引起极大轰动。

★歼七系列和歼八Ⅱ战斗机发动机设计师 温俊峰院士
温俊峰,航空发动机设计专家。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1952年院系调整入北航,1956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研究生班并留校任教。1962年在苏联莫斯科
航空学院进修两年,回国后在北京航院任讲师兼强度试验室主任。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发动机薄壳强度课题研究组及其试验设备。1967年至1987年在航空部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
所曾任总设计师。为歼七系列和歼八Ⅱ系列各型飞机(涡喷13AII 型发动机),主持设计研制成功10多种型别的发动机。进一步为歼七改型飞机提出拟定了新的发动机设计方
案,并进行了大量试验;并为某新型歼击机提出、拟定了新型发动机总体设计方案,领导设计研制了重大改进项目。因在新机研制首飞阶段做出了优异成绩,1984年荣立航空工业
部一等功。因在某型超音速歼击机的发动机改进中做出了重大贡献,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因主持设计研制某型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做出了重大贡献,1990年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获部级科技进步奖3次。在发动机设计试验中,他主持解决了发动机"放炮"、性能、重量和寿命等一系列重大技术关键问题,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
发展、为装备空军和出口创汇做出了重大贡献。

★歼教-1飞机的动力装置-喷-1A发动机设计者 吴大观
航空工业和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制事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毕生致力于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航空发动机研制方fa和程序的研究,主持研制多种型号的发动机,并培养了几代专
业人才。为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研制和促进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37年,吴大观被保送进入长沙清华大学机械系。1938年随校搬迁,进入昆明西南联大学习,
三年级时转航空系,42年毕业。1956年6月吴大观亲身参与的中国第一台喷气式发动机涡喷-5点在沈阳航空发动机厂仿制成功。11月他成功设计了歼教-1飞机的动力装
置"喷发-1A"发动机。主持研制了为国产"东风-107"歼击机配套的"红$旗-2"发动机和为国产"东方-113"歼击机配套的814发动机。后领$导研制成功歼轰-
7飞机的发动机涡扇-9。

★飞机发动机设计专家、国家科学发明一等奖得主 宁榥院士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组,宁榥对旋涡湍流及其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丰硕。1984年11月,"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设计原理及方法"获国家科学发明
一等奖及国家专利。钱学森评论说:"这项发明长了中国人民志气。"对 湍流及其控制的研究也取得重大成果,并获中国船舶总公司1992年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国
家发明三等奖。宁榥还指导研究生利用光导纤维研制成功"闪频光导涡量计",可以探测湍流场的涡量分布,1986年此涡量计获国家专利。

★飞行器动力学专家、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 陈士橹院士
1945年毕业于清华航空工程系。1958年在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创建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兼名誉院长,1994年当选俄罗
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宇航无人飞行器学会名誉理事,陕西省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美国宇航学会(AIAA)副资深委员。1959年创建
了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系,历任系主任和航天工程学院誉院长。近十年来从事弹性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弹性飞行器飞行力学课题获1991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另省
部级二等奖5项。

★我国第一座中型超音速风洞总体设计师 徐华舫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后曾在南川飞机制造工厂、成都空军机械学校、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清华大学航空系任职。1948
年留学美国普渡大学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曾主持了我国第一座中型超音速风洞总体设计和气动计算工作,从事尾喷流对尾翼气动力的影响和大迎角气动的研究。

★空发动机力学大师 李敏华院士
李敏华,固体力学家,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1940年清华航空系毕业。是摩省理工毕业的第一个女博士。毕生从事塑性力学和应力分析研究,近年来致力于疲劳理论及
机制的研究工作,并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方面,取得不少科研成果,1980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49年在NACA路易斯发动机研究中心作研究时解决了塑性力学的重大问题,
后来获得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1959年,她提出炽体引燃fa,大大缩短了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和加工周期。随后,李敏华又对瞬时加热加载的材料试验机工作提出应变测量
方法,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了瞬时加热加载材料试验机。70年代初,针对航空发动机 涡轮断轴故障,李敏华承担了在扭矩作用下喇叭轴应力分析工作,获得中科院重大成果奖。

★著名空气动力学专家 孙天风
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航空系(原清华航空系)。早期从事超声速和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的研究,70年代后,在中国倡导风工程的研究。在大气边界层的实验模拟、工业
和民用高耸建筑的风载实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中国风工程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58年设计并建造了国内最早的方形截面(5 迕住粒 厘米)激波管,后
来大气边界层风洞模拟实验研究、风洞实验中的堵塞度修正、大气边界层风洞设计、现场实测和地面粗糙度跃变所形成的内边界层等,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

★航空与导弹专家、我国第一架高空高速靶机研制人 张锡纯
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1956年至1959年先后在苏$联列宁格勒军事机械学院和莫斯科航空学院进修。在飞行器总体设计和系统工程方面有较深研究。
曾为我国有翼导弹设计专业的创建作出贡献。六十年代中后期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架高空高速靶机。撰有《2000年的我国无人机》等论文。

★航空研究院飞行控制研究所总设计师、我国第一套飞机自动驾驶仪设计人 昝凌
清华大学肄业。1939年毕业于空军机械学校高级班。曾任航空委员会航空研究院副研究员。1945年赴英国,先后在空军部试验所和无线电仪器厂实习。1947年回
国。任航空委员会航空研究院电器组组长。建国后,历任、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工程师,中国航空研究院飞行控制研究所副所长兼总设计师1953年主持试制成功电子转速
仪。1957年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航空仪表设计室。196$4年领$导设计、制造成功我国第一套飞机自动驾驶仪。

★航空发动机专家、航空燃气涡轮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 袁美芳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学院。沈阳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设计室专业组组长,中国航空研究院发动机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总设计师,航空燃气涡轮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从事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研究和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的组织建设工作。在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的预研工作中取得成果。

★航空工业设计院总工程师 刘正惠
1951年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后,先后在航空工业部航空工业规划设计院任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副院长等职。1980年任航空部计划局副局长,建设司司长。"一
五"期间,主持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总体设计;"二五"期间,主持航天工业导弹试验试制中心,一批导弹生产厂和国家导弹发射试验基地项目的全面设计工作。1964年后,参加三
线航空工业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工作,为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1990年建设部授予其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1996年为624所航空发动机高空试车台建
设,荣获个人一等功奖。

★航天器动力学控制专家 刘延柱
1953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系,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1960年至1962年在苏$联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进修。历任清华大学讲师,上海交通
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一般力学学科学术带头人。研究领域和方向:早年以多体动力学与陀螺动力学为主,八十年代转为多体系统动力学,充液系统动力学。航天器
姿态动力学和运动生物力学。近期研究方向转为复杂航天器姿态运动中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包括稳定性问题以及分岔和混沌问题,在 衷 轨道上卫星的混沌姿态运动,航天器复杂
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空间机械臂系统的自适应控制与鲁棒控制做出重大贡献。出版过《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振动力学》 ,《陀螺力学》,《静电勇仪动力学》。

★空军领航、轰炸专家 刘宝生
   刘宝生1985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毅然携笔从戎,来到空军某研究所,担负起空军领航、轰炸两大科研攻关任务。17年来,他始终把科研的主攻方向定在部队战斗力建设
上,多项科研成果在部队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的军事经济效益。如今,35岁的刘宝生已成为空军领航轰炸专业最年轻的专家。刘宝生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有13项获国家和军队
科技进步奖,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并荣立一等功。

★航空工程专家 邓振焕
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原清华大学航空系)。1949年在香港参加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起义。历任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务工程师,中国民用航空
第一○二厂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建国初期,曾主持将苏制AⅢ62型发动机成功地改装到C-47型飞机上;在没有大修资料的情况下,完成了伊尔18飞机的试修
任务。

★著名航空金属材料专家 顾明锌
1960.7 北京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六年制)毕业;曾任011基地部授副总工程师; 中国贵州航空工业总公司安大锻造厂技总工程师、厂长。长期
在航空工业从事热加工企业发展规划研究,变形金属新材料的应用研究, 以及与企业发展和市场环境相适应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基础的研究及其工程实施工作. 1987年,主持研
究的TC11钛合金材料、盘和模锻件的工艺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平981年主持研究的3Cr3Mo3VNb热作模具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分别于1980年
和1986年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1994年获得二等奖1项 , 此外获得之相关的科技成果奖7项, 发明专利1项。

★航空技术专家、"延安一号"飞机总工艺师 杨彭基
1933年肄业于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家,他长期从事飞机设计、制造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创建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学科。为我国飞机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作出了
贡献。1941年设计一架小型飞机,后担任"延安一号"飞机的总工艺师。1982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建成了航空工业部第一套以国产设备为主的"交互式图形显示计算机辅助设计
与制造实验基地"。

★国防科委21基地任副所长 董寿莘
发动机及核工程专家。194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同年至贵州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工作。1962年调新疆国防科委21基地任副所长、基地副参谋长等职。1984年
回京任国防科工委情报所顾问。他在北航工作期间先后任航空发动机系和航空核动力系主任,为核动力系的专业和实验室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既无国外专家帮助,资料又很少的
情况下,先后建立了核推进系统设计及航空核动力反应堆设计等2个专业和电推进系统设计专门化以及核电子学等4个实验室和动力反应堆模型陈列室等。到21基地工作后,他负责
核爆炸试验工程工作,并参加多次核爆炸试验,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所主持的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

★航空与地面常规武器专家 李永新
李永新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1952年8月,以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为主体,成立了北京航空学院,他也随之转到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系学习。1954
年大学毕业,曾任原第二机械工业部技术司第二设计科技术员。他曾先后参与规划并下厂组织了航空发动机、航空火花塞、电器、仪表、航空炮、坦克、战车发动机等项目的试制工
作。

★我国单支点柔壁变M数超音速进气道风洞设计人 张世英
张世英(1918- ) 航空发动机专家,教授。湖南益阳人。194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1945年留学英国。1948年回国。曾任湖南大学教授。建国
后,历任南京航空学院教授、研究生部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致力于航空发动机原理和推进系统进气道方面的研究。1978年主持研制成功的单支点柔壁
变M数超音速进气道风洞,技术性能达到国外同类风洞的水平。在进气畸变模拟板和空气涡流器的研究方面,也取得成果。

★靶场精密雷达、舰载远程精密跟踪雷达主要研制人 周文盛
周文盛(1928- )高级工程师。广东南海人。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历任南京电信技术研究所技术员,第四机械工业部长江机械制造厂工程师、副总工程
师,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所长、高级工程师,电子工业部雷达工业管理局局长,中国电子学会第三届理事。长期从事雷达研制工作。在研制新型雷达,如靶场精密跟踪雷
达、舰载远程精密跟踪雷达等工作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撰有《精密合金在雷达工程中的应用》、《现代防空雷达结构与工艺的展望》、《电子机械工程的发展》等论文。

★空军第七研究所第二所长 谢光道
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气象系。1948年留学美国。1950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气象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北京气象专科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空军气象专科
学校训练部副部长,副校长,空军第七研究所第二所长,中国气象学会第十九、二十届副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第一至三届理事。期从事航空气象研究与教学工作。合著有《平流动力
理论介绍--公式的演绎与讨论》,主编有《天气学》,撰有《水平偏向力》、《大气环流》等论文。

★我国最早的完整风洞工程主持人岳劼毅
岳劼毅(1915- ) 教授。陕西西安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同年起先后留学英国、德国。1940年回国。曾任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
学教授。对流体力学及空气动力学有较深研究。五十年代与人共同主持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完整的风洞群。编著有《空气动力学基础》。

★中国军、民用飞机制造集团-航空第一集团总裁 刘高倬
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研究员级高工,1984年6月起,历任航空工业总第六0二所所长、中国直升机公司总经理、航空航天工业部民机司司长、中国航空工业
总公司总经理助理、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总裁、总经理。

★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侦察机发动机总设计师 陈大光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历任北京航空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长期从事发动机与飞机性能匹配与优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侦察
机发动机的总设计师。对多级轴流压气机特性估算的研究获重要成果。

★我国航空工程先驱、中国航空学会首任会长 钱昌祚
1919年清华学校毕业留学美国。曾任民国军机械学校校长,1945年任中国机械工程协会副会长,1934年4月1日任中国航空学会首任会长,抗战时期还曾出任民
国经济部次长,空军第二飞机制造厂厂长。

★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孙肇卿
飞机制造专家。浙江鄞县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历任哈尔滨飞机制造厂设计员、科长、副总工艺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副厂长,航空工业部外事局局
长兼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是英国皇家航空学会高级会员。曾主持组织多种直升机、运输机、轰炸机的试制和生产工作。
 
 
 
 

登录后才可评论.